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杭
出品:全球财說
2023 年 1 月 31 日,在經過 10 個多月的漫長過程之後,海信視像(600060. SH)公告成爲了 LED 外延片及芯片生産商乾照光電(300102. SZ)持股 22.88% 的第一大股東。
與此同時,海信視像旗下另一家顯示芯片公司,青島信芯微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信芯微 ")也牽手中金公司,準備開啓自己的 A 股之旅。
近日,信芯微科創闆 IPO 獲受理,作爲顯示芯片公司,被海信選出作爲 A 拆 A 的前路大軍,信芯微身上所寄托的,或許不隻是增加一個融資平台這麽簡單。
01
産品單一
關聯交易頻繁
信芯微是一家專注于顯示芯片及 AIoT 智能控制芯片的 Fabless 模式芯片設計公司,成立于 2019 年,但其可追溯的曆史卻遠不止于此。
1969 年,青島無線電二廠成立爲一家收音機生産廠,1979 年更名爲青島電視機總廠,開始生産 " 青島 " 牌電視機。
1994 年前後," 海信 " 牌開始逐步取代 " 青島 " 牌,海信集團也在此時正式成立。
1997 年,海信電器在上交所上市。與此同時,國内電視行業的價格戰也正如火如荼。價格戰的殘酷給時任海信集團董事長的周厚健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新千年到來之際,海信做出了發展自研芯片的決定。
2000 年,海信設立了 " 專用集成電路設計所 ",并于 2005 年推出首款芯片——信芯。
2018 年,海信收購了東芝旗下的電視業務,整合了其芯片研發團隊及此前自研團隊,成立了信芯微,并立即展開對圖像處理芯片公司宏祐圖像的收購。
目前,海信視像共持有信芯微 54.95% 的股份,爲信芯微控股股東。
信芯微緻力于爲各類顯示面闆及顯示終端提供顯示芯片解決方案,并爲智能家電等提供變頻及主控解決方案,産品主要包括顯示芯片,包括 TCON 芯片(顯示時序控制芯片)、畫質芯片(又名 " 圖像處理芯片 "),以及 AIoT(物聯網)智能控制芯片。
2020 年 -2022 年(" 報告期内 "),信芯微分别實現營業收入 2.56 億元、4.68 億元、5.35 億元,淨利潤分别爲 -1336.59 萬元、7472.76 萬元、8397.4 萬元。
其中 TCON 芯片爲信芯微的主要産品及主要收入來源,報告期内收入分别爲 1.82 億元、3.68 億元、4.09 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别爲 71.1%、78.8%、76.56%。
背靠大集團,關聯交易意料之中的在所難免。報告期内,信芯微向關聯方銷售商品、提供服務的金額分别爲 6529.88 萬元、8490.11 萬元和 1.04 億元,占其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别爲 25.48%、18.16% 和 19.51%,主要系向海信集團及其關聯方銷售顯示芯片、AIoT 智能控制芯片及提供技術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信芯微的關聯交易毛利率在各期都與非關聯交易毛利率相差較大。
招股書中解釋稱原因主要系産品結構不同,關聯方銷售中畫質芯片占比較高,非關聯方銷售主要爲 TCON 芯片,但并未給出明細,在後續的問詢中或許将成爲監管層關注的重點。
02
海信集團急需增長
業績拉動效應不明朗
2022 年 11 月 21 日,卡塔爾世界杯,東道主卡塔爾對陣厄瓜多爾的揭幕戰上,作爲贊助商之一的海信集團在場邊打出了 " 中國第一 世界第二 " 的宣傳語,一時間引起了不小的争議。
不少觀衆覺得,海信是誇大其詞,打廣告法的 " 擦邊球 ",也有人認爲海信此舉是在爲 " 世界第一 " 的三星做嫁衣——打出了世界第二的口号後,勢必引起觀衆對世界第一是誰的好奇。
2022 年 11 月 25 日,海信視像董秘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回複稱,根據奧維睿沃(AVCRevo)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海信系電視在 2022 年 1 至 10 月的出貨量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第二、中國第一。
除了廣告語挨罵,海信在贊助世界杯上的超高投入也引起了投資者的不解和不滿。不少投資者在股吧等互動平台質疑其如此大手筆的投入産出比。據彼時新聞報道,海信贊助 2018 年俄羅斯世界杯的總費用接近 1 億美元。
而讓海信能夠一邊挨着罵一邊出着血的原因,也很好理解。
" 到 2025 年,海信集團全球收入要突破 3000 億元 ",2019 年的海信集團發展規劃工作專題座談會上,海信集團放出豪言。
然而 2022 年,海信集團總收入 1835 億元,較 2019 年的 1268.6 億元同比增長 45%,但距離 3000 億的目标仍有不小差距。
自 2022 年四季度以來,海信視像、海信家電(000921. SZ)的股價經曆了較大幅的上漲,截至 6 月 30 日收盤,距 2022 年 10 月的最低點漲幅分别達約 130%、178%。PE(TTM)分别爲 16.17、20.97,仍處于行業中下遊。
但是,海信的立身之本——黑電業務近幾年受行業整體遇冷影響而下行。據調查機構 TrendForce,到 2023 年第一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已經連續 7 個季度下滑,2022 年海信視像的總收入也同比下降 2.27%。
白電方面,在滲透率較高、消費不振、地産低迷等多重阻力之下,全國家用電器工業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2 年家用電器内銷零售額 7307.2 億元,同比下滑 9.5%。
因此在不少人士眼中,分拆信芯微上市,一方面更加突出海信夢寐以求的科技公司定位,另一方面也是海信尋求突破的方式之一。
隻不過,信芯微的拉動作用目前看來仍無定數。
2021 年,受疫情催化在線辦公、遠程教育、居家娛樂等應用場景需求激增,相應刺激了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等顯示終端産品的銷售,也帶動了顯示芯片市場大幅擴張,2021 年總規模達到了 158.31 億美元,同比增長 62.5%。
但 2022 年以來,受全球消費電子與顯示終端市場需求疲軟沖擊,全球顯示芯片市場規模回落至 143.15 億美元,預計 2027 年才能恢複增長至 150 億美元。
相應的,全球 TCON 芯片的需求以及相應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電腦等細分市場的需求量也幾乎都呈現了相似的先大幅下降,再小幅上升的走勢。
信芯微最主要産品的平均單價,2022 年也經曆了下滑,TCON 芯片平均單價下降 9.67%,毛利率下降了 2.93 個百分點。
03
海信再談 " 造車 "
信芯微 IPO 或爲鋪墊?
與海爾集團、美的集團一樣,海信也早早開啓了自己的多元化之路,自述爲特大型電子信息産業集團公司。官網顯示,目前海信集團的産業分爲四大闆塊:視像與多媒體、智能家電、智能終端及系統解決方案、地産及現代服務。
除此之外,2021 年,海信還完成了對汽車空調壓縮機和汽車空調一級制造商,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 三電控股 ")的收購。
6 月 3 日,海信集團董事長、總裁賈少謙在央視财經頻道《對話》欄目中透露,目前海信持續在 B2B 多元化道路上進行轉型,在收購三電控股兩周年之際,已将汽車電子定爲第二增長曲線之一。
此次推動信芯微 IPO,海信或許也有通過其進一步切入汽車行業的想法。
在總共 15 億的拟募資額中,有 10.5 億都與車有關,其中 7.5 億元計劃用于 IT 及車載顯示芯片研發升級及産業化項目,3 億元計劃用于大家電、工業控制及車規級 MCU 芯片研發升級及産業化項目。
在消費電子、家電雙雙進入低迷期的現狀下,除了海信外,格力、創維、海爾、美的、TCL 等家電企業也一窩蜂地進軍蓬勃發展的新能源車行業,進入車載空調、車載顯示屏等汽車供應鏈環節。
相比之下,顯然發展 MCU 的海信試圖切入的層級更深。目前,國内的車規級 MCU 市場被外資廠商高度壟斷,CR5 企業的市場集中度達 50%,而中尾部企業高度分散,新進公司衆多。
并且,車規級 MCU 在使用環境、可靠性、安全性、一緻性、使用壽命等指标要求上,相比消費級和工業級 MCU 更高。且車規級 MCU 進入汽車前裝市場的門檻較高。
根據上海芯旺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的招股說明書,車規級 MCU 首先需要滿足 AEC-Q100 可靠性測試标準,具有功能安全需求的客戶通常還會要求其滿足 ISO26262 汽車功能安全标準;其次,汽車零部件廠商在對 MCU 進行軟硬件開發後用于生産汽車零部件,需要通過嚴格的質量測試才能供給下遊整車廠商;最後,整車廠商通常還需要對汽車零部件進行數月甚至一年以上時間的路測,才能批量裝車。
中微半導體副總經理兼産品總監李振華也曾在接受采訪時指出,車規級 MCU 對工作溫度、壽命和良率等指标要求嚴格,認證流程複雜且标準高,種種因素結合起來,導入時間至少 3 到 5 年。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信芯微并未有任何産品應用于汽車領域或達到車規級。
" 造車能不能救海信 ",一直是市場讨論的熱點,站在當下似乎誰也不能給出明确的判斷,而派出信芯微作爲 A 拆 A 的頭陣,海信加碼造車之日或許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