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腫瘤免疫治療研究的發展仍在 " 快車道 " 上奔逸絕塵,尤其是在消化道腫瘤上更是取得了飛躍式的進步,已經應用在包括胃癌、食管癌的一線标準治療方案中。
11 月 14 日 -17 日,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的 2024 中國整合腫瘤學大會(CCHIO)在西安召開。中國抗癌協會食管腫瘤整合康複專委會主任委員、河南省腫瘤醫院陳小兵教授在大會上接受 39 健康采訪時指出,我國胃癌、食管癌治療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一直未有突破,免疫治療的加入正在打破這一困境,部分晚期患者甚至獲得長期無病生存。
未來能否用藥物代替手術讓消化道腫瘤患者達到治愈的效果?" 應該說有苗頭、有前景、有希望 " 陳小兵教授對此滿懷憧憬。
1
消化道腫瘤免疫治療爲患者帶來新希望
2024 年 1 月 27 日《胃癌的免疫治療專家共識》正式發布,到直接應用于臨床的《食管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臨床應用全程管理專家共識》發表,免疫治療研究的進展,其在消化道惡性腫瘤治療中的重要性日漸凸顯。
陳小兵教授介紹,目前對于免疫治療的研究發展方向從五個方面展開,首先是三藥聯合,單藥療效有限,聯合才是王道;其次不是人人都能免疫治療,有些腫瘤病人并不能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甚至出現副作用,需要篩選優勢人群;第三是治療方案從後線往前線移, 不能等到很晚才想到免疫治療,應該在一線治療中,甚至在術前、術後都要考慮免疫治療的加入;第四是治療目的從過去單純的追求讓腫瘤患者活着,到目前爲止有望通過免疫治療實現治愈,這叫從姑息到治愈的治療理念轉換;最後,是從過去的圍手術進入到了圍手術期,圍手術期的免疫治療已經成爲了現下研究的熱點。
在陳小兵教授看來,免疫治療在食管癌領域取得較大進展。在以往晚期食管癌治療中,主要以傳統的化療和放療爲主,預後較差,既往一線治療的中位總生存期還不足 10 個月。而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胸外科李印教授團隊最新研究發現,針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食管鱗狀細胞癌(LA-ESCC)患者用紫杉醇和順鉑化療方案 +PD-1 單抗作爲術前的新輔助治療,初步結論顯示病理學完全緩解率已經超過了 25%。"這是非常不敢想象的,意味着每 4 個人裏面就有 1 個人能夠通過藥物讓癌細胞完全消失。" 陳小兵說。
由于胃癌較爲特殊 , 且存在免疫抑制性 , 爲胃癌治療和臨床研究帶來了一些困難。" 目前,免疫治療在胃癌上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探索中,同時要注意,PDL-1 作爲胃癌免疫治療靶點并不是絕對的完美,PDL-1 高表達的人群也并非人人都有效,因此針對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陳小兵說," 從近期研究當中看到,不管是免疫治療還是靶向治療,在胃癌領域總體來講還是取得了一些成果,ADC(抗體偶聯藥物)、雙抗、抗血管靶向藥等免疫療法使胃癌治療探索趨于精準化。HER2、Claudin18.2、FGFR、EBER、PDL-1 等多種新型靶點的挖掘也帶來無限可能。"
◎ 陳小兵教授做主題報告。/ 圖:中國抗癌協會
2
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患者才能夠在免疫治療中獲益
醫學的最高境界是預防,而治療的最高境界是藥物,手術是無奈之舉。如果有一天我們隻需要吃藥打針就能治病,我們可以不手術,那就最好了。那麽免疫治療是否也能迎來這樣的春天呢?陳小兵說有苗頭、有前景、有希望。
如何讓免疫藥物在腫瘤治療過程中充分發揮作用?陳小兵教授說," 首先沒有絕對安全的藥物,隻有相對安全的醫生,任何一個醫生都希望藥物用在病人身上能夠有效無毒或者高效低毒,但這是理想,甚至是夢想,在臨床實際工作中還有太多因素影響藥物療效的發揮。"
" 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營養狀況、體能狀況,他的白細胞數量的高低,甚至于他的心理作用,他的生物鍾是不是經常晚上睡不好覺,嚴重的睡眠剝奪等等,都會幹擾免疫治療的效果。" 陳小兵教授表示,在對患者進行免疫治療前,一定要對患者的身體、心理各方面進行評估。
其次,要對患者和家屬進行教育再教育,要溝通再溝通。陳小兵教授說," 在臨床實踐中我帶領的團隊成員會對每一例病人在用免疫治療前,還要做患者教育、科學普及。"
" 很多患者以爲免疫藥物是‘靈丹妙藥’,但其實免疫藥物本身并不抗癌,它進入人體後,是激活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抗癌,典型的‘借刀殺人’。" 陳小兵教授将免疫治療的過程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好比西遊記中的唐僧(免疫藥物),他打不赢 " 妖怪 "(癌細胞),需要依靠孫悟空(人體自身的免疫細胞)的能力,隻是現在這個孫悟空被壓在了五行山下,需要唐僧去解放他。
" 而你的焦慮、抑郁、不信任、不堅強都會抑制你自身的免疫力,再好的藥物,再好的治療手段,再好的醫生也就活不了一個不想活的人。" 陳小兵教授說,我們臨床醫生現在還是一個人文學家、心理學家,甚至于是社會學家,爲什麽?因爲你得了解人性,我們常說先了解病人是什麽樣的人,比了解他得了什麽病更重要。
作者|王慧明
排版|深深
封面 & 首圖|中國抗癌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