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人物解讀第一百四十九期:人,總是會在下意識裏,去學習另一個人,王氏就這樣。
王氏在盛府的後宅裏,可以說是 " 橫着走 "。
雖然,王氏的行爲有點 " 瘋批 ",盛老太太卻很認可她——會管家理事,真正陰毒狠辣的事兒她也做不出來。
可見,王氏比起她那瞧着慈眉善目,手段卻厲害的姐姐,不知好了多少倍。
不過,當你細品王氏的一生,明白她爲何在盛府裏作威作福,就明白康姨母爲何瘋批到癫狂。
橫着走的王氏,她在盛府做了三件事,才會徹底孤立無援,被林姨娘踩在腳下摩擦。
明蘭曾感慨過,托盛老爹的福,有幸親眼觀摩一流白花表演近十年:
林姨娘可以用各種原因輕而易舉的挑起王氏的怒火,有幾次明蘭幾乎可以确定她是上趕着挨罰的,或站或跪,弄出點傷來更好,然後盛老爹就會和王氏大吵一架。
本來,作爲婆婆的盛老太太,是可以在關鍵時刻,給王氏做後盾的,可王氏做了這三件事,讓她盛府後宅,徹底孤立。
其一:王氏本末倒置,使夫妻反目。
王氏剛嫁入盛府時,就把盛紘的兩個通房丫頭給遣了,盛紘與盛老老太太沒有半點置喙。
丈夫默認,婆婆支持,這讓王氏在盛府後獨大。慢慢地,王氏開始自大忘形,内事外事都要管。甚至,盛紘的銀子人事她統統都要做主。
盛紘稍微表現出一點不悅,王氏就開口閉口就是自己的娘家如何,自己的父親與兄長如何的。
不管男人還是女人,都喜歡被尊重,盛紘作爲古代士大夫,更喜歡女人做小伏低,有個溫柔可心的妻子。
盛紘自己也頗有能力,經常被人稱贊會大有前途。可王氏接二連三地下了盛紘的面子。
于是,夫妻反目,盛紘有了外心。
其二:半路殺出個林姨娘,讓王氏封魔了。
此時的王氏,在内管着中饋,在外對盛紘的仕途指指點點,一時風光無兩。林姨娘與盛紘暗中有了私情,王氏卻懵然不知。
這說明,王氏覺得盛家是她在支撐,盛紘任她拿捏,盛老太太礙于自己是嫡婆母也不好插手。
于是,林姨娘半路殺出來後,王氏當即發作,大哭大鬧。卻忘記自己越鬧,要面子的盛紘越會護着林姨娘。
其三:被盛老太太壓着喝了妾室茶。
如果王氏有些盤算,就該趁着事情沒鬧大,偷偷禀了盛老太太,将林姨娘立時嫁出去。盛紘礙于嫡母的養育之恩,也不敢發作。
可王氏非覺得是林姨娘是盛老太太給盛紘養的小老婆,就是普通的立規矩王氏也不裝樣子了。
晨昏定省,王氏每月隻去個三兩次,每次去也是冷着臉,說不上幾句話。盛老太太的吃穿用住全都自理,王氏概不操心張羅。
這件事還傳到了外邊去,泉州地界裏也有不少人暗暗議論過她們的婆媳關系。幾個與王氏要好的太太也與她說過此事,勸她得多多孝敬婆婆,免得被人指摘。
王氏卻并不放在心上。
于是,王氏在盛府後宅徹底地孤立無援了。
用放大鏡看王氏才驚醒," 橫着走 " 的她是低配版的康姨母。
王氏在盛府後宅作威作福的樣子,像極了暗暗下定決心,要家裏家外一把抓,到時候叫娘家瞧她如何威風的墨蘭,也就明白王氏爲何會成爲低配版的康姨母了。
其一:年少的經曆,讓王氏自卑。
王氏的父親要赴外任,就将她放到了叔叔嬸嬸家裏,直到王氏十歲了,才将她接回身邊。
王氏的叔嬸都是商賈出身,對王氏十分疼愛,也讓王氏成了一個心地善良的小女孩。
回到父母身邊後,她發現家裏十分氣派,家中來往的賓客非富即貴,還有個幾乎不認識的姐姐,那麽美麗,氣質那麽高貴,學識又淵博,她不禁自慚形穢。
王氏的父母覺得将幼小的王氏托付給自己小叔子,對王氏心裏是有歉意的,總想補償她。
于是,他們對王氏多少有些放縱,從沒想過教導她詩詞歌賦。隻教了一些管家理事的本領。
可王氏的父母不知道,她也想如姐姐康姨母般高貴,成爲京城有名氣的才女。奈何,王氏努力地端起架子,學着姐姐的樣子,反而有些畫虎不成反類犬。
其二:選夫婿時,卻因與姐姐康姨母瞧上了同一個人,而被父親責罰。
嫁人生子,是古代女子從出生就被灌輸的思想。
王氏自小便覺得處處低了姐姐一等,待到出閣的年紀,康海峰與盛紘同來王家求親。
王老太爺雖然與康老太爺有口頭婚約,卻沒有說明是自己的哪一個女兒。不過,瞧着王氏一門心思的想高門嫁女,也能推測出她也瞧上了家庭條件更好的康海峰。
奈何,父母偏心,将康姨母許配給了康海峰,将王氏許給了盛紘。
王氏覺得做姑娘時,無法與姐姐相提并論,嫁個高門總能讓自己翻身吧。而且,當時王老太爺瞧不上盛紘,覺得他家世單薄。
所以,當王氏得知自己的婚事後,還與王老太爺還大鬧了一場,險些被王老太爺上了家法。
成婚後呢,姐姐康姨母在京城做着高門貴婦,自己卻與夫婿去了苦寒之地,熬日子。
于是,滋生了王氏過門後,想通過拿捏夫婿,壓康姨母一頭。
就好比小秦氏,覺得嫁給顧偃開做填房委屈。爲了給自己讨個公道,在白氏沒有過世時,還是甯遠侯府夫人的時候,她就在心底發誓,一定要讓自己的兒子做甯遠侯爺,是一個道理。
王氏成了低配版的康姨母後,也算殊途同歸。
王氏許給盛紘後,王老太太對她說:盛家人口簡單,婆婆又不是親的,自不會拿架子消遣媳婦,夫婿是個上進的,但凡有些幫襯,将來定有好日子過,隻要你規矩做媳婦就好了。
康海峰雖家世顯貴,學問也不錯,但爲人卻沒什麽擔待,是個公子哥兒,我并不喜,因是康家老太爺與你父親交情極厚才做成親家的。"
這句話被王氏緊緊牢記,而且,王老太太的話很快得到驗證。
在閨中時,王氏姐妹倆也鬧過吵過,成婚後也是全無來往。
可康海峰在丁憂期間與妾室生了孩子,被言官參揍參了一個孝期納妾,遂被罷官賦閑後,卻不思着如何疏通關系,返朝補缺,倒日日與一般清客相公吟風弄月品評朝政,康姨母的日子就難過了。
盛家卻情勢調轉,越來越好。康姨母就恢複了與王氏的往來。可細看王氏與康姨母的姐妹情,才發現王氏與康姨母是真正的 " 塑料姐妹情 "。
其一:王氏與康姨母的姐妹情,透着 " 得意 "。
王氏與康姨母恢複交往後,多少透着點 " 得意 "。因爲,姐妹倆通信的時候,康姨母做了兩件事。
第一件——訴苦。
康姨母經常在信件中訴苦,說自己的日子多麽艱辛。
起初王氏聽了康姨母過得不容易,還會覺得是 " 活該 ",可時間長了,畢竟是血脈至親,王氏又耳朵根子軟。
于是,王氏開始接濟康姨母。
第二件——恭維。
康姨母在心中經常恭維王氏,說她命好……
康姨母剛嫁給康海峰做了京城貴婦時,也有不少人恭維她。所以,喜歡被捧着,恭維,對兩姐妹來說都受用。
康家日子不如盛家後,王氏是 " 得意 " 的。隻是,她與康姨母不同的是,康姨母不會搭理不如自己的人,而王氏卻因爲骨肉血親,偷偷資助康姨母。
其二:姐倆都喜歡攀比。
王氏的心中,最不願意看到的,就是庶女嫁得比嫡女好,偏偏墨蘭與明蘭一個進了永昌侯府,一個進了甯遠侯府。
康姨母瞧着盛家的庶女一個嫁的比一個好,心生嫉妒,給王氏出了走馊主意——用一碗豬油拌飯将林姨娘喂成肥豬婆,徹底讓墨蘭在娘家失去了依靠。
對于得封诰命的明蘭,康姨母更是急吼吼的塞了個庶女,要給顧廷烨爲妾。
不過,王氏沒有康姨母這般厚臉皮,她雖然心裏發酸,卻也隻是眼紅。放不下架子來,去梁家與顧家打秋風。
人總是會下意識地去學習某個人。
王氏在盛家後宅一直追求 " 唯我獨大 " 的行爲,與康姨母在康家後宅,磋磨庶女與妾室,如出一轍。
哪怕王氏請康姨母來盛家做客,也藏了炫耀的小心思。
隻是,王氏比康姨母是善良的,即使沒有盛老太太與盛紘的轄制,她也不敢下藥打胎誣陷挑撥。
而且,王氏也是幸運的,有盛紘與盛老太太爲她做正向引導。
康姨母就不幸的多,在娘家養成了說一個不二的性格,未出閣時,她就敢對哥嫂房裏的事情指手畫腳。
出嫁後,沒有遇到能正向引導她的老公和婆婆,反而是遇到一個趴在自己嫁妝上吸血的螞蟥老公。母親又對她寵愛地要緊,這才導緻她徹底瘋魔了。
善良和好運是相互關聯的,一個善良的人将會擁有更多的好運和幸福,因爲他們的行爲會讓他們更加幸運。
所以,比姐姐善良的王氏,雖然是低配版的康姨母,卻能擁有更多的好運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