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張梓桐
編 輯丨陶力
圖 源丨 21 世紀經濟報道(梁遠浩 攝)
過去一年風光無限的 VR 行業正在經曆倒春寒。
近一周内,騰訊去年新成立的 XR(擴展現實)業務線以及字節跳動旗下 PICO,都傳出裁員消息。對此 PICO 相關負責人回應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稱," 大裁員 " 信息不實,屬于公司正常的組織架構調整。
即便如此,巨頭的一舉一動依然牽動着市場情緒。一家 VR 硬件設備廠商 CEO 對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上述兩家公司在近期的裁撤應該是基于自身業務調整的考慮,對 VR 行業影響并不大,行業也并未陷入恐慌。" 整個行業正在穩步上升,快速發展的階段,各家也在積極延攬人才,充實自身的團隊。"
内容生态短闆
VR 生态環境全球同此涼熱。此前的 1 月,微軟旗下的社交虛拟現實(VR)平台 AltpaceVR 宣布,将于今年 3 月 10 日關停。随後,蘋果首款 AR/VR 頭顯發布時間也将從今年 4 月推遲到今年 6 月。
另一邊,投入最多資金與人力來布局元宇宙的 Meta,也陷入了元宇宙業務的持續虧損中。該部門 2022 年共計虧損 137.17 億美元,與 2021 年虧損的 101.93 億美元相比,虧損擴大 34.57%。
曾經站在舞台中央的 VR 行業何以至此?
Counterpoint 副總監齊英楠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主要還是由于當下 VR 軟件生态相對不夠完善所緻。
" 在硬件方面,VR 的産品化能力在過去兩年内已經得到比較強的提升,供應鏈上主要的企業例如鏡片,光學模組等在技術水平和出貨規模方面,都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在他看來,目前 VR 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缺少優質的内容。
近年來,随着價格的進一步壓低,VR 與手機、平闆電腦已經同屬于個人設備的範疇之内,而其相互之間也必然開始走向争奪用戶的時間道路。
在這種背景下,VR 設備如果沒有好的内容,就很難牢牢占住消費者的時間,消費習慣的培養也就無從談起。" 在用戶購買後如果不能給到用戶一個明确的使用場景,或者缺少特定的定制化内容和殺手級應用,那麽未來 VR 出貨量的增長就會十分有限。" 齊英楠說道。
除此之外,齊英楠表示,當下的 VR 頭顯設備還存在一些如續航時間短、長期佩戴之後有暈眩感等體驗上的問題,這些問題短期内很難通過技術手段有效的解決。
對此,4K 花園副總裁兼 4K 前端技術總工程師于路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也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爲,目前對于用戶來說,VR 端内容制作的速率仍然較慢,特别是高質量的 8K VR 内容更爲稀缺。
因此,他認爲,未來如何在更先進的系統加持之下,研發出更多優質的内容,是目前超高清視頻産業鏈内亟待解決的問題。
成本與回報的平衡?
雖然行業未來仍存着諸多不确定性,但多位受訪者相信,伴随着政策的加碼,生态的完善以及各大巨頭的持續深耕,未來 VR 設備仍然會成爲極具競争力的個人電子消費品。
日前,工信部、教育部等五部門前不久聯合發布的《虛拟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6 年)》明确提出,到 2026 年,我國虛拟現實産業總體規模(含相關硬件、軟件、應用等)超過 3500 億元,虛拟現實終端銷量超過 2500 萬台,培育 100 家具有較強創新能力和行業影響力的骨幹企業。
市場研究機構 IDC 近日發布的最新研究報告顯示,預計 2022 年全球 AR 和 VR 頭顯全球出貨量爲 970 萬台,2023 年出貨量将同比增長 31.5%。預計 AR 和 VR 頭顯在未來數年将持續增長 30% 以上,到 2026 年的出貨量将達到 3510 萬台。
YVR CMO 朱然在接受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VR 的成熟程度與手機不一樣,從行業曆史發展進程來看,VR 仍然屬于早中期的教育階段。并在加速發展中。未來存在三個因素來決定 VR 行業的發展走向。
第一個維度是供應鏈方面的速度與成熟度,從産品使用體驗的角度來看,今後硬件供應鏈的水平能否讓 VR 産品更加輕薄,讓下一代鏡片在眩暈感的控制上能更加優秀将左右着 VR 整體的發展走勢。
其次是整體的生态應用完善程度。" 我們很高興看到目前已經有很多遊戲巨頭投入 VR 遊戲研發,也一直在積極呼喚 PC 遊戲制作商與玩家,加大對 VR 遊戲等内容的投入與關注程度。實現生态的良性循環。"
最後,是大衆的心智教育程度。在朱然看來,VR 和核心優勢是沉浸感,因此消費者的真實感受至關重要。賽道内的玩家應該從品牌、渠道、産品等多個維度入手,吸引更多消費者來體驗 VR 産品,從而培養用戶習慣。
其背後的關鍵在于,各方是否願意爲此投入成本。于路進一步認爲,由于目前 VR 頭顯設備還沒有大範圍普及,用戶數量依然有限,也許目前運營商的 CDN 成本投入,可以支撐起一定範圍和數量的較高碼率 8K 内容傳播。但如果 VR 的用戶數量以爆發式的速度增長的時候,運營商自然要考慮高碼率傳輸下整體的網絡和 CDN 成本提升。
換言之,未來如何在成本增加與回報之間形成合理的平衡,整個行業仍在探索中。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實習生 向添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