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氨基觀察,作者|方濤之
花費九年時間研發,開展了十幾項臨床試驗、上萬名受試者入組、投入研發費用數十億美元,這是強生對于 RSV 疫苗的下注。
如果一切順利,憑借着還算不錯的臨床數據,一兩年之後強生的 RSV 疫苗大概率也能夠獲批上市,爲強生帶來數十億美元的收入。
對于這樣的一款潛力股産品,無論是放在哪個國内藥企的管線中,想必都會是必須拿下的對象。
但是,就在成功隻差臨門一腳之際,強生放棄了。3 月 29 日,強生一紙公告,宣布終止這款 RSV 疫苗的三期臨床。
放棄的理由,卻不是因爲疫苗效果不好,也不是 FDA 提出了什麽問題,而是強生認爲,RSV 疫苗這一領域太卷,已經不存在未滿足的臨床需求了。
對于一直在追尋重磅炸彈藥物的國内藥企來說,大概率難以對強生做出的決策共情。
但正是這種始終追求未滿足臨床需求的精神,在驅動着強生這家百年大藥企能夠始終屹立于創新藥潮頭。強生的抉擇,必然值得藥企們思考。
2023 RSV 疫苗之變
2023 年,對于 RSV 疫苗賽道來說,必将是風雲變幻的一年。有着疫苗黑洞之稱的 RSV 疫苗,終于要迎來零的突破。
要知道,過去 60 年,在 RSV 疫苗賽道翻車的藥企不計其數。
比如輝瑞。早在 1966 年,輝瑞就研發了一款滅活 RSV 疫苗,但在臨床試驗中該疫苗出現了嚴重不良反應,有 16 名幼兒病情嚴重需要住院,甚至有 2 名嬰兒死亡。
這一嚴重不良事件使得 FDA 暫停了所有 RSV 疫苗的臨床研究,RSV 疫苗研發進入了長時間的沉默期。
再比如,Novavax 早早就下注 RSV 疫苗,但兩次臨床試驗均以失敗告終,Novavax 也因 RSV 疫苗失敗一度瀕臨破産。
可以說,RSV 疫苗讓我們見識到,疫苗研發風險如此之高。不過,RSV 疫苗并未就此沉淪,即便在副作用陰雲的籠罩之下,仍有藥企在不斷努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十年時間的積累,如今包括輝瑞、強生、葛蘭素史克、Moderna、Bavarian Nordic 在内的五款疫苗都進入了三期臨床階段。其中輝瑞、Moderna、葛蘭素史克的 RSV 疫苗更是相繼撞線,在 2022 年公布了三期臨床數據。
RSV 疫苗領域的競争,也從疫苗能不能成功,變成了哪家藥企能先成功的問題。從目前的形勢來看,率先上岸的玩家大概率會是葛蘭素史克和輝瑞。
此前,FDA 專家委員會投票認可輝瑞、葛蘭素史克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支持 FDA 批準這兩款 RSV 疫苗獲批上市。
大多數情況下,FDA 與咨詢委員會的意見都不會相左。如果不出意外,FDA 将在 5 月宣布葛蘭素史克與輝瑞疫苗上市結果。Moderna 的 RSV 疫苗也将于 2023 年上半年遞交上市申請。
相比之下,強生的 RSV 疫苗仍處于三期臨床階段,預計在 2024 年才能夠完成臨床試驗,距離臨床試驗完成還需要近一年半的時間。毫無疑問,在 RSV 疫苗的競賽中,強生落後了。
這種背景下,強生的 RSV 疫苗作爲後來者,上市後面對的必将是一個極度内卷的市場。
強生的取舍
當然,落後并不意味着,強生的 RSV 疫苗會毫無用武之地,内卷也不意味着強生賺不到錢。
畢竟,想要在 RSV 疫苗領域占據優勢,除了占據先發優勢,還可以憑借更強的保護效果以及更好的安全性。
而在這一點上,強生的 RSV 疫苗是有希望的。
目前輝瑞、Moderna、葛蘭素史克三款疫苗的三期臨床終點并不相同,如果以預防 2 種或更多 RSV 相關下呼吸道症狀(RVS-LRTD2)的有效率作爲統一臨床終點,三者的保護率分别爲 66.7%、83.7%、94.1%。
再來看強生的 RSV 疫苗,2023 年 2 月強生公布 RSV 疫苗的 2b 期臨床試驗數據顯示,一劑候選疫苗預防嚴重疾病的效率爲 80.0%,預防任何 RSV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效率爲 69.8%。
雖然并非頭對頭臨床試驗,但也能看出,強生的 RSV 疫苗效果并不遜色于另外三款 RSV 疫苗。
從中和抗體水平來看,在接種強生RSV 疫苗後,RSV 中和抗體水平在第 14 天就上升到接種前的 13.5 倍,抗體水平也上升了近 9 倍。
可以說,即便後發,強生的 RSV 疫苗仍然有機會。關于這一點華爾街的分析師也持有相同的态度。
此前,SVB Leerink 分析師估計,到 2030 年疫苗巨頭葛蘭素史克将獲 RSV 疫苗市場的 29 億美元收入,輝瑞獲得 21 億美元,強生獲得 17 億美元。一年 17 億美元,強生RSV 疫苗的市場空間也還算是可觀。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強生卻決定放棄 RSV 疫苗。3 月 29 日,強生宣布放棄 RSV 疫苗的三期臨床。
這不僅意味着,RSV 疫苗未來可能帶來的數十億想象空間要被歸零,更意味着,強生在 RSV 疫苗所花費的研發支出打了水漂。
雖然強生并未披露目前爲止 RSV 疫苗的研發投入是多少,但可以肯定絕不是一個小數目。
要知道,在 RSV 疫苗的二期臨床中強生就納入了 5700 多名患者。而三期臨床試驗的規模更大,目前爲止三期臨床試驗中的入組患者數量已經超過 23000 人。
而更讓人感到疑惑的是,還有一年多時間這款産品就能完成三期臨床試驗,爲強生帶來收益,憑借着強生的銷售能力,至少回本不成問題。如今,強生卻做出放棄的選擇,多少會讓人感到遺憾。
那麽,面對着伸手即得的機會,強生爲何如此果斷放棄了?
在公告中,強生公司執行副總裁 Bill Hait 博士表示,放棄 RSV 疫苗研發是在評估 RSV 疫苗前景之後做出的決定,爲的是使強生持續專注于推進差異化的管道,緻力于那些真正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沒錯,強生的放棄隻是因爲這一領域已經不在具有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大藥企的決策就是這麽任性。
美國投資者對于強生的 " 任性 ",似乎也沒有太大的波瀾。在消息公布後,強生的股價非但沒有跌,反而還漲了 0.98%。
創新的抉擇
在創新藥的研發之路上,擺在藥企面前的路大緻有兩條,me better 或者 First in class。
強生是 FIC 堅定的追求者。就像強生的醫學博士 Bill Hait 所說,"強生更希望專注推進差異化的管線,在醫療需求未得到滿足的地區開發新的治療方式,以改善數百萬患者的生活。"
固然,這是一種公關話術,但不管怎麽說,在面對觸手可及的成功之際願意放手,這本身也說明了強生的态度:
作爲跟随者進行研發更容易淪爲平庸,若想要通往偉大,注定要做那些難而正确的事。
當然,這也并不意味着我們不需要 me better 策略。不可否認,對于大藥廠來說,專注于 me better 或許是更好的一個商業模式。它能将創新藥研發九死一生的風險降低,又能使藥企多年積累的臨床、商業化等資源價值最大化。
大藥企禮來便是 me better 領域最成功的一個例子。與強生不同,禮來在創新藥研發領域一直都是一個跟随者,其管線中 FIC 産品極爲罕見,大部分是 me better 産品。
但這并不影響,禮來的表現。在過去幾年間,禮來是美股市場漲幅最好的醫藥股之一。在純醫藥公司領域,市值也曾一度位居第一。
禮來和強生,兩種模式的殊途同歸告訴我們,無論是 FIC 還是 me better 都有着自己的用武之地。
回到國内來說,國内藥企中同樣存在着兩種不同路線的選擇。不過,選擇 me better 的藥企太多,而選擇 FIC 的藥企太少。
對于患者來說,me better 藥物的問世,無疑能帶來更多、更好的藥物治療選擇。不過對于中國創新藥的發展而言,隻依靠 me better 則很難驅動中國創新藥的持續進階。
當然,我們也并非要求所有的藥企都要去探索 FIC 藥物,畢竟 FIC 藥物的研發難度極高。對于一些實力不足的藥企來說,一窩蜂沖去研發 FIC 隻會造成不必要的傷亡。
但是,對于那些更有能力、更有野心的國内藥企而言,或許也是時候去挑戰更具難度的 FIC、去滿足更多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在那裏,成爲曆史亦或者創造曆史。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