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 Sean Ye 圖丨源自網絡
全文 3100 字,建議閱讀時間 8 分鍾
✎ 寫在前面
最近看了一期《老闆不知道的我》,感覺特别好,也特别不好。
這一期的主角是優勢星球的創始人崔璀和她的員工楚懿。
崔璀在創始人中算是比較有親和力的,而楚懿這個姑娘是典型的安靜型的員工,所以從一開始兩人對話時,我感覺是,這一期大概率比較平淡。
然而,并沒有。
有趣的是往常的大部分案例是員工想着晉升,但老闆按着不給;這一對領導下屬反過來了,領導想着給下屬塞重要項目,帶團隊,而下屬的反應是算了算了,我我扛不住。
對于楚懿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來自認知裏的,她認定「在公司内,想賺更多錢,就需要成爲高管」。
而崔璀盡管是知名 CEO,她的思維邏輯也是類似的,全場她給楚懿提了多種可能性,但核心都是一樣的,你需要承擔更大的責任,領導更大的項目,抗住更緊迫的時間壓力。
歡迎預約 11 月 19 日周日對話熊太行老師的直播
1
揪頭發理論
在節目的開始階段,在楚懿身上,我其實看到的是一個凡事都在往後縮的員工。
她的第一份工作在優勢星球,在公司做得不錯,被推上了一個管理崗;用她的原話是「公司給了我要求,我很難說拒絕」。
然而,她并不勝任這個崗位,每個月隻能完成 50-60% 的目标,所以被變相調整了下來,這種事情對于很多第一次做管理的職場人來說,并不罕見。
但這種體驗,讓她産生了挫敗感。
2018 年,她對崔璀提出了辭職。
即便後來,她再回到優勢星球,她也不再願意嘗試新的管理職責。
在和崔璀的交談中,盡管她沒有明确拒絕帶新的項目,但是她要求「6-8 個月,時間周期足夠長」、「任務目标足夠合理」。
但這種态度,肯定是作爲 CEO 的崔璀無法接受的。6-8 個月,結果未定,沒有哪家公司敢這麽投資,你做的又不是 ChatGPT ……
在交談過程中,崔璀認爲自己給下屬抛出了各種可能性,但卻一直被楚懿拒絕。
但事實上,所有的可能性其實本質上隻是一個意思:我認可你的能力,給你更好的機會,帶更大的團隊,做更大的項目……
但楚懿都拒絕了。這讓作爲上級的崔璀很無奈。
在崔璀看來,職場的本質是不舒适,作爲領導,她始終推着下屬走出舒适區,做到一個目标,就給更多目标。
這是崔璀的職場揪頭發理論,她可能是出于好心,我作爲上司給下屬提供更多機會,是愛護下屬,支持下屬。
但這種「愛護和支持」未必适合所有打工人。
2
人人都适合晉升?
楚懿的情況是特殊的,也是普遍的。
2018 年楚懿的辭職,在當時的崔璀看來,是楚懿嫌棄公司,認爲公司不夠好,所以要逃。
而對楚懿來說,是在自救。
她自小生活在父母的否定中,常年聽到的是「你不夠好」,「你缺點很多」,「你是不是隻想聽表揚」。
她的父母甚至能沖到優勢星球,要求作爲老闆的崔璀勸楚懿辭職。
2018 年的辭職,楚懿是覺得擔子太重扛不住了,所以就醫求助,最後确診爲「中度抑郁」。
崔璀可能并不知道這一切,也有可能是劇本是這麽設定的,所以全劇展現出的核心沖突是:
一心爲下屬好的 CEO 拼命給下屬升職加戲,而階段性擺爛的員工拼命躲着不願意侍寝……
事實上,不是所有打工人都适合做管理的。
明尼蘇達大學的兩位學者 Rene V. Dawis 和 Lloyd H.Lofquist 共同研究出一個有趣的工作适應理論(Work Adjustment Theory)。這一理論把工作價值觀細分成:
成就:你如何看待工作成就感;
舒适:你是否看重穩定和舒适的工作;
地位:你是否追求晉升成爲管理者;
利他主義:你是否想做一份幫助他人的工作;
安全感:你是否希望公司更透明更一視同仁;
自主權:你是否希望獲得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
人與人是不同的。
舉個例子:
你如何看待成就感?自己一己之力做出優異的成績更爽?還是看着自己提拔的年輕人取得成績更爽?
你是否喜歡管理别人?在管理他人的過程中,你有滿足感嗎?還是管理的過程讓你很焦慮?
再舉個例子,你是否希望得到更大的自主權?
一般來說,作爲專家的身份,更具有自主權。
我們通常以爲做領導就會有自主權,但在很多公司領導被上級的任務壓得喘不過氣,下屬也需要自己帶,自己的自主決策空間并沒有想象中大。
真的就如崔璀所說,做管理,是被揪着頭發往上發展。
我見過不少出色的專業人才,在進入管理崗位後變得無所适從,甚至自我質疑。
也見過挺漂亮可愛的姑娘一進辦公室變得一副全辦公室欠我 500 萬的臉色,對着下屬怒目相視。
他們可能很有才華,但未必适合做管理。
3
做專家有錢途嗎?
楚懿很糾結,因爲底層認知裏,她知道自己不适合做管理。
但是她固受在職業發展的框框裏,所以還是認爲「在公司内,想賺更多錢,就需要成爲高管」。
崔璀沒有否定她,大概率,她也是這麽認爲的。
但是在未來的職場裏,管理未必比專家活得更好,收入更高。
過往的企業結構是金字塔結構的,想要有成長,就必須往金字塔的高層去走。
但是金字塔是越走越窄的路線,這就像一個搶凳子遊戲,你越走越窄,總有一天會被人卡住位置無法晉升。
想要繼續成長,你隻能跳槽到其他公司,繼續玩這個搶凳子遊戲。
好消息是,過去 20 年是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 20 年,市場上的機會層出不窮。
在外企快消品被淘汰了,可以去電商;在電商被淘汰了,可以去互聯網内容;在互聯網内容被淘汰了,可以再去新能源汽車……
隻要你跑得快,就算你内部競争總是輸,你大概率也有不錯的晉升機會,因爲市場上對于管理人才的需求一直在的。
壞消息是:過去 20 年結束了。未來,大概率不會有層出不同的新興公司,新興行業不斷湧現了。未來的情況是,如果你在搶凳子遊戲裏輸了,那麽這個位置就大概率是你的頂點了。
但專家路線不同,以咨詢公司爲例,專家路線,在公司内部和多個不同團隊合作,學得越多,懂得越多,越難被取代,反而機會越多。
我在咨詢公司時,就遇到過這樣的同事。
那幾年,公司每年都派一位美國老大爺來上海,做全球人才管理方面的培訓。他擁有的經驗和知識覆蓋多個不同類型不同文化背景的企業,分享出的案例都讓我們啧啧稱奇。
這大爺頭發花白,感覺要 60 歲了吧(問他,他總說 20 出頭)。人特别精神,每天早上 6 點就起床,在酒店泳池遊 1 個小時再來上班。
而他每年全球各地跑,将多年來經驗傳播給大家。年薪絕對不低,據說這是他舍不得退休的原因之一。
他是公司這個領域的專家,公司内部職級很高。但他不是經理,不是總監,光杆司令一個。
後來人不來了,據說實在幹不動,退休了。
這可能是我們未來成爲專家路線的一條路徑。不是領導,但和多個團隊合作,我們所扮演的角色,更像是蛛網上的一個點,我們可以和多個節點的同事互動合作,但在危機來臨時,我們的選擇面也很寬,可以逃到相鄰的業務節點上。
對于白領來說,金字塔架構已經逐漸被淘汰,如今的企業都在強調敏捷和扁平,就是在追求蛛網式企業架構。
但我們的角色也需要同樣跟上變化。
✎ 寫在最後
做管理,還是做專家的話題,我其實很久以前也聊過。
在我看來,未來的時代,職場人,尤其是白領,有台電腦就能完成衆多複雜工作的職場人,一定會有機會成爲某個細分領域的專家。
在不斷學習知識技能,成爲專家的路上,我們接着打造我們的個人品牌和我們的領導力,就能最大程度主宰自己的命運。
當你不再是公司員工時,你是公司某個業務的咨詢顧問時,爲啥你需要隻服務于一家公司呢?
同時,越來越多的公司也會意識到,如果我希望留住一個人才,強行把他推上管理崗,未必是好的選擇。
相反,提供更多他想做的事情,提供更好的平台,提供更多的情緒價值,反而會讓員工對我們的企業更具有忠誠度。
在節目最後,崔璀給楚懿安排了新定位,支持一把手的二把手。
在我看來,她這種思路依然是傳統企業的用人思路,但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然是很大的進步了。
崔璀不是天生赢在起跑線的外企人或者大廠人。她是從吳曉波工作室這種中小機構裏摸爬滾打做起來的創業人。
她在擁抱更多元化的管理思維上,的确需要更多時間。
但至少她願意爲員工的需求,去改變自己的管理思維。
這在我看來,已經是難得的好上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