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歐盟現在正在發起對中國的反補貼調查,這種單純的反補貼(調查)其實沒有必要,它是能引起貿易沖突的,所以(我們)不認可這個事情。" 日前,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希爾德加德 · 穆勒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對于一些面向(汽車行業)未來(發展)的議題,我們希望能夠去減少或者消除壁壘和障礙,去促進産業的合作。"
圖片來源:企業供圖(左:德國汽車工業協會希爾德加德 · 穆勒;右:大衆汽車集團貝瑞德)
近年來,随着中國汽車産業新能源轉型的快速發展,國際競争環境日趨激烈,中國汽車産業面臨着來自歐盟反補貼調查、進口登記措施等多項出口障礙。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全球化發展遭遇挑戰之時,德國等各國也在呼籲更公平的市場競争環境。
在談及目前中國汽車産業的國際競争環境時,穆勒告訴記者,近年來,中國汽車的發展是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的,他期盼公平公開的競争環境。" 中國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需要認真對待的競争者,德國市場不會爲中國的汽車去設置任何準入的障礙。" 穆勒說。
" 行業未來發展需要減少或消除壁壘 "
随着中國汽車産業加速向新能源化轉型,并加快全球化布局,近年來汽車市場的國際競争态勢日益嚴峻,汽車産業的國際貿易格局成爲各方密切關注的議題。
以 2023 年的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爲例,彼時,該事件在汽車行業内部引發廣泛關注,還曾引發德系、法系車企的激烈探讨。從汽車産業的長期發展來看,歐盟的反補貼調查,也給中國電動汽車産業在國際市場上的擴張帶來了不小的沖擊。
對此,穆勒表示:" 中國在汽車電動化和數字化的成功轉型中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任何貿易沖突都将危及這一轉型。額外關稅等反補貼措施并不能解決歐洲和德國汽車産業面臨的挑戰。相反,歐盟委員會征收反補貼稅可能會在貿易沖突中迅速産生負面影響。"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孫桐桐 攝(資料圖)
" 反補貼調查如何應對,首先要先看最終調查結果是如何的,再判斷下一步具體措施,以及雙方怎麽樣合作去解決這樣的問題。" 穆勒說。
在穆勒看來,任何一家企業要進入新的市場,一定會遇到很多難題,中國汽車出口到歐洲也不例外。但對于中國汽車的發展,德國不會專門爲其設置任何準入的障礙。
針對目前市場競争的種種設限,穆勒多次向記者強調:" 我們是不希望讓哪些企業或者哪一部分有優待的,我們想要一個非常公平、公開的競争環境,讓大家能夠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争。我們需要制定積極的産業戰略,包括積極的貿易政策。"
德國未來 4 年将投入 2800 億歐元推動電動車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從全球汽車産業發展趨勢看,盡管中國新能源車型在國際市場的拓展遭遇挑戰,各國電動化轉型的進度也出現了差異,但整體汽車行業的新能源化發展勢頭仍未改變。
" 電動汽車的發展,對于我們将來要實現氣候目标是非常重要的一點。" 穆勒在接受采訪時告訴記者,歐盟有一個具體的目标是,到 2035 年之後,不再允許燃油車上路,所有的上牌汽車都應該是 " 碳中和 " 的車。
根據新華社報道,歐盟此前就 "2035 年起歐盟市場所有在售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二氧化碳排放量爲零 " 的計劃達成一緻,相當于從 2035 年起禁售汽油車和柴油車。按照計劃,到 2030 年,所有新上市的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碳排放水平須比 2021 年分别減少 55% 和 50%,到 2035 年均減至零。這意味着由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驅動的車型 2035 年起無法在歐盟上市。
穆勒表示:" 我們期望到 2030 年,汽車的保有量達到 5000 萬輛,然而,其中預計仍将有高達 3500 萬輛車是燃油車,所以這也意味着,對于我們來講要達到‘碳中和’的目标還是一項挺艱巨的任務。"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在穆勒看來,這一目标意味着電動車的快速發展至關重要,必須全力推動電動車的産量提升,以确保最終能夠實現設定的碳中和目标。據穆勒透露,針對整個汽車行業,德國會在未來的 4 年中投入 2800 億歐元的資金。
面對這一目标,穆勒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 對于推動産業規模化發展,促進電動出行的國際化,以及實現全球氣候目标而言,中國市場的成功經驗至關重要。"
穆勒說,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占據全球汽車銷量四分之一以上的份額。特别是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市場的影響力尤爲顯著,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規模已超越歐洲和美國市場的總和。
記者也關注到,近年來德國與中國汽車市場緊密合作。近日,中、德還共同簽署了《關于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中德雙方将進一步深化自動網聯駕駛 / 智能網聯汽車領域政府、機構、産業等多層面對話交流,開展标準規範制定、技術法規協同、數據采集傳輸、法規政策交流等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