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7 月 18 日訊(記者 徐昊)截止 7 月 18 日,16 家 A 股整車上市公司披露了 2023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據财聯社記者統計,共有 10 家車企預計完成盈利,占比 62.5%,其中,比亞迪盈利能力最強,預計報告期内盈利 105-117 億元,超其他 15 家公司同期淨利潤之和;6 家車企虧損,但普遍預計虧損收窄,北汽藍谷預計虧損額度最大。
比亞迪預計,報告期内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盈利 105 億元至 117 億元,比上年同期上升 192.05% 至 225.43%。今年上半年,比亞迪的累計銷量爲 126 萬輛,已經達到 2022 年 186.85 萬銷量的三分之二。
針對業績變動原因,比亞迪表示,"2023 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行業保持快速增長,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去年同期的高基數上實現強勁增長,市場份額持續提升,繼續強化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地位。"
從去年 3 月宣布停售燃油車以來,比亞迪在銷量上一騎絕塵。相比之下,更多車企仍在經曆向電動化轉型的陣痛。其中,長城汽車 2023 年半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 11.5 億元到 15.5 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 40.51 億元到 44.51 億元,同比降低 72.32% 到 79.47%。
長城汽車在業績預告中稱," 報告期内業績波動主要由于公司深化向新能源及智能化轉型,産品結構調整,基于 2023 年新産品上市,加大品牌及渠道建設投入,同時堅持在新能源及智能化領域的研發投入,以及彙率收益減少所緻。"
2023 年上半年,長城汽車累計銷量爲 51.92 萬輛,同比上漲 0.14%,僅完成 160 萬輛年銷目标的 32.45%。今年以來,長城汽車也在加快新能源車企推出的步伐,推出包括魏牌藍山、哈弗枭龍、枭龍 MAX 等多款全新産品,從目前市場反饋看,有迎頭趕上的可能。
" 大家都用大象轉身來形容企業轉型之艱難,但要知道,大象一旦完成轉身,其氣勢不可阻擋。" 長城汽車總裁穆峰表示,2024 年,長城汽車将在 PHEV 和 BEV 市場全面發力,力争實現銷量 190 萬輛,淨利潤 72 億元。
盡管得到了華爲的加持,但賽力斯和北汽藍谷依舊出現了較大的虧損。賽力斯預計今年上半年度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爲虧損 12.5 億元到 13.9 億元。
對于本期業績虧損原因,賽力斯方面表示," 第一季度汽車行業的促銷導緻用戶觀望情緒,用戶對 M5 智駕版将在第二季度發布的預期,對現有車型的銷售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上半年公司銷量未達預期。同時,由于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領域保持高研發投入,并持續引進研發、技術人才,研發費用較上年同期增加。關于後續的發展,賽力斯表示随着 M5 智駕版及其他新車型的上市,以及海外銷量增加,下半年的銷量及盈利能力有望得到改善。"
賽力斯 2020 至 2022 年持續虧損,并呈逐年擴大的趨勢。财報數據顯示,賽力斯 2020 年虧損 23.08 億元、2021 年虧損 27.93 億元、2022 年虧損 42.96 億元。
北汽藍谷同樣也将虧損原因歸結于 " 公司爲應對市場競争,提升産品及品牌競争力,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上持續投入,對公司業績産生影響 "。北汽藍谷預計今年上半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 21 億元至 18 億元。财報顯示,北汽藍谷 2022 年虧損 54.65 億元,2021 年虧損 52.44 億元,2020 年虧損 64.82 億元,三年虧損超過了 170 億元。
此外,從 10 家商用車企在上半年業績預報情況來看,均實現了業績的增長,完成盈利、扭虧或虧損收窄。其中,江鈴汽車披露的 2023 年半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上半年實現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上限爲 7.29 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 61.23%。江鈴汽車稱,銷量增長以及原材料成本下降帶來了毛利的增加,少數股東損益變動帶來了利潤增加。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江鈴汽車銷售整車 14.64 萬輛整車,總銷量較上年同期增長 7.64%。
中國重汽表示,受益于國内宏觀經濟穩中向好,以及海外市場需求提升,重卡行業複蘇明顯。福田汽車亦表示,上半年銷量同比增長 21.5%,源于海外核心國家和地區銷量同比增加 30.8%;此外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大中客銷量同比增加 19%,也促進了盈利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數據表明,今年上半年國内商用車産銷分别完成 196.7 萬輛和 197.1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16.9% 和 15.8%。" 今年宏觀經濟恢複、需求集中回補以及出口增長成爲商用車市場銷量增長的主要原因。" 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産業發展部副處長、商用車市場研究組組長謝國平分析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