以下文章來源于城市進化論,作者淡忠奎
近年來,各地高鐵、機場、港口、運河建設熱潮此起彼伏,而背後都指向一個更大的概念——樞紐。這幾乎所有中心城市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實現區域内資源集散、産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重要保障。
幾天前,國家發改委發布新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石家莊生産服務型、武漢商貿服務型、攀枝花生産服務型等 26 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從 2019 年以來,國家已經累計發布 6 批 151 個國家物流樞紐,萬億城市是其中的核心支撐。
截至目前,26 座萬億城市國家物流樞紐共計達到 55 個,占全國的比重爲 36.4%。從分布來看,除了常州以外,均擁有 1 個及以上國家物流樞紐。從類型來看,除了陸上邊境口岸型物流樞紐外,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均有覆蓋。
其中,重慶、深圳、青島、西安、武漢是入選國家物流樞紐最多的城市,也是各大區域重要的樞紐城市。這也直觀地反映了全國物流樞紐大盤情況,對比來看,誰是中國最強樞紐?
新的趨勢
物流樞紐自然是承擔貨物集散、存儲、分撥、轉運等多種功能,而國家物流樞紐則是物流體系的核心基礎設施,是輻射區域更廣、集聚效應更強、服務功能更優、運行效率更高的綜合性物流樞紐。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這一概念在 2018 年國家發改委和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中正式提出,國家物流樞紐要在全國物流網絡中發揮關鍵節點、重要平台和骨幹樞紐的作用。
從 2019 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伊始,這一國字号招牌就成爲全國城市競相追逐的目标之一。在過去不到五年時間裏,國家發改委累計發布 6 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151 個樞紐覆蓋 31 個省(區、市)、5 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成爲 " 通道 + 樞紐 + 網絡 " 的現代物流體系的重要支撐。
根據《規劃》,要選擇 127 個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城市作爲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規劃建設 212 個國家物流樞紐。而目前國家物流樞紐數量已經達到 151 個,達到規劃數量的 70% 以上,國家物流樞紐的格局已經基本顯現。
尤其是 26 座萬億城市,占據 55 個國家物流樞紐,除了常州以外,均建設 1 個及以上國家物流樞紐,承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從分布類型來看,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8 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 11 個、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 13 個、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12 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11 個,樞紐功能較爲均衡。
值得注意的是,新一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中,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占到新一輪建設總數的約三分之一。
在 26 座萬億城市中,武漢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廣州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蘇州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南通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濟南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東莞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6 個入選,其中半數爲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作爲現代生産性服務業的重要組成,物流運輸也成爲各地關注的焦點。面向大型廠礦、制造業基地、産業集聚區布局建設的生産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逐漸成爲實體經濟 " 通經活絡 " 的重要引擎。
樞紐格局
在北京交通大學教授王喜富看來,通過分析入選國家物流樞紐的城市,可以發現這些城市普遍擁有兩個特征——
一是具備港口、機場、鐵路貨運站、公路交通樞紐等基礎設施;二是具備相應的産業基礎和物流需求潛力,擁有一定規模的制造業、商業、貿易業等。
這也是國家物流樞紐在 26 座萬億城市,尤其是制造強市高度集中的重要因素。在 151 個國家物流樞紐中,重慶、深圳、青島、西安、武漢稱得上是全國頂級的 " 樞紐城市 "。
這幾座城市分别處于西南、南部、東部、西北和中部,是具有顯著地域代表性的國家物流樞紐。處于西南内陸腹地的重慶,已經率先崛起爲全國首個 " 五型 " 國家物流樞紐城市,兼有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 5 大國家物流樞紐。
王喜富認爲,與其他西部城市相比,重慶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實現水、陸、空多種國際物流通道的 " 自由組合 ",滿足經營主體對物流時效、成本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對各類經營主體均具有較強的吸引力。
比如,西部陸海新通道覆蓋西部地區 12 省區市,輻射全國 18 個省區市 61 個城市 120 個站點、通達全球 119 個國家和地區 393 個港口。
随着武漢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新一輪建設名單,武漢與深圳、青島、西安一同成爲 " 四型兼具 " 的國家物流樞紐城市——
深圳、青島同時擁有港口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西安擁有陸港型、空港型、生産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而武漢則擁有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
尤其是青島生産服務型(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依托港口優勢,強化物流集成、區域分撥、多式聯運、國際物流、融合創新等服務功能,去年青島港貨物吞吐量達 7 億噸、集裝箱吞吐量 3000 萬标箱,其中海鐵聯運達 1400 萬标箱,穩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一。
從其餘萬億城市的國家物流樞紐 " 密度 " 來看,天津、南京、廣州分别擁有 3 國家物流樞紐,上海、成都、長沙、鄭州、合肥、福州、蘇州、濟南分别擁有 2 個國家物流樞紐,東莞和南通此次順利 " 破零 ",和北京、杭州、甯波、無錫、佛山、泉州、煙台一樣,各擁有 1 個國家物流樞紐。
這些城市兼具交通基礎設施和産業基礎的優勢,國家物流樞紐的建設也将強化其資源集散能力,從而在更大範圍内帶動區域協同發展。
樞紐躍升
當然,國家物流樞紐規模并不等同于樞紐經濟的強弱。
" 南通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加強區域商貿物流資源集聚整合,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發揮樞紐核心組織作用,吸引紡織、冶金、塑料等産業上下遊制造商、貿易商聚集發展,助力打造樞紐經濟。"
國家發改委指出,此次納入建設名單的 26 個樞紐的顯著特點之一,就是吸引各類要素聚集,助力發展樞紐經濟。
這也是依托國家物流樞紐,發力樞紐經濟的重要方向。從一定程度而言,國家物流樞紐的規模象征着各地在全國物流體系中的戰略地位,而 " 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 "(以下簡稱 " 交通運輸業增加值 ")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地樞紐經濟的強弱。
從全國來看,已經有六座城市交通運輸業增加值突破千億級大關。在去年,上海、廣州、成都、重慶、天津和北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分别爲 2331.48 億元、2029.96 億元、1310 億元、1191.07 億元、1157.31 億元和 1065.3 億元,其中上海是最強物流樞紐。
實際上,上海和北京本身也是中國物流龍頭企業最密集的區域。2023 年中國物流行業 TOP10 企業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廈門象嶼、順豐控股、北京京邦達、中國外運、浙江菜烏、上海三快智送、圓通速遞、中通快遞、中鐵物資集團,上海、北京各占 3 家。
事實上,除了重慶之外,其餘交通運輸業增加值破千億的城市國家物流樞紐數量均在 2 個及以下。而國家物流樞紐數量多達 4 個的西安,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僅爲 380.23 億元,行業發展水平較低。
從一定程度而言,西安貨運結構中公路占據絕對比重,物流成本較高。今年上半年,西安市貨運量 14453.86 萬噸,其中公路貨運量 14156.00 萬噸,占比高達 97.9%。
這也意味着西安要發展樞紐經濟,要依托 " 四型 " 國家物流樞紐優勢,加快實現海鐵聯運、公鐵聯運等多種運輸方式的有效銜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爲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強支撐。
不過,不同城市經濟體量本身差異較大,對于交通運輸業的需求有所差異,衡量其對自身經濟的貢獻度(交通運輸業增加至 /GDP)也是值得參考的指标。在 24 座萬億城市中,天津、廣州、武漢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對 GDP 貢獻率分别達 6.91%、6.69% 和 6.67%,是交通運輸業對經濟發展支撐性最強的城市。
從全國來看,151 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已經具備一定基礎,而接下來如何進一步強化樞紐和産業的聯動,從 " 物流樞紐 " 躍升爲 " 樞紐經濟 "?
國家物流樞紐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彥慶認爲,要發揮城市特色、産業優勢,引領區域産業空間的布局優化,加強工業園區、産業集群與國家物流樞紐的布局銜接和聯動發展,打造具有區域集聚輻射能級的産業,由樞紐的建設轉向産業集群的打造。
這也将是中國物流樞紐城市升級進化新的考驗。
記者|淡忠奎
編輯|陳柯名 杜恒峰
校對|趙慶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