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曆建斌
近日有報道稱,特斯拉将在 3 月 1 日舉行的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上,推出一款尺寸小于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全新車型。據悉,新車或将命名為 "Model Q",市場售價為 2.5 萬美元,不足 17 萬元人民币。
雖然很快特斯拉方面就辟謠了該消息,表示此消息不實,但按照此前特斯拉一貫的辟謠邏輯,其辟謠的可能并非消息本身,而是諸如命名可能不叫 Model Q,或者售價不是 2.5 萬美元,而是 2.49 萬美元等等小事,所以此番辟謠反倒可能越辟越真。
那麼,對于整個行業來說,這樣一款極有可能即将推出的,有史以來最便宜的特斯拉,對于整個市場而言,無疑是一個超級重磅的核彈,考慮到特斯拉在上海已經有了屬于自己的獨資工廠,未來國産之後這款車型在國内的售價也将是全球最具競争力的之一,類比當下 Model 3 和 Model Y 的定價邏輯,國産車型甚至比美國本土還便宜,這就意味着手握不足 17 萬人民币預算買特斯拉,在今年可能真的不再是夢。
那麼問題來了,特斯拉有必要再推出一款這樣的廉價車型嗎,你别說,還真的有必要,這要從兩方面來講,從特斯拉的角度來說,Model 3 和 Model Y 的爆款已經充分證明了特斯拉的強大實力,但兩款産品顯然是不足以覆蓋如此之大的市場的,更無法支撐起特斯拉後續更大的産銷規模,百年來的汽車市場運行規律告訴我們,在需求多樣化,售價跨度巨大的汽車市場,打造單品爆款的思路是不能支撐起百萬輛以上的規模的,豐田不行,大衆不行,特斯拉同樣不行,換句話說,特斯拉想要謀求進一步發展,就必須推出更多産品,以覆蓋更寬廣的市場。
另一方面,放眼當下新能源市場的整體格局,雖然熱度紅紅火火,滲透率越來越高不假,但應該有不少持币待購的用戶都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市面上各個價位的新能源車産品雖然看起來很多,但實際選擇的時候空間非常少,往往選定了價位區間之後,隻有寥寥幾款車型可供選擇,尤其是與燃油車豐富的品類和形态,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如今新能源車不僅品類覆蓋嚴重不足,價格區間的覆蓋同樣不足,常被提到的蔚來、理想、問界等新勢力品牌,大多售價在 30 萬元以上,而像以五菱為代表的低端新能源車型,售價大多控制在 10 萬元以下,反倒是 10-20 萬元這個價位區間能夠選擇的新能源車非常少,尤其是 15 萬元左右這個價位區間,即便是放在 2023 年的今天,手握這個預算去市場上尋找産品,你會發現,除了諸如元 PLUS、大衆 ID.3、小鵬 P5 等寥寥幾款車型以外,你很難再去找到更多具備足夠競争力的産品了。
但從燃油車的銷量結構上看,絕大部分消費者的購車區間都集中在 10-20 萬元這個價位區間中。豐田卡羅拉、日産軒逸或是大衆高爾夫,這些神車都落在這個價位區間之中,也就是說,在新能源市場,誰能夠率先拿下這片市場,誰就是能真正新能源之王。
所以,無論是從自身發展的角度,還是整體市場的角度,特斯拉打造這樣一款廉價版車型都是理由充分且必要的。
從特斯拉以往的低價車邏輯來說,無論是 Model 3 國産還是換裝磷酸鐵锂,核心思路還是在于将電池的成本進一步壓縮,這就需要把車型尺寸進一步做小,同時電池容量也随之減小,比如将 Model 3 上的 60 度電池進一步壓縮至 40 度左右。
但此舉也會帶來不少問題,電池容量更小之後續航裡程就會随之減小,而且當下電池成本依然處在高位運行的狀态,但不降低電池容量,那麼整車的成本就無法順利下降,導緻利潤空間很小,事實上,新能源車市場之所以長期以來在 10-20 萬級市場缺少足夠多的産品,核心原因也在于,10-20 萬級新能源市場,相比那些低端入門代步需求和高端準豪華、豪華新能源車,成本控制更難,對于車企的後續盈利是一個更大的挑戰,這已經成為影響新能源車後續滲透率進一步走強的主要掣肘。
所以,對于特斯拉而言,這款 Model Q 的推出,同樣也需要面對降本的阻力,基于 Model 3/Y 現有的内飾和各項配置來說,其極簡的設計,連毫米波雷達都不配備的智能硬件體系,導緻其降本的空間本就不高,壓縮空間極為有限了,如果特斯拉真的能夠基于自己強大的體系力,打造出競争力還不錯的 Model Q,全面打開 15 萬級新能源市場,成為電動車中的卡羅拉,那麼顯然,特斯拉也将不再畏懼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新能源品牌的威脅,徹底成為全球新能源一哥,成敗在此一戰。
現在的壓力可能來到了比亞迪這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