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空間秘探,作者 | 鄭佳铌
近期,衆信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披露 2023 年三季度報告中顯示,衆信旅遊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20.53 億元,同比增長 647.4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1413.27 萬元,同比扭虧爲盈。據悉,連虧三年半的衆信旅遊集團實際上早在今年上半年的半年報中就傳出非淨利潤上漲的信息。雖獲利金額不多,但作爲出境遊的龍頭企業卻傳遞出了經營環境明顯改善,盈利機遇再度到來的利好信号。不過,疫情期間差點被海航一起收購的 " 難兄難弟 " 凱撒,今年卻是各種負面纏身,瀕臨退市。
衆信賺了 0.5 億,凱撒瀕臨退市
衆信旅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第三季度報告的财務數據顯示,衆信旅遊第三季度營業收入約 12.61 億元,同比增長 748.28%;歸母淨利潤約 4865.6 萬元,同比增長 195.51%。對此,衆信旅遊方面表示,報告期公司主營的出境旅遊業務逐步複蘇是形成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
衆所周知,2020-2022 年,旅遊業因疫情遭受沉重打擊,2014 年上市的衆信旅遊也曾被 " 裹挾 " 其中。空間秘探觀察發現,疫情前,衆信旅遊的旅遊服務收入從 2014 年上市當年的 42 億元,穩步增長到 2019 年的 125.81 億元。但在疫情持續的 2 年裏,衆信旅遊的營收下滑明顯,2019 年至 2021 年,衆信旅遊營業收入分别爲 15.61 億元、6.84 億元,同比分别增長 -87.63%、-56.19%;歸母淨利潤分别爲 -14.80 億元、-4.64 億元。2022 年,衆信旅遊營業收入下降至 5.01 億元,同比減少 26.83%,全年虧損約 2.21 億元。
爲了能夠繼續生存下去,2021 年衆信旅遊聯手同樣深陷泥潭的凱撒旅遊開展一次 " 抱團取暖 "。但這個曾備受關注的 cp 卻在同年雙雙宣布這起謀劃了将近半年、涉及百億市值的大合并告一段落。随着 2023 年的到來,疫情帶來的 " 陰霾 " 終于消散。據文旅部公布的 2023 年上半年國内旅遊數據顯示,2023 年上半年,國内旅遊總人次 23.84 億,比上年同期增加 9.29 億,同比增長 63.9%;國内旅遊收入爲 2.30 萬億元,比上年增加 1.12 萬億元,同比增長 95.9%。回過頭來再看聯姻失敗後的衆信和凱撒,如今的境遇卻給人以 " 天壤之隔 " 的感覺。前者站隊 " 阿裏 ",搭上快車,後者卻深陷破産重整泥潭。
根據衆信旅遊衆信旅遊發布 2023 年半年度報告數據顯示,衆信旅遊今年上半年營業總收入 7.92 億元,同比增長 528.6%。其中,随着出境團隊遊業務的恢複,第二季度衆信旅遊企業經營環境得以明顯改善,營業收入爲 6.55 億元,同比增長 883.22%,環比第一季度增加 374.9%; 營業利潤 609.32 萬元 ; 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297.62 萬元,同比實現扭虧爲盈。
衆信旅遊2023 年半年度報告
反觀凱撒旅遊,*ST 凱撒(000796)披露今年上半年業績,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 2.28 億元,同比增長 19.7%;歸母淨虧損約 1.18 億元,同比減虧 28.6%。此外,報告期内 *ST 凱撒收到三亞中院決定對凱撒旅業進行預重整的信息,并指定凱撒同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臨時管理人。可見,旅遊業的強勁複蘇,雖給 *ST 凱撒帶來一絲業績回暖,卻難抵其退市風險。
單純今年來看,衆信第三季度淨利潤就達到近 0.5 億,而凱撒卻毫無起勢。從地獄到天堂,從聯姻失敗到走向殊途。三年帶來的變局,于凱撒而言,因疫情帶來的業績下滑,讓其背上了巨額虧損、股東減持、退市警示,前景逐漸黯淡。于衆信而言,曾飽受俯視和冷眼,而今也受到體諒與包容,回看昔日同行,卻難言喜憂。曾相伴一段的兩者一個被困迷宮,一個則熬過冷冬迎來暖春。
曾連年虧損的衆信,是如何從坑裏爬出來的?
疫情的反複沖擊疊加宏觀經濟的波動與市場競争的加劇,讓這個 " 敏感 " 行業更顯脆弱。爲了減輕疫情帶來的損失,旅企們都在積極嘗試着新業務的調整和創新。有的大步走出前進步伐,有的則看似依舊承受重壓。曾經連年虧損的衆信,又是如何從坑裏爬出來的?
布局
作爲國内領先的大型旅遊集團,衆信旅遊集團堅持以服務品質爲前提,以産品爲核心,它的出境遊産品闆塊可以說是爲其受困時帶去了一絲的 " 喘息機會 "。衆信旅遊深耕于出境旅遊批發業務,在保持歐洲、大洋洲、非洲、美洲等長線出境遊市場優勢外,在亞洲短線周邊遊上具有較強優勢。據衆信旅遊2017 年财報,亞洲市場年服務人次超過 100 萬,占到公司旅遊服務人次的一半。其中,泰國、巴厘島、新加坡是衆信旅遊東南亞地區三大核心旅遊目的地。可見,早在 2017 年,亞洲旅遊市場已經成爲衆信旅遊第二大收入來源。正是衆信旅遊多年來積累的各大洲的業務布局,減輕了它面臨危機時的極端性,使其燃眉之急才得以緩解。
改善
2019 年公司收入達到 126.77 億元,成爲曆史最高點後,衆信連走三年 " 下坡路 "。或許是三年的思考,讓衆信旅遊明白多業務的拓寬,雖可以提高利潤,但盈利能力将會面臨重重阻礙。考慮到複雜的國際國内消費形勢,爲了恢複到原先狀态,衆信旅遊除了在持續打磨産品和提升服務品質之外,在恢複期間還采取了 " 價格恢複術 "。雖然衆信旅遊已然做到了扭虧爲盈,但在此背後是超低毛利傳出的盈利信号。空間秘探獲悉,2023H1,公司毛利率 11.01%,低于 2022 年,卻優于此前十年。可見,衆信雖然盈利并不多,但是以 " 超低毛利,邊界收入 " 的方式,實現扭虧爲盈。同時,也側面體現了衆信被重塑後清晰的獲益體系。
求穩
在經過第一年疫情帶來的虧損後,巨大的退款壓力和成本壓力随之而來。衆信考慮到公司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爲了緩解大虧情況的難以控制并推進公司的進一步發展,衆信走出了關鍵的一步。引入與公司開展戰略合作的投資者阿裏網絡,通過阿裏旅行互聯網、大數據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結合衆信在産品、分銷等方面的經驗,相互提供合作資源支持以開展全面合作。一來将目标放于提高雙方在旅遊産品領域知名度及競争力,擴大雙方各自産品、服務的市場整體占有率。另外,也以前瞻性動作爲疫情對衆信旅遊這類傳統旅行社造成幾乎緻命的打擊托住了底。
衆信旅遊股份轉讓阿裏網絡
創新
如今,攜程、同程、美團、飛豬等巨頭久站頭部位置,其他玩家的增長空間越來越小,在線旅遊服務商賽道已擠不進太多競争者。衆信旅遊爲繼續留在牌桌上,開啓了一條擴張流量入口。随着各大科技巨頭折騰元宇宙無果後,元宇宙概念慢慢 " 退燒 "," 民營旅行社第一股 "衆信旅遊卻在此時逆勢而上,執拗地落地了一系列元宇宙類産品,成爲國内第一個面向全球文旅資源聚合的垂直産業數藏元宇宙。衆信在恢複期間的一次創新之作,不僅借這步棋建立了自己的流量池,以此掐中旅遊業複蘇的脈搏,更是爲全球文旅營銷需求構建新平台。
在疫情下苦撐三年,大批關門、官司纏身、負債百萬對傳統旅行社起身的企業而言都是其普遍現象。面對疫後 " 人從衆 " 現狀再現,衆信旅遊以 " 四步走 " 恢複元氣,迎來重生。但其背後必定離不開多年前厚實的家底,更離不開它以創新爲驅動的企業态度。如今随着旅遊旺季結束,雖然衆信旅遊供應鏈恢複速度較慢,但處于旅遊業的傳統淡季,衆信旅遊在廣增途徑的同時,也積極創新,聚力優勢。
深陷危機,凱撒哪一步棋走錯了?
2023 年中報季可以看到,凱撒與衆信是爲數不多延續虧損的旅遊上市企業。2021 年兩者曾一度謀求合并,随着聯姻告吹後,凱撒衆信的 " 分叉路 " 也在此後初現端倪。一方沖破迷霧,一方卻前景暗淡。曾雙雙下挫的凱撒衆信,爲何衆信走出霧霾,凱撒依然深陷危機 " 黑夜 "?
傳統旅行社不再吃香
伴随 "Y 世代 " 和 "Z 世代 " 崛起,疊加三年疫情就像改變客人們消費習慣和觀念的加速器,歸來的遊客不再是傳統的遊客。過往包價旅遊中的 " 一體遊 " 被分拆成獨立的産品," 碎片化 " 旅遊産品成爲他們的新興需求。
環看整個旅遊市場,雖逐漸走出疫情陰霾,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畫面。但與此同時,身爲文旅産業重要主體之一的旅行社,在這片紅火中卻似乎并未感到過多的熱情。拿 2023 年旅遊業史上最熱的三大假期來講,文旅闆塊下各行各業重新啓航,傳統旅行社并沒有獲得預期的市場份額和商業收益。例如,今年國慶期間,山東新中國旅董事長油利軍曾表示,即使是火爆國慶,他們旅行社在 " 超級黃金周 " 的訂單也隻有十幾個且都是零星的小團。甚至 OTA 普及後,逼得傳統旅行社數量也在直線下降。可以說,旅行社這種過往賴以生存的包價旅遊産品市場需求已然下滑,被貼上 " 老年團專用 " 标簽的它也不再具有吸引力,這也直接性的導緻了旅行社 DNA 的凱撒難突重圍。
業績承壓和股東離場陡增
過去三年間,疫情波及的出境遊發展,同時也使旅遊上市企業凱撒的經營業績紛紛遭遇 " 滑鐵盧 "。根據财報顯示,凱撒旅業的業績在 2018 年達到峰值,當年實現營業收入 81.80 億元,同比增長 1.67%,但僅實現歸母淨利潤 1.94 億元,同比減少 12.03%。2019 年,其實現營業收入 60.36 億元,同比減少 26.21%,歸母淨利潤則進一步降至 1.26 億元,同比下降 35.08%。
凱撒業績驟降,不僅進一步加劇了凱撒旅業的償債壓力,也給凱撒帶去了股東離場的 " 噩耗 "。據了解,截至今年三季度,*ST 凱撒的股東戶數爲 4.15 萬戶,較上期減少 3701 戶,減幅 8.19%。業績的持續承壓,加上股東輪番退場再次将凱撒旅業推到了生死邊緣,也爲其前路帶來了更多的不确定性。
堆積負債下的盤活困難
由債務過度積累引發的企業經濟危機,可謂屢見不鮮。不能否認,适度負債是一柄雙刃劍,一定範圍内的債務會起到推動經濟發展的作用,但債務過度積累必然會危機重重。凱撒陷入泥沼,脫身困難的背後是接連的債務危機。
實際上,觀察凱撒許多債務來源,大多爲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缺乏清償能力而導緻。以凱撒旅業與商務區公司之間的債務爲例, 2021 年 6 月,凱撒旅業和申請人商務區公司簽訂《房屋租賃合同》,租賃鳳凰島 1 号樓房屋用作辦公場所,租賃期兩年,于 2023 年 6 月 10 日到期,卻因未按時繳納房屋租金,爲其積累下一筆金額爲 89.97 萬元的債款。随着金融市場的複雜化,凱撒的每一筆債款積累也使其扛上負債重壓,最終導緻資産入不敷出,難以盤活。
綜合看來,凱撒最根本的問題,或許是企業沒有做好疫情後旅遊産業強勁複蘇的轉型和創新工作,加上債務 " 纏繞 ",公司的營收沒有得到強勁增長,老問題在新形勢下,依然還是老問題,過于保守,固步自封,方法不多,原來的困境自然難以改善。
傳統旅企還有無機會重振雄風?
疫情三年,傳統旅企加速洗牌,如何變革期重振雄風,衆信給了暫時成功的參考,凱撒給了暫時失敗的警示。成功經驗,失敗教訓,或許都值得旅企汲取借鑒。
尋求外延式增長機會
衆所周知,流量始終是企業的一張王牌。伴随着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徹底迎來了流量紅利并乘風崛起,流量亦成爲了一切生意的原動力。早在二十年前,以攜程爲代表的在線旅遊企業便相繼成立并正式開啓了 PC 互聯網在中國旅遊發展的黃金 10 年。再着眼于十年前,更是以資本、移動互聯網、技術、旅遊消費紅利在國内催生了大批的在線旅行創業公司。站在 2023 年的時間節點,可以發現,國人出遊的情緒齊齊爆發,在線賽道帶來的流量更是肉眼可見的豐富。
旅行社業務作爲傳統旅企的核心業務,面對不斷受挫時,沒有一家企業選擇 " 躺平 ",而是攥緊拳頭自救,這也倒逼他們加速對傳統旅行社業務進行變革。而今,正處移動互聯網時代,文旅企業該如何抓住 " 流量紅利 ",從線下走到線上或者線上線下融合?成爲了整個文旅業亟待思考的問題。對傳統旅企而言更如此,曾經未能抓住流量的開始,現在應該學會抓住流量的尾巴。
提高優質景區資源效率
于傳統旅企而言,雖然傳統旅行社于年輕群體而言已經成爲 " 過去式 ",但并不代表旅行社已然過去。要想在市場中重獲雄風,旅行社這個客源渠道更值得被關注。OTA 所擁有的流量、渠道以及大數據優勢是線下旅行社無法比拟的,但同樣傳統旅企所擁有的地接服務能力也是 OTA 們一時間難以觸達的。旅遊景區與傳統旅行社作爲旅遊行業的兩大關鍵性支柱,二者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既有利益上的合作需求,也是旅遊服務鏈上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或許正是基于此,這種 " 手牽手 " 的關系反而成爲了推動傳統旅企恢複途中的優勢所在。
據此,傳統旅企更應該抓住 " 景區 " 資源并開發新的玩法,比如新興的景區數字化建設及上述所提及的衆信元宇宙搭建;或傳統項目的景區深度融合,如餐飲融入、娛樂設備融入、文化娛樂項目融入、創新銷售模式融入……通過共話合作獲取穩定的客源,這不僅有利于景區長期發展的生命線,也能爲傳統旅企的利潤增長與擴大的打好堅實基礎保障。
繪就 " 新零售 " 版圖
線上旅企獲客成本高,線下旅企則面臨着單點收入、規模天花闆、品類豐富度限制。可以看到,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旅企均受困于獲客、銷售增長的困境。自 2016 年以來,行業内就一直有這樣一句話 " 新零售轉型的成功與否決定着這家旅企的生與死 "。而今,随着 " 新零售 " 出現,使得人們重新思考如何在快速變化的商業競争中獲取競争優勢,取得新的增長,重新思考傳統 " 零售 " 的升級與轉型。如今," 颠覆線下 " 的 OTA 都已在 " 新零售 " 道路上走了多年,傳統旅企也跨出了它們的第一步。
以凱撒旅業爲例,2021 年疫情期間,凱撒旅業打開了新零售闆塊,一款打着 "0 蔗糖 " 口号的 " 覓小椰 " 飲品,在凱撒旅業(000796.SZ)新零售闆塊的線上渠道及線下空間同步亮相,并于同年 8 月,第一批試飲的正是凱撒全體股東。這是凱撒旅業首款自主打造的飲品,也成爲其轉型創新的重要載體之一。雖然凱撒連年虧損的情況依然存在,但其在 " 新零售 " 闆塊的動作成爲凱撒旅業探索文旅融合新業态和文化消費新模式道路上的加速器。與此同時,也推動凱撒旅業多業态的供應鏈支撐,将爲新零售闆塊的業務及産品開拓提供有效保障。凱撒像這樣的創新和戰略思考,應該加以堅持,并不斷突破,或許才是改變目前困局的方法之一。
綜上,疫情是一次沖擊,是一場考驗,也是一次加快調整的機遇。" 沒有傳統的企業,隻有傳統的思維 ",期待衆信和凱撒都能在變革期取長補短,努力創新,抓住機遇,煥發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