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小花
正在舉辦的上海車展喊出的口号是擁抱汽車新時代。這屆車展有三個著名的特點。
其一,是中國汽車的主場。展台和新車人氣最高的,除了莫名其妙的 600 萬電勞之外,幾乎全部是屬于中國汽車企業的場面。
其二,外國同行觀展人數鐵定是大幅突破了前高,包括車企、媒體、經銷商、供應商在内,老外們對中國汽車在過去三年裏的發展表示了驚訝,對智能電動車在中國的售價表示了羨慕,對回國以後怎麽跟老闆們解釋,即便虧本三年也不能丢掉中國市場也有了底氣。
其三,在全部一百多款新車中,五十多款燃油新車幾乎沒有輿論場的存在感,智能電動車成了絕對的主角,雖然加上插電派在内,新能源車的市場占比在今年一季度仍然沒有超過三成。
這麽鑼鼓喧天,扁炮齊鳴的中國汽車工業大場面,不知道能不能給在市場一線卷得不要不要的中國汽車人們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讓大家能在已經紅腫不堪的馬屁股上再抽上兩鞭子,齊心協力再卷二百天。
抛開這些場面,值得思考的仍然是,如果這一輪的智能電氣化真的天命歸我,那麽到底有哪些企業能借着這陣神風最終成爲代表中國汽車的全球型車企呢?
估計不少朋友會更傾向于嘴大的那些企業,這屆車展前後,車企大大們的聲嘶力竭時常會讓業外的人以爲造汽車這得多掙錢,才能讓這麽些體面人的中氣都憋得跟郭德綱唱西河大鼓一樣足。
看每場發布會,都會覺得,這才是能活到明天的優秀車企啊。
好叫看官們知道,其實真不掙錢,華爲這樣去年主要管賣車不造車的,都還虧了錢。
汽車産業發展到 2023 的虐,就是幾乎新能源汽車全行業都虧錢,但大家還必須明知道越賣越虧,還得大聲叫賣的苦;是明明燃油車還有錢賺,也要把它做到沒錢賺,來支持新能源車的虧本大業的虐。
隻不過必須有一些從前的大玩家在這場虐心遊戲裏面挂掉,而挂不掉的那些,就會分享汽車的未來。
所以,嘴大的那些企業,通常截至目前細看上去,至少到目前爲止還比較容易挂,他們之中一定會有走出來的,但到底是誰,看不清。
在以這屆車展來看,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優勢中國車企,似乎仍然更有可能成爲代表中國車企,兌現如今這場熱鬧的中國籌碼。
我就說說我最熟悉,也是如今在新能源化的過程中被行業诟病不夠積極的吉利。
在一衆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國産汽車競妖娆的車展現場,把銀河首款新車 L7 的預售定在了五月份的吉利展台,确實顯得格外低調了些。
展會期間,我跟吉利汽車集團 CEO 淦家閱做了一次深入的交流,問起了關于吉利汽車是否在新能源化方面,走得略慢了這個話題,作爲中國的領軍車企,是不是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浪潮中,落後了。
比如像領先者比亞迪,不僅母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與份額一騎絕塵,騰勢品牌在三十萬以上的市場也有殺瘋的迹象,這次推出的仰望更是突破了中國主流車企從前隻能仰望的百萬大關。
淦家閱對這個問題也非常坦誠。
吉利的新能源産品系列銀河,确實不算是早鳥,這是因爲每個企業有每個企業的節奏和特點,特别是多品牌企業,肯定會對各個品牌要承擔的分工做出劃分。
而事實上吉利品牌所在的消費最理性,最核心的 20 萬以内的新能源市場的序幕才剛剛拉開,在這個其始終伴随的最主流市場,銀河一定會成爲定義市場的主要玩家,吉利也一定是主流汽車市場中準備最充分,能力最完整也最強悍的新能源汽車企業。
對于大吉利集團而言,旗下已經有多個品牌推進了全面電氣化,如百萬級别的路特斯,市場表現很不錯的 smart;有純電皮卡品牌雷達等等,還有今年開始全面啓動電氣化的豪華品牌沃爾沃。
而對于吉利汽車集團來說,純電豪華品牌極氪,已經成爲整個中國汽車新能源版圖上最受關注和認可的品牌之一;領克品牌在今後繼續銳化潮流高端品牌形象的同時,也隻會推出新能源産品。這兩個品牌的展台,在這屆車展上都是人力最旺的展台。
這些品牌已經通過多款打透各自細分市場的産品,向市場展示了吉利汽車在新能源、智能化方面,乃至很多足以定義電動汽車新維度的全面技術優勢。吉利無需再次證明自身的新能源技術能力。
這些品牌的能力和市場經驗,都将成爲吉利銀河打透主流新能源車市場都強力背書。事實上,在銀河系列産品上,智能吉利 2025 戰略的所有技術、科技成果,都将快速、完整的落地。
雖然有些企業總會在市場上不斷爲高階自動駕駛等炫酷新技術呐喊,但是淦家閱認爲,無論是電池技術、自動駕駛技術、補能體系的建立等等,雖然都構成汽車企業在智能電動車時代不可或缺的關鍵能力,吉利在這些領域的能力都很完整、領先,但是歸根到底,這些汽車技術的發展,到最後的終局,都會導向消費者對汽車座艙需求的重建。
所以,能活到下一個汽車産業時代的企業,在能源動力系統、自動駕駛能力、電子電氣架構能力,乃至車聯網能力等方面,基本都會處于一個各有特色但總體相當的水平上。
而座艙,也就是行業常說的移動中的第三空間的構建能力,将是汽車産業競争的核心。事實上座艙的競争,在當下已經非常激烈了。
吉利汽車認爲,座艙競争的核心,就在三個維度,看不見的安全,看得見的舒适,和無邊界的智能。
淦家閱說,這三條,将是銀河系列産品打造座艙的核心理念,相信這也會是智能電動車座艙競争的終局要素。
比如在智能座艙方面,吉利汽車集團全棧自研的堅持,目前已經形成了系統、可持續輸出産品力的能力。
以自有的低軌衛星信号,爲汽車提供厘米級的無間斷網絡信号;
國内車企最大算力的智算中心支持系統快速叠代;
由億咖通科技主導的高能芯片的硬件底層自主開發;
由星紀魅族支持的手機、車機打通的終局化的汽車智能體驗和叠代能力;
以及除了嘴的尺寸之外,堪與任何車機操作系統一戰的吉利自研的 N OS 新能源車專屬操作系統。
這款操作系統将和 8155 芯片聯袂,爲銀河 L7 的 " 智愛座艙 " 帶來 20 萬以内市場碾壓式的車機性能和智能體驗。
如果用現在流行的話說,智愛座艙體驗将挑戰 1000 萬以内所有智能座艙體驗。至于 L7 座艙的全方位安全和越級舒适,恐怕要到五月才能完全揭曉。
得座艙者得天下。淦家閱笑說,既然大家都覺得我們吉利在智能電動車方向的動作慢了,我們就用一整套面向産業變革終局的成熟思考打造的銀河系列産品,來回報市場對吉利品牌的期待。
淦家閱的回答,基本上跟我對吉利汽車的判斷一緻,吉利這樣已經構建起全球化視野,并在業内建立了最完善的面向智能電氣化時代的獨立能力的車企,是不會因爲起步略慢,就被看似洶湧的時代浪潮淹沒的。
相反,有備而來的吉利銀河,就爲改變格局、面向終局而來。
雖然行業的未來仍然充滿變數,但是對于汽車産業而言,成功的天平,最終還是會倒向體系能力強、市場适應性強、全球化能力強的三強企業。
中國車企在這個時間節點上,走到引領全球智能電動車産業發展的前沿,其根本原因,也是經過了三十年的發展,中國有了幾家具備 " 三強 " 能力的優秀的規模化車企。
他們将會和必然會脫穎而出,但暫時仍說不清是誰的新型車企一起,最終成爲全球汽車産業的下一站重磅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