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肯定的是,華爲在親自造車這件事上的态度一直很堅定——那就是拒絕。
近段時間,華爲向外界宣稱不造車的态度更爲強烈,除了強調不造車外,更是要求整車宣傳和外觀上不能出現華爲 /HUAWEI 的标志。而這場輿論中,餘承東自然成爲了焦點人物。
或許基于華爲與餘承東的 " 意見不合 "。日前,有網友爆料稱,華爲終端 BG CE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BU CEO 餘承東将赴小米汽車任職,爆料中指出:餘承東和雷軍冰釋前嫌,小米汽車已經向餘承東伸出橄榄枝,餘承東從華爲離職卸任之後,将赴小米汽車任職首席技術官 CTO,有可能把華爲汽車技術研發部門的一部分員工一并帶走,與雷軍一起把小米汽車做大做強。
面對輿論的不斷發酵,小米官方第一時間就表示道:消息并不屬實,希望大家不要誤傳!
其實并不能怪網友們 " 造謠 ",畢竟 3 月 31 日晚,餘承東在華爲内部《關于智能汽車部件業務管理的決議》的帖子下留言的一番話,令到無數網民進入遐想階段。
當晚餘承東在帖子中留言道:" 這個時代變了,這隻會讓我們更加艱難!若幹年後,大家都會看明白的!留給時間去檢驗吧 "、" 對一個行業,隻有深入洞察,深刻理解,才能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标記一下,若幹年後再來看吧 " 等多個帖子。這意味着,餘承東想造車的信念依然很強,或許需要換個地方才能實現 ......
至于華爲爲何一直強調自己不會下場造車,其實這個各有各的說法。不少人認爲華爲在造車方面沒有基礎,造車需投入大量資金,也有人認爲華爲目前在求生存階段,造車十分不合适。
那麽,餘承東的造車夢可以在哪裏楊帆?留在華爲?還是像網傳的那樣加盟小米或者其它品牌呢?
缸哥認爲,關于造車這事,雖然華爲内部一直都存在兩種意見,但目前餘承東是不會離開華爲的。原因如下:
第一點,平台的匹配。餘承東的成功,除了離不開自己優秀的個人能力之外,更依賴于華爲這個平台的支撐,從昔日離職人員就可以發現,離開華爲這個平台後曾混得風生水起的 " 實力派 ",如今都無一例外地 " 無精打采 "。而餘承東在華爲這個平台上,才能有 " 相輔相成 " 的實際效果,也就是說如果餘承東離開華爲,或許找不到另外一個這麽強大的平台來施展他的想法。
第二點,造車不是個人能解決。雖然餘承東是一個業務能力很強的人,但造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這背後要有大量的人力資源來進行技術開發,并不是餘承東一個人就能解決問題。況且,此前出走的 26 歲就當上華爲副總裁的李一男,實力也比餘承東強出不少,但這位 " 天才少年 " 亦未能完成 " 造車夢 ",有了這個前車之鑒,也讓餘承東看清楚了前路。
第三點,餘承東的名氣。公開資料顯示,餘承東是清華研究生畢業,進入華爲工作一幹就是 30 年,爲華爲立下不少汗馬功勞,是一名成熟的管理者。不過,如果離開華爲這個平台,個人的名氣與口碑還會這麽強嗎?
第四點,華爲和小米是冤家對頭。相信有了解這兩家公司的朋友們都知道,華爲和小米不僅是彼此之間相互看不起,就連用戶粉絲之間也鬧得不可開交。記得在 2015 年,當時還在做手機的餘承東還發了 diss 小米用戶屌絲的言論,不過這條微博信息很快就被删除,所以餘承東想要 " 跳槽 " 去小米,實際上也是不太可能的。
小米作爲一家技術公司,首先是在智能家居技術和智能手機等方面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對于智能技術的研發和生産有紮實的功底,其次小米的品牌口碑也比較好,資金鏈也比較雄厚,有着一定的競争優勢。
不過,小米缺少汽車制造方面的經驗并且在許多安全認證和産業鏈的問題都未能得到保證,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來實現自己的造車目标。其實小米與華爲的境況都很類似,但是華爲是不斷講述自己 " 不造車,幫車企造好車 ",而小米則是親自下場造車,這些看起來雖然是很符合餘承東的 " 口味 ",不過他也沒有必要賭上自己下半生,選擇 " 跳槽 " 一家缺乏相關造車經驗和專業技術積累的企業。
可以預計,未來汽車制造業的競争會越來越激烈。除了小米、華爲等科技公司進入汽車業之外,也會有其他跨界行業進入汽車界,跨界制造汽車的模式,再也不是一種奇怪的現象,當前小米進入造汽車領域也存在着許多未知的風險和挑戰。
網友評:
@FRANKNAN:如果餘承東那麽想造車的話,那就不要考慮之前撕破臉的小米,去 OPPO 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順心如意 5588:餘承東是不會輕易離開華爲的,畢竟華爲手機業務他付出的太多了,應該說是華爲的手機業務是餘承東一手辦起來的。
@重慶到底有多大:沒有理由去懷疑任總,倒是餘董應該反思自身是否做好了在哪個位置說哪個位置的話,超出本位置的話是不是有授權,否則就是我行我素了。
缸哥評:
爲餘承東打抱不平其實真沒必要,這些 " 劇情 " 在華爲上演也是家常便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