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吧
以比亞迪爲首的新能源汽車沖擊了整個汽車市場,以 SUV 爲主力市場的長城汽車,更是一副快要倒閉的感覺,其中的标志性事件就是比亞迪宋取代了 SUV 市場多年銷量冠軍的哈弗 H6。
然而,長城汽車 2023 年銷量業績卻出奇地好,新能源汽車也持續增長,坦克和長城炮等産品在細分市場仍然遙遙領先。
新能源汽車看似是長城汽車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嚴峻的考驗,然而,從貓狗大戰到咖啡小資,長城汽車的情懷崩塌早已開始,與新能源汽車無關。
長城汽車加大了對社交媒體平台的資源投入,随之而來的就是展開了全網的維權投訴風潮,簡直是一點點批評都聽不進去。
面臨來自四面八方的流量沖擊,各大車企需要更新早已落後過時的常識,分清什麽是應該上綱上線的黑流量,什麽是忠言逆耳,無則加勉,有則改之。
理想汽車的創始人兼 CEO 李想,就曾在社交媒體平台公開感謝部分 " 敢于罵理想汽車 " 的大 V,兼聽則明!
有一句俗話說得好,若批評不自由 則贊美無意義,長城汽車真的希望見到滿屏的軟文?
翻開長城汽車的業績表,長城汽車 2023 年繼續跑赢整體車市,與比亞迪、吉利和奇瑞等老對手相比并沒有遜色多少。
長城汽車 2023 年表現亮眼,全年累計銷量 123.07 萬輛,同比增長 15.29%;新能源車銷量 26.2 萬輛,同比暴漲 98.74%;海外市場銷售 31.6 萬輛,同比大增 82.48%。
那麽,長城汽車爲什麽成爲了市場上 " 被落後 " 的代表,甚至越來越缺乏自信?
從整個市場來看,是比亞迪沖擊 300 萬輛年銷量的強大沖擊,讓其他傳統車企的努力都化爲泡影,即便它們在銷量、市場和技術上都取得了突破。
長城汽車爆料稱比亞迪沒有使用 " 高壓油箱 ",雙方随後展開了聲勢浩大的 " 維權 " 和 " 公關 ",各自陣營的 KOL 和 KOC 也未能幸免于此,上了雙方的投訴榜單。
一場看似再平常不過的市場競争,被放在了一個比較特殊的背景之下,那就不再僅僅市場争鬥。
比亞迪成爲中國汽車工業的領軍人物,哈弗 H6 冠軍寶座被比亞迪宋奪走,長城汽車長期以來的貓、狗和咖啡鬧劇,還有高管團隊的震蕩等等。
與其說長城汽車從自主汽車高處墜落,是因爲比亞迪和新能源汽車的雙重夾擊,還不如說是長城汽車多年另類操作的必然結果。
在被爆出冰雪測試的油耗表現不佳之後,長城汽車宣布開放專用于低溫測試的黑河冬季試驗場和長城汽車旗下所有的新能源測試平台。
這就是長城的思維模式,它不管誰覺得,隻要自己覺得。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在比亞迪王傳福喊出 " 在一起 " 之後,長城汽車的回應是 " 嘴上蜜汁,内心砒霜 ",就此我們可以看出兩家車企的水火不容," 魏 " 商标轉移的美好成爲了曆史。
爲了流量和出圈的口水戰可以理解,比如即将上市的極氪 007 拉架小米汽車,但比亞迪和長城汽車之間的競争就是撕破了臉皮。
即便看不慣比亞迪以大哥身份自居,宣揚中國汽車大義,長城汽車也不應如此硬怼,更讓人懷疑這是面對挑戰無力對應的氣急敗壞。
不管是保持沉默的車企,還是委婉回應的車企,它們都給長城汽車打了個樣,畢竟是比亞迪挑起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大梁,各家新能源車企才有了更加輕松的發展環境。
退一萬步而言,長城汽車有更多、更合适的方式來對抗它所認定的比亞迪的 " 口蜜腹劍 "。
在自主品牌崛起的過程中,比亞迪、吉利、長城和奇瑞等自主車企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否則中國汽車市場還掌控在合資車企和跨國車企手裏,進軍全球市場更是一件不可能任務。
擁有全球最多的參與者、面臨産能過剩的嚴峻考驗,中國汽車市場内卷嚴重,在你死我亡的市場競争中,用戶選購一個品牌和一款汽車,除了産品和價格,更加看重車企在企業品牌和文化等深層次的表現。
從合資車企曾經的品牌情懷,到比亞迪和吉利的民族情懷,這才是赢得用戶認可的關鍵。
在貓狗大戰引發的品牌危機,丢失了哈弗 H6 的冠軍寶座之後,長城汽車積極應對電動智能汽車的全新挑戰,卻毫無章法,聽不進一絲質疑,隻能蒼白地展現其早已遺失的自信。
長城變成了擺設,是因爲它已經不被需要,對于長城汽車而言,曆史無需重演,但它的所作所爲,正在讓其逐漸遠離主流市場。
全文結束!
如果覺得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其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由于公衆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