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内影視市場大抵在觀衆心中分爲幾個檔次:
職業劇,不興看。
女性劇,不興看。
女性職業劇,狗都不看。
但抵不過資本喜歡," 她時代 " 的話題熱度,和爆款潛質。
一年一部準時報到。
果不其然,2023 年剛剛開始,頂着 "xx 品格 " 的 IP,都市女性劇《女士的品格》匆匆上線。
耳熟嗎?
2012 年,韓劇《紳士的品格》爆火後。
2018 年,一位 "SUM 不二 " 的網友開腦洞,出創意、劇情、海報、預告視頻," 圈定 " 四位女演員,構想出一部中國版的《淑女的品格》。
幾年後,我們看到了《女士的法則》、《閨蜜的品格》(短劇)......
以及今年開播的《女士的品格》。
" 飯制 IP" 堪堪有了雛形,但一部《女士的品格》顯然沒能夠撐起女性題材劇的野心。
千篇一律的女性劇
《女士的品格》聚焦在三個主角、三個年齡、三個階層,各有各的婚戀處境,互相扶持治愈的故事。
精準雷同去年開播的女性劇《她們的名字》,主角同樣是講述三個不同職業、不同類型的女性。
以及 21 年的黑馬熱播劇《愛很美味》,三位女主面臨不同的困境,也帶着個各自的魅力光芒和煩惱。
(豆瓣 8.1 分的《愛很美味》是這幾年爲數不多的女性劇黑馬,電影版即将上映)
一如當年推開女性群像劇題材大門的《歡樂頌》,同類題材,同樣的創作路徑,似乎已經形成了标準模闆。
一年一部,隻會遲到,不會缺席。
《女士的品格》本身就像極了一部大雜燴劇,把此前女性劇的優勢熱點全部集中。
号稱 " 文藝片女神 " 的萬茜,在劇中飾演事業型女強人姚薇。
(一整個雷厲風行)
身爲公司的商務總監與同公司的丈夫隐婚,以保住各自的崗位,合法夫妻過地像地下情。
也因爲意外懷孕的問題面臨被公司邊緣化的可能。
劉敏濤飾演的安欣(溫馨提示:此安欣非彼安欣)。
典型的 " 獨立女性 " 代表,人到中年,财務自由,實力強又是已婚丁克。
但哪有什麽完美人生,反手就是一個原生家庭的困境。
重男輕女的父親," 吸血鬼 " 似的弟弟。
婚姻也不省心,老公出軌轉移資産,想方設法地騙取離婚協議書。
這鬧騰的人生還非得湊出一場與公司大領導兒子的狗血姐弟戀話題。
編劇給的理由還是 " 弟弟缺母愛 "?!!
至于嗎?
(拜托了,學不來不要硬學。)
相對于前兩位角色而言,邢菲飾演的劉小溪在職場相對較 " 弱勢 ",是拼事業初期的職場菜鳥。
入職時承諾五年不生孩子,卻因爲丈夫和婆婆偷偷把她的避孕藥換成了維 C 而意外懷孕。
(氣得握緊了拳頭)
是會被領導罵哭,在家也要捧着電腦忙活的初級打工人。
果不其然的還要堆疊一份婆媳關系的矛盾。
婆婆的台詞隻能說句句拱火。
就連職場鏈頂端的大老闆也有家庭的爛攤子。
叛逆的兒子,缺失的親情。
總之,這完全是一部《女人,各有各的不幸》。
《女士的品格》的劇情在職場裏夾雜了各種家長裏短雞零狗碎,又在家長裏短中摻雜了各種女性背刺環節,用你所能預見的所有的 " 女性困境 " 全面覆蓋。
所有都是 " 刻意爲之 " 的痕迹。
《女士的品格》借着熱度 IP 的勢頭,也隻能高開低走,未能幸免的撲街。
女性題材還沒能講好
但觀衆已經審美疲勞
" 女強人 "、" 女性價值 "、" 獨立女性 ",這三個關鍵詞,正在成爲當下國産劇審美疲勞的重災區。
故事講來講去跳不出那些圈子,跟風偷懶,守舊冷飯一炒再炒。
要迎合市場的制造各種女性險境,最後 "girls help girls" 的立意一擺,成功逆襲。
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确實探讨着女性的困境,但最終這些困境卻成爲熱度的跳闆。
後續總免不了走向浮誇風和爽文路線。
然後瘋狂的輸出金句:
" 所有社會對你的評價,外界對你的眼光,隻是華麗包裝後的假象。
鞋合不合腳,隻有自己知道。
沒有所謂的康莊大道,每片領域,都有它的一地雞毛。"
" 生活中,有些事看起來由你決定,但好像你什麽都決定不了。
氣氛烘到那了,連糾結的餘地都會越變越窄。"
每次都免不了給觀衆一股 " 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
可實際上,不講究方法論的爽快言論隻不過是一碗毫無營養又油膩的雞湯。
有些劇還喜歡一股腦的硬塞金句,弄得莫名其妙,主角個個像哲學家。
女性群像劇,似乎有明顯的僵化傾向,表面上在貼合大衆生活,實際上卻離觀衆越來越遠。
共情女性困境也變成了一種刻意賣慘。
這種發聲,本身就帶着一股讨好和取悅。
把事業型大女主,窄化成了一個刻闆印象式的 " 獨立 " 形象。
呈現出女性劇僵化的模版,失去了核心力量。
所謂的女性劇,也最終變成了一場巨大的營銷詐騙,資本遊戲罷了。
以至于 2023 年了,
《粉紅女郎》依舊還是國産都市女性劇唯一的神。
要警惕陷阱,
别讓 " 獨立女性 " 成爲新的枷鎖
很容易發現,女性議題的衆多作品裏,最經久不衰的一種類型片,就是所謂的 " 大女主 " 獨立型女性。
生活千瘡百孔但我獨立自強報之以歌,頂多深陷泥潭時與姐妹互幫互助也能實現逆襲。
甚至,在《女士的品格》裏,你可以看到明顯的弱化男性,女性互相擠兌的場景。
爲了突出女性成長,三位主角的丈夫也是典型的工具人形象。
事業型女主姚薇爲了拿下單子靠的還是 " 色誘 " 老公,兩集過去了還在 " 求幫助 "。
安欣的老公是 " 有錢必變壞 ",雖然丁克但也想要傳宗接代。
再看女性之間的關系。
首集就出現了女性幫助女性。
劉小溪入職不久就懷孕,跟客戶簽單遲到兩小時,讓公司随時損失幾千萬。
無所謂,領導姚薇會出手。
當初學曆低也要招她,如今工作失誤堵上整個團隊的去留也要保她。
無他,因爲面試時的經典問題:" 爲什麽選擇我們公司 "。
劉小溪回答:" 想要在這個城市活下去 "。
這慢鏡頭給的,不知道的還以爲她說了什麽 " 感動心靈 " 的話。
但是呢,所有的困境又逃不開女人爲難女人。
學生時期的好友會因爲喜歡一個男孩子大打出手,多年不往來。
職場上的競争對手,吵來吵去話題又離不開的卻是彼此的老公。
最離譜的還屬于大領導許雯,招聘時女性歧視,下屬懷孕又趕緊想着把她踢出局。
招人條件明确要求 " 五年之内,沒有生孩子的計劃。"
(友情提示,用人單位規定幾年内不得結婚懷孕屬于違法行爲。)
發現了嗎,比女性劇中的男權凝視更加值得警惕的,是讓女性以獨立去約束女性。
同爲精英女高管的女性會以 " 五年内不得懷孕 " 要求下屬,女性職場的困境變成了女性對女性的壓迫。
所謂的 "girls help girls" 不如說是化敵爲友,最後結局圓滿則展示着理想化的政治正确。
而女性劇中那些樣闆式的 " 獨立女性 " 亦讓人警鍾一震。
劇中 " 獨立女性 " 形象空有噱頭,反而是各種刻闆映像反複加深,可以發現如今這個詞彙的走向也愈加極端。
上升到需要争議 " 要彩禮是不是獨立女性 "。
papi 醬因爲 " 孩子随父姓 " 要被嘲諷僞獨立。
越來越被強調的 " 獨立女性 " 開始矯枉過正,容錯空間也越來越小,反而最終形成了一種隐性的規訓,一種新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