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的一天,宰相王旦吃過晚飯,正準備去書房讀書時,有一個穿着仆役衣服的男人,來跟他告别:" 大人,小人服役期滿,明天就離開您這裏了,特來跟您禀告一聲!"
但是,王旦仔細看了一下這個男人的臉,愣了一下,怎麽一點印象也沒有,出于禮貌和修養,王旦還是客套地跟這個男子聊了幾句:" 你老家是哪兒的?你回去以後準備做點什麽營生?以後有什麽困難,盡管來我這裏找我…… "
畢竟,王旦作爲領導,下面的人要離職了,王旦關心一下,也是應當的。
這個男人呢,是一個不善言談老實巴交的農夫,支支吾吾說了幾句地方話,王旦也聽得不是太清,也沒有完全聽明白。
王旦對這個人沒什麽印象,覺得既然他已經服役期滿,就讓他走吧,也沒必要留着他,畢竟服徭役,也沒有多少工錢的。作爲宰相,王旦也是深知百姓疾苦的。
一時間,兩個人就這麽冷場了,沒有什麽話題可聊,這個男人也很識趣,給王旦躬身行個禮,轉身就要離去。
男人大概心想,終于可以回家跟家人團聚了,也是滿心的歡喜。
但是,王旦看到這個男人的背影之後,突然間想起來他是誰,馬上喊道:" 小王,你先等一下。"
原來,這個男子也姓王。小王頓時站住了,他以爲王旦又不願意讓他走了,他如果繼續服役的話,那沒法跟家人團聚呀。畢竟在東京,如果把家人接來,靠領導給他那點錢,也沒法養活一家老小啊。
這個 " 小王 " 到底是誰呢?
王旦看着 " 小王 " 的背影,準确地認出了小王,并準确地叫出了他的名字,原來這個男人并不是普通人,而是王旦的車夫。
王旦看着眼前的 " 小王 ",不由得一陣感動,這個車夫跟着自己鞍前馬後,沒少操勞。有時候半夜才回到家裏,車夫也得經常陪自己加班熬夜。
所以,王旦看着 " 小王 " 身上的舊衣服和消瘦的背影,背井離鄉來自己家服役,王旦動了恻隐之心,片刻之後,給了 " 小王 " 豐厚的賞賜,這才讓 " 小王 " 離開。
這個車夫最後帶着王旦給他的賞賜,安然回到了家鄉。不得不說,這個車夫是幸運的。爲什麽這麽說呢?
咱們不妨分析一下,就這個車夫來說,跟領導都沒有刷過幾次臉,還能有個好結局,難得!
這個車夫不善言辭,老實巴交,隻知道埋頭趕車,專心幹活,可以說是不通人情世故的。
給領導趕了五年的車,領導甚至連他的正臉都沒認真看過幾次,所以,王旦當面沒有認出來他是誰。
等車夫轉身的時候,王旦看到熟悉的背影,這才想起來,這不就是自己的車夫嘛!
你看啊,宰相王旦,作爲領導,隻是熟悉自己車夫的背影,卻不知道車夫到底長什麽樣。
這可以說像極了我們真實的生活中,我們很多人在單位,就跟那個車夫是一樣的,背對着領導,像老黃牛一樣,默默地埋頭幹活,領導看到的隻是你忙碌的背影。
不善交際、不善言辭,不懂得跟領導打交道,甚至連給領導彙報工作,都是在聊天工具上彙報、在飛書、釘釘上彙報。
跟領導近距離接觸的機會,有多少?幾乎沒有!領導又怎麽可能認識我們?又怎麽可能信任和重用我們呢?
我覺得這個車夫這個故事,除了要告訴領導們:要善于發現和獎勵那些背對領導的人,不能讓老實人受了委屈,不能虧待了老實幹活的人。
但是對我們普通人來說,一樣有啓發:作爲下屬,作爲員工,我們不能總是背對領導,讓領導隻看到咱們忙碌的身影,甚至領導都不認識自己。這不是領導的錯誤,反而是我們的錯。
領導不認識你,這不能怪領導,因爲領導有很多下屬,但是咱們,隻有一個領導和幾個領導。如果連這幾個領導都搞不定,那又怎麽可能赢得領導的信任和重用呢?
我們不僅要讓領導看到,忙碌的身影、優秀的成績,更要讓他們記住我們這張臉。
你覺得是這樣嗎?
這個故事是《宋稗類鈔》中的一個故事,讀完之後,我覺得很有現實意義,決定寫下來,分享給大家,希望對你有啓發。兩千年來,有些東西始終都在,那就不是所謂的文化糟粕了,而是人性骨子裏的基因了。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