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記者 1 月 26 日從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獲悉,從 2011 年開始,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對秦陵外城西側展開詳細的考古勘探工作,發現 9 座大、中型墓葬,整齊有序,東西一字排列。
從 2013 年開始,對其中的 1 号墓進行了持續發掘。目前已經基本完成了墓道、墓室和 3 座車馬陪葬坑的發掘,取得重大考古收獲。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1 号墓位于秦始皇帝陵園外城西側約 440 米處,平面呈 " 中 " 字形,坐南面北,由南、北墓道與墓室三部分組成。墓道兩側有三座車馬陪葬坑。
墓内出土大量陶器、銅器、玉器、鐵器以及金銀質地的小型明器。陶器器形有繭形壺、缶、罐、豆、盆等。青銅器有鼎、豆、钫、壺、盤、甑、燈以及編鍾、琴轸等。玉器有玉圭、玉璧及小玉鼎等。兵器有鐵劍、鐵甲、帶廓銅弩機、銅戈等。小型明器有金銀駱駝、舞袖俑、吹奏俑、百戲俑、馬俑、騎馬俑、獵犬、銀盒等。另有金帶鈎及數量較多的銅半兩。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在北墓道清理出一輛四輪獨辀木車,木車遺迹保存完整。木車總長約 7.2 米,上帶有完整方形彩繪車蓋,東西寬 2.6 米,南北長 4.2 米,紅色鮮豔,保存完好,已清理出銅質蓋弓帽 19 個,均套于蓋弓上,蓋弓遺迹保存較好;車蓋下壓有方形木架,當爲車輿。上有曲尺形、圓柱形銅構件。車輿兩側共有 4 個車輪,附有大型銅質車軎。車衡與車轅十字相交,衡上有兩個車轭,均保存完整。
陪葬坑埋藏 5 組車馬,其中一組爲羊車,包括獨輈木車 4 輛,雙轅木車 1 輛。羊車爲六羊,并列一排,骨骼保存完整。身上裝飾有類似于駕馬的銅節約、帶扣、銅環等青銅馬具,顯示出處于駕車狀态——當爲羊車。羊骨身後車輛被破壞。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考古人員初步認爲,1 号墓爲一座大型中字形豎穴土圹木椁墓,是目前已發掘的規模最大、等級最高、保存最好的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填補了秦代高等級貴族墓葬考古的空白,是研究秦代高等級貴族喪葬制度乃至中國古代帝陵制度的極具價值的考古資料。
此墓從屬于秦始皇帝陵的特征顯著,與秦始皇帝陵整體規劃設計緊密相關,時代爲戰國晚期到秦統一;墓主等級極高,是帝陵規制下的 " 帝國第一陪葬墓 "。它見證了夏商至戰國晚期王陵 " 集中公墓制 " 的消亡,昭示了戰國晚期到宋元明清帝陵 " 獨立陵園制 " 的形成與确立,折射出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度由血緣政治到地緣政治的巨大曆史變革, 極大地豐富了對秦帝國統一前後物質文化以及所代表的制度文化的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學術價值。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
同時,多種形式、多種形制和多種用途的車輛,集中出土于一墓,極其罕見,對研究秦漢時期喪葬用車及陪葬用車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資料。墓道中的四輪獨辀車是目前考古所發現的唯一一輛埋藏于墓中的四輪車實物,初步判斷,它與棺柩下葬密切相關,可能是下葬時運輸棺柩的載柩車。就目前的考古發現來看,屬于一種非常少見的喪葬現象。陪葬坑中出土的 5 組車馬(含羊車),形式形制不同,用途迥異,集中反映了男性墓主生前出行的盛況,展現了秦帝國時期陪葬車馬形制與組合的新變化、新形式,是中國車制變革和發展演變過程中極爲重要的實物資料。同時,豐富了車馬陪葬坑的内涵,對認識墓主的身份也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1 号墓的發掘,是近年來秦始皇帝陵考古的一項重大收獲。它反映了處于變革時代的秦的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制度上的變革、禮儀上的變革以及技術上的變革,是研究戰國晚期乃至于秦時期的政治制度、喪葬制度、社會生活和文化交流的一個絕佳的範本。
編輯|孫志成 李澤東 杜波
校對 |王月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