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锂電市場的關鍵詞是什麽?" 結構性産能過剩 "、" 去庫存 ",這兩大關鍵詞成爲锂電企業在過去一年中繞不過的坎。
而這些問題的出現,成爲碳酸锂價格和锂電池價格持續下探的導火索。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市場 " 價格戰 " 日趨激烈的今天,锂電企業們則是受到産品價格探底的打擊,和新能源車企受到的傷害程度并無二緻。
锂電池價格探底,概念股集體下挫
過去幾年,锂電池廠商站在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肩膀上,吃足了市場帶來的巨大紅利。特别是在 2020 年及 2021 年,國内頭部锂電池廠商産銷兩旺,量價齊升,直接将股價推向了 " 山頂 " 之上。
然而,2022 年下半年以來,锂電股高處不勝寒,股價持續回調。進入 2024 年,锂電股股價加速下行,其中甯德時代 ( 300750.SZ ) 、國軒高科 ( 002074.SZ ) 、中創新航 ( 03931.HK ) 和億緯锂能 ( 300014.SZ ) 股價于近日均下探至過去幾年以來的新低,市場人氣大不如前。
锂電産業鏈供需失衡,锂電池價格由盛轉衰,廠商們賣不出 " 好價錢 ",成爲锂電股股價跌跌不休的背後因素。
鑫椤資訊數據顯示,于 2024 年 1 月 25 日,磷酸鐵锂方形動力電芯均價爲 0.38 元 / 瓦時,已逼近二三線廠商的成本線,三元方形動力電芯 0.475 元 / 瓦時,均較去年同期腰斬,并且處于曆史以來最低點。上遊領域的碳酸锂價格也因爲産能過剩而出現大幅下降,同花順金融數據顯示,國内電池級碳酸锂平均價在 1 月 25 日跌至 9.8 萬元 / 噸,爲 2021 年 8 月以來新低。
碳酸锂是锂電池的核心原材料,在下遊主要應用在新能源汽車及儲能等領域。锂價漲勢已去的根本原因,在于新能源汽車锂電池行業供大于求的局面正在擴大,并且這種局面在短期内很難出現根本性轉變。
産能過剩下,諸多負面因素來襲
與二級市場 " 全線飄綠 " 不同,國内各锂電廠商内卷加劇,在産能擴張上 " 一路長虹 "。在過去一兩年,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投資擴産熱情高漲,大批項目快速上馬,産能大規模釋放,緻使新能源汽車行業已從過去 " 少電、缺電、貴電 " 轉換到如今的電池産能過剩時代。
但另一方面,受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退坡、油車降價促銷等因素影響,我國下遊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在放緩,2023 年銷量同比增長 37.9%,遠低于 2022 年 93.4% 的增速。
動力電池産能嚴重過剩,導緻國内的動力電池裝機量明顯低于企業産量。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數據,2023 年我國動力電池和其他電池全年合計産量爲 778.1GWh,但動力電池銷量爲 616.3GWh,出口量和裝車量合計約爲 515GWh。裝車量和銷量、産量之間存在的差距越來越大,說明行業産能過剩問題也越來越嚴重,産品庫存也在增長。
因锂電全産業鏈呈現去庫存狀态,導緻行業開工率處于較低位。GGII 數據顯示,2023 年 1-10 月國内動力電池平均産能利用率不足 60%,而 2022 年則超過 75%。在 2022 年,動力電池龍頭甯德時代電池産能利用率爲 83.4%,到了 2023 年上半年則大幅降至 60.5%。
在此背景下,锂電廠商面對着近些年來最充滿挑戰的環境,一方面,锂價的下跌挫傷了不少企業的存貨價值,企業爲清庫存和搶占市場份額而大打價格戰;另一方面,産品售價下降直接導緻企業的利潤出現縮水。
2023 年第三季度,甯德時代的淨利潤同比增長 10.66% 至 104.3 億元,較前三季 77.05% 的增速明顯收窄;動力電池裝機量排行第三的中創新航在 2023 年上半年增收不增利,淨利潤下降 12.1%,由于存貨撥備大幅上漲,中創新航其他虧損淨額從 2022 年同期的 0.92 億元提升至 3.21 億元;受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影響,行業老四億緯锂能 2023 年第三季度淨利潤下滑 2.53%,與上半年實現近 60% 的正增長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過對于锂電池頭部企業來說,市場環境生變亦帶來益處,這些市場重壓将加快出清落後産能,從而提升市場集中度,馬太效應将更加明顯。如今,已有部分中小型動力電池廠商倒下,近日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産業創新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 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實現裝車配套的動力電池企業有 52 家,較 2022 年減少 5 家,意味着這 5 家企業被淘汰出局。
此外,也有一些廠商迫于壓力退出锂電池産業,如跨界锂電行業不到一年的有機顔料廠商百合花 ( 603823.SH ) 在去年 7 月終止了锂電池生産項目,光伏消費類産品生産商珈偉新能 ( 300317.SZ ) 在去年 2 月宣布锂電池制造項目停産,不再将锂電池生産作爲未來發展方向。
産能過剩周期将延續,企業如何逆勢高歌?
國内锂電池市場供需失衡周期還會維持多久?這是很多投資者關注的話題。
當下,不管是上遊锂鹽還是中遊的锂電池賽道,産能擴張仍未停歇。特别是锂電池方面,不隻是頭部企業,不少二三線廠商新建産能還在陸續落地,并且有很多項目仍處于建設中,預計未來幾年将會持續釋放,繼續超出市場理性的範圍。
浙商證券等多家市場機構預測,到 2025 年,國内新能源汽車所需要的動力電池産能将達到 1200GWh,但動力電池目前的産能規劃已經超過了 4000GWh,規劃産能遠超市場所需産能。
如此背景下,2024 年動力電池市場内卷烈度可想而知将繼續加大,殘酷的價格戰預計将會延續。零跑汽車 ( 09863.HK ) 副總裁曹力近期更是預測,稱目前行業内磷酸鐵锂電芯成本在 4 毛錢左右," 我們認爲在今年會到 3 毛 2 到 3 毛 5 左右的區間 "。
影響锂電池價格的主要因素有兩個,一是技術創新,二是原材料成本。目前行業降價潮仍在進行中,對于正處于成本邊緣的锂電池廠商來說,原材料降本有限,通過技術創新來進行降本才是重中之重。
而降本是一種能力,中創新航高級副總裁謝秋近日表示,降本戰歸根結底不是惡意的低價,而是要真正的把成本降下來,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盈利。
爲降低锂電價格下行的壓力以及提升企業競争力,龍頭廠商紛紛押注技術革新,以推動電池、材料、裝備等環節技術創新和工藝升級。
在電池端,以 46 系大圓柱、長薄型刀片電池等爲代表的新型電池逐漸起勢,正構建出新的市場格局。在 46 系大圓柱方面,甯德時代、億緯锂能、中創新航等企業均獲得了實質性進展,馬斯克也一直對大圓柱電池寄予厚望。億緯锂能在去年 8 月表示,公司 46 系大圓柱電池擁有安全性能優勢和更低的制造成本,取得未來 5 年客戶意向性訂單合計約 472.31GWh。
中創新航去年 8 月發布了 " 頂流 " 圓柱電池,其表示,利用公司的化學材料體系創新," 頂流 " 圓柱電池可以做到 6C+ 快充的同時,電芯的能量密度達到了 300Wh/kg。
平安證券近日在研報中指,随着 46 系大圓柱産品良率穩步提升,預計 2024 年有望批量裝車。
在長薄型刀片電池領域取得成果的企業是比亞迪 ( 01211.HK ) ( 002594.SZ ) 和蜂巢能源,它們均聲稱旗下刀片電池具有高性價比,以及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制造優勢。
除此之外,一些锂電廠商不走 " 锂 " 路線,而是往鈉離子電池、半固體電池、無钴電池、钴酸锂電池和多元複合電池等技術方向探索,并且已有企業在這些領域取得積極進展。
當中,鈉離子電池是最有望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的新型動力電池之一。與锂電池相比,鈉離子電池的的原材料資源更豐富,可突破資源瓶頸,且具有較高的能量密度和較長的壽命,因此在成本和可持續性方面具備優勢。
進入 2024 年,鈉锂離子電池已走向台前,站在聚光燈下。
1 月 4 日,比亞迪鈉離子電池項目開工,計劃年産能 30GWh;1 月 5 日,新能源汽車品牌江淮钇爲正式向用戶批量交付全球首款鈉電池車,标志着鈉離子電池産業化邁出最重要的一步;1 月 6 日,甯德時代申請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正極極片及電池和用電裝置。
不過,對比锂電池産品,鈉離子電池價格優勢尚不明顯,原因在于當前供應鏈體系還沒有建設好,成本下降曲線還未開始。
當前,政策亦在大力支持鈉離子電池産業發展,給行業發展助力。中南大學教授唐有根去年 3 月認爲,通過頭部企業推動,鈉離子電池預計未來 2-3 年可實現規模化成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