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賽博汽車
華爲、百度單方面對外輸出,蔚小理掀起人才争奪戰。
智能汽車賽道高管們的流動越發頻繁。
近日,原小鵬汽車智能駕駛業務領頭人吳新宙的離職的消息可謂是震驚行業。但仔細想來也不算稀奇,畢竟智駕圈内的大佬離職、變動新聞卻早已成爲家常便飯。
這其中,有化身智能駕駛行業黃埔軍校,單方面不斷輸送人才的百度、華爲兩大巨頭,也有在智能駕駛業務核心骨幹流失和招攬新領頭人之間不斷徘徊的造車新勢力們。
說到底,是企業爲了搶身位,奪得智能駕駛領域話語權而進行的調整;是大佬們尋找适合自己施展拳腳,幹出一番事業的一個個選擇;也是高管們郁郁不得歡,而不得不做出的決定。
01 百度、華爲化身智駕黃埔軍校
回顧近幾年來的智能駕駛圈高管變動,有兩家公司堪稱智駕領域的 " 黃埔軍校 ":從新勢力到傳統主機廠,再到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凡是與智能駕駛有強相關的企業中,都能或多或少看到百度、華爲出身的大佬。
先說百度,光是近期就有兩位核心成員先後離職。先是 6 月份百度 IDG 智能駕駛視野群組首席産品架構師郭陽被傳離職,再是 7 月份百度副總裁、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儲瑞松被爆将離開百度。
其中,前者是百度 Apollo 骨幹成員,曾負責百度 Apollo 平台自主泊車(AVP)、行泊一體(ANP 2.0)等智駕産品的落地,而後者也已經在百度工作 4 年多,其 4 月份還代表百度出席了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活動。
而除了以上兩位之外,百度與吉利的合資造車公司集度近期也傳出了人員流失的消息。今年 5 月,集度智能駕駛負責人王偉寶被傳已經從集度離開。
再往前追溯,原百度技術委員會主席廖若雪、原百度智能汽車事業部總經理顧維灏也都分别于 2022 年和 2019 年離開了百度。
上述幾人中,除儲瑞松、王偉寶的去向暫不得而知,其他幾人均選擇留在智能駕駛領域繼續工作,其中郭陽近日被傳出已經加入吉利自動駕駛團隊,顧維灏加入毫末智行出任 CEO,而廖若雪則加入了自動駕駛幹線物流企業千挂科技,負責自動駕駛卡車量産工作。
Δ 近年來百度(含集度)智駕相關業務高管變動表
華爲這邊對于智能駕駛行業的貢獻可以說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說百度的貢獻主要限制在 Tier1 廠商和其他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之中,那麽華爲則是集中向造車新勢力們輸送人才。
除了蘇箐在離開華爲近兩年後被傳出加入地平線負責平台業務以外,原華爲消費者 BG 軟件部副總裁、終端 OS 部部長謝炎,原華爲自動駕駛研發部部長陳奇,原華爲自動駕駛 COO、地圖與數據負責人姜軍、原華爲智能駕駛産品部項目群總監張骁洪和原華爲車 BU 首席功能安全專家餘曉麗等人都進入了造車新勢力中任職自動駕駛相關崗位。
其中謝炎加入理想出任系統研發部負責人,在理想啓動矩陣型組織變革後出任 CTO;陳奇和姜軍先後加入極氪負責智能駕駛相關業務;張骁洪和餘曉麗則均在 2021 年加入到蔚來,分别任職高級産品經理和算法研究專家職位。
Δ 近年來華爲智駕相關業務高管變動表
華爲、百度化身智駕行業黃埔軍校,一方面說明業内其他企業對于兩家巨頭公司在智能駕駛領域技術和成果的認可。百度自 2013 年起便開始深耕自動駕駛相關技術,華爲則憑借自身在軟硬件方面多年的技術、資源積累迅速成爲智能駕駛領域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但另一方面,衆多大佬先後離開也說明了兩家企業的内部問題。百度這邊達成合作落地的智能駕駛産品少之又少,組織架構變動也較爲頻繁,而華爲内部最明顯的問題則是内部造車派與不造車派兩股勢力之間相互内耗。
二者共都需要面對的困難則是 Tier1 解決方案供應商與車企之間的固有矛盾:前一秒還在合作供應的夥伴,下一秒或許就将成爲身處同一條賽道的競争對手。在這樣的前提下,自然就會有一些人感到被束縛住了手腳,加上來自其他公司适時抛來橄榄枝,便選擇了離開。
02 蔚小理們的人才争奪戰
比起華爲和百度的單方面人才輸出,蔚來、小鵬、理想的智能駕駛人員流動更像是一場永不止歇的人才争奪戰。
近期最爲轟動的事件便是小鵬自動駕駛一号位,小鵬自動駕駛副總裁吳新宙的離職。小鵬汽車董事長兼 CEO 何小鵬表示吳新宙的離職在 2022 年下半年就已經确定。據悉,吳新宙的下一站則是芯片巨頭英偉達。
除了吳新宙以外,據不完全統計自 2018 年起,蔚來、小鵬和理想三家公司智能駕駛業務條線中的重要核心人事變動已經達到了至少 17 起,三家平均每年都會迎來 3 次左右的智駕核心人員變動。
其中,包括吳新宙在内小鵬汽車自 2020 年起已經有 5 名重要成員離開,分别是吳新宙、原小鵬自動駕駛 AI 負責人劉蘭個川、原小鵬自動駕駛研發副總裁谷俊麗、原小鵬自動駕駛系統總監肖志光和原小鵬自動駕駛産品總監黃鑫。
上述人員中,谷俊麗如今已經确認奇瑞汽車,出任大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大卓科技 ")董事兼總經理,以及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職位,黃鑫則加盟蔚來,負責自動駕駛産品相關業務。劉蘭個川與肖志光的下一站現在還不得而知。
Δ 近年來小鵬智駕相關業務高管變動表
蔚來智能駕駛業務的人員變動是三家中最多的,其中自 2018 年原蔚來北美 CEO 正式離開之後,已經有 5 名重要管理層成員離開,分别是原蔚來自動駕駛副總裁 Jamie Carlson、原蔚來自動駕駛仿真負責人謝晨、原蔚來軟件發展副總裁莊莉、原蔚來自動駕駛助理副總裁章健勇和蔚來高級副總裁黃晨東。
除此之外,伍絲麗的離開還間接導緻了蔚來北美團隊中 AI 算法副總裁 Chris Pouliot、地圖總監 Anil Saraogee、感知負責人 Yeera Ganesh Yalla、系統工程項目總監 Christophe Soudier、全球供應鏈總監 Michael Wakshlag 等核心技術人員的離開。
不過在流失不少重要人員的同時,蔚來也從業内各企業中招攬來了不少骨幹。比如從 Momenta 挖來任少卿出任蔚來自動駕駛助理副總裁,從友商小鵬汽車那裏招來黃鑫,胡成臣也可編程邏輯完整解決方案供應商賽靈思跳槽到蔚來任職首席專家兼助理副總裁。
Δ 近年來蔚來智駕相關業務高管變動表
理想這邊的人員變動則集中在近兩年。其中 2022 年年初,原理想首席技術官王凱和原理想智能駕駛 AI 算法負責人、AI 首席科學家王轶倫先後離開。在今年第二季度,原理想 AI 芯片一号位驕旸和原理想算力平台 &OS 系統副總裁許迎春有先後被曝已經離職。
不過有出也有進,去年 8 月份理想也從華爲挖來了謝炎配合向矩陣型組織變革并管理 " 系統與計算群組 ",其中包括操作系統、算力單元、智能雲、系統安全、算力平台、企業系統六個部門。
Δ 近年來理想智駕相關業務高管變動表
不難看出,蔚小理三家智駕業務上的人員變動十分頻繁。這一方面是由于各自都是白手起家,與傳統主機廠相比沒有足夠硬件制造經驗的積累,所以必須要牢牢把握住電動化和智能化機會,在智能駕駛領域必須走激進路線、廣納人才,以保持自己相對領先的身位。
但另一方面,激進的路線選擇也就意味着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方向。對于公司而言,需要找到對的人來幹對的事,對于個人而言,則需要适應較快工作節奏,在少走彎路的同時還要按時保質保量做出正确的、領先市場環境的産品,壓力也十分大。
所以不僅公司層面需要不斷調整人員,員工自身也更容易因爲壓力、工作節奏等因素選擇離開。
在以上種種原因加持下,蔚小理三家的人事變動如此頻繁也就不足爲奇了。
03 有的爲前景,有的爲逃離
從上述幾十個智駕高管的人員變動去向中其實不難看出,大佬們求變的思路大緻可分爲兩類:一類是爲了更大施展拳腳的空間,或更寬闊的賽道,一類則是希望從高度内卷的新能源智能駕駛行業中脫離出來,至少從其自身表述中來說是如此。
前者中,又可分成兩類。第一類是希望從 " 打工人 " 的身份中脫離出來,自己創業的。出自蔚來的謝晨、章健勇、黃晨東,和出自百度的廖若雪等人在離開老東家之後,都創立了智能駕駛相關的企業。
其中,由謝晨創辦的合成數據公司光輪智能已經完成種子輪、天使輪、天使 + 三輪融資,累積融資金額達到數千萬元人民币。
章健勇聯合前百度芯片部門主任架構師徐甯儀、上海交通大學微納電子學系教授賀光輝創辦的輝羲智能也在近期完成了數億元戰略融資。
由蔚來出身的黃晨東所創辦的前晨汽車也于 8 月 3 日宣布首款全自研車型 iC1 将正式上市。
而尋求更大施展空間的人群則以任少卿、吳新宙等技術人才爲代表。
随着 XNGP 的逐步落地和 G6 的推出,小鵬顯然已經從過去兩個季度的低谷中走了出來。可即便小鵬銷量回暖,在國内智駕領域也是第一梯隊,與英偉達這樣的跨國芯片巨頭相比還是規模太小。雖然對于吳新宙而言在小鵬和英偉達工作的職級都是 VP 級别,但從公司在全球的影響力,以及對最前沿技術鑽研程度來看,毫無疑問英偉達是更廣闊的舞台。
如果說吳新宙的變動是功成身退,尋求更大的舞台,那麽任少卿加入蔚來的舉動則诠釋了 " 樹挪死,人挪活 " 的道理。據新智駕報道,任少卿在加入蔚來之前,在 Momenta 被架空得已經近一年無事可做,再加盟蔚來之後便獲得了更大工作空間,還被委以重任完成蔚來視覺感知算法團隊從 0 到 1 的搭建。
最後一類人,則以王轶倫、儲瑞松爲代表,在離開公司之後并不急于投身到新的工作崗位之中。據 36 氪報道,王轶倫離開理想汽車可能與内部研發壓力太大有關,其曾在采訪中表示加入理想汽車之後,工作幾乎變成了生活的全部,這也讓他在一年中胖了 20 斤。
儲瑞松則在給百度内部的告别信中提及是因個人原因告别高度,自己即将赴美讀博深造。
從華爲、百度兩家的黃埔軍校之争,到蔚小理三家的智駕人才争奪都從側面印證了智能駕駛如今在行業内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而隻要行業沒有迎來終局,恐怕如此頻繁的人員流動還将一直持續下去。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