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安琪
編輯 | 李勤 楊軒
即便手握優厚資源,在追趕智能駕駛進度上,理想依然引入了外部力量。
36 氪從多個知情人士處獲悉,理想汽車啓用了自動駕駛公司輕舟智航爲智駕供應商,協助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在 Pro 版車型落地。知情人士透露,目前輕舟智航部分員工已經開始到理想汽車駐場開發。
理想汽車的智能駕駛主要分爲 AD Max 和 AD Pro 兩個高階、基礎版本,而輕舟智航主要切入的是 AD Pro 版。
AD Pro 主要搭載汽車 AI 芯片公司地平線的征程 5 芯片(即 J5),目前能力上限爲高速 NOA(高速領航輔助駕駛)功能。
輕舟智航進入後,将負責理想 AD Max 3.0 算法向 AD Pro 平台的優化與遷移工作," 不是從頭開發一套新算法,大量數據及代碼都繼承 AD Max"。而遷移工作中,理想智駕團隊依然在感知、規劃、控制等模塊有牽頭負責人,甚至理想 CEO 李想本人也在緊盯這個項目,親自給輕舟智航團隊制定 KPI。
而理想汽車智駕團隊,會将更多重心放在其自研的 AD Max 版本的技術突破上,該方案搭載 2 顆英偉達 Orin 芯片及一顆激光雷達,目标是實現包括城市 NOA、高速 NOA 等在内的全域智駕能力。
換句話說,爲完成 2024 年超 80 萬的銷量預期,理想智能汽車不能留有短闆,急需沖進智能駕駛第一梯隊。爲加速進度,理想決定兵分兩步,内部集中兵力突破智駕高配版本,同時将把基礎版本交給外部供應商。
針對上述内容,36 氪向理想汽車求證。截至發稿,未收到回應。
理想在 2020 年前也啓用過智駕軟件供應商,但在 2021 年逐步建立起自研能力之後,理想幾乎不再借助智駕軟件供應商的力量來 OTA 升級功能。
轉變源于今年下半年理想對智駕的全新戰略判斷。此前 36 氪曾獨家報道,理想汽車在節前的戰略會上,單獨用了一天時間來讨論智能駕駛議題,内部認爲自研發力的時間應該更早。不久前的三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理想再次表示,未來會把智能駕駛的技術作爲核心戰略目标。
目前,理想智能駕駛研發人員大概是 900 人,到明年年底,其智駕研發人員達到 2000 人左右,2025 年則會超過 2500 人。相當于,每年團隊要擴張 100% 甚至更多。
而理想汽車也有這樣的底氣,三季度财報顯示,理想的自由現金流超過 132 億元,總現金儲備超過 885 億元。但即便如此,理想依然決定聚焦自身的核心資源,突破技術主幹。
理想汽車的 AD Max、AD Pro 因爲采用兩套計算平台和硬件架構,能力不一,用戶體驗不一、OTA 升級的時間也不一緻。
從年中以來,理想汽車開始在 AD Max 演示其最新能力,包括業内當下火熱的 Transformer 的 BEV、Occupancy(占用網絡)等特斯拉智駕也在用的前沿技術。有業内人士告訴 36 氪,近日理想已經向大量種子用戶推送城市 NOA 功能的内測版本。這是華爲、小鵬、蔚來等頭部玩家的必争之地。
而 AD Pro 目前還難以擁有這些功能。有行業人士告訴 36 氪,AD Pro 此前基于地平線的芯片硬件本身及感知算法研發,還沒用上最前沿的感知技術。其次,地平線在規劃控制領域的積累不算特别多,跟專門的自動駕駛公司相比還是有差距。
對理想汽車而言,在加快整體自研進度的同時,也需要保證 AD Pro 版本的體驗不斷進化。
理想此前在财報電話會上表示,将在今年 12 月向 Max 版車主全量推送 AD Max 3.0 的正式版本,提供全場景 NOA 功能,統一采用 BEV 架構。同時,在明年上半年向用戶推送 AD Pro 3.0 版軟件,将 AD Max 的部分算法能力釋放到 AD Pro 上。
這意味着,理想如果想要持續升級 AD Pro 的能力,就需要在有限芯片算力下,更加極緻地壓榨征程 5 的芯片算力。這需要一個有經驗的智駕軟件公司支援。
而輕舟智航最早是從無人駕駛小巴起步,2022 年中新增了輔助駕駛業務,并與地平線達成戰略合作,逐步在地平線 J3、J5 芯片上打磨智能駕駛方案。在 2022 年 12 月輕舟智航的 B1 輪融資中,也有地平線的身影。
輕舟智航此前表示,基于地平線征程 5 芯片,其智能駕駛方案能夠實現行泊一體、記憶泊車等高階泊車功能。在行車方面,該方案可以應對諸如交通擁堵、連續變道、施工繞障、彙入彙出等高速路快速路場景。
随着行業玩家的發力,高速 NOA 功能會越來越成爲一個相對标準和成熟的産品。對輕舟智航這類智駕算法公司而言,遠超同行銷量的理想汽車項目,無疑是一次極佳的量産爆發機會,也是其繼續在智駕行業拼殺的關鍵。
對理想汽車而言,在保證用戶體驗進化的同時,将力量最大程度地投注在競争最激烈,也最能體現科技感的城市 NOA 才是關鍵。" 我們的目标是在明年上半年成爲智能駕駛經過市場驗證的第一梯隊。" 理想汽車在三季度财報會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