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瓊瑤劇,大家是不是感覺已經相當古早?
畢竟這橫跨 70、80、90 年代的集體回憶,如今一晃已經過去了幾十年。
如果不是最近有劇中人突然上新聞,真要把他們都給忘到九霄雲外了。
說的就是當年瓊瑤劇最著名的男主角之一:馬景濤。
看到新聞我的第一個反應是:啊,他今年都有 61 歲了?!
但和上熱搜的新聞一比,的确可以被忽略了。
馬景濤從 1984 年開始接拍第一部戲,到今年還有新電影上映,算來跨度快有 40 年了。從職業角度說,可以說是演藝生涯相當長的老藝術家了。
再說說粉絲數量,雖然和現在動辄數千萬的頂流沒法比,但怎麽說也有穩定的近 700 萬。
關鍵是互動活躍度相當高。
随便打開一條動态,基本都是兩三萬的點贊和留言。
圖源:網絡
某官方發布的一條内容原本隻有幾十個點贊和留言,一經他轉發直奔大幾萬的點贊和留言。
圖源:網絡
查了另外兩位印象深刻的瓊瑤劇知名男主角,你比如說古巨基,800 多萬粉絲,但日常更新也就兩三千的留言點贊居多。
圖源:網絡
另一位昔日大火的男主角劉德凱,今年 69 歲了,更是查無此人。
圖源:網絡
可即便如此,近幾年印象中馬景濤也沒上過熱搜。這次大火事出偶然:隻因爲一位粉絲僅千人的素人女孩。
7 月 8 日,一位年輕姑娘突然 @馬景濤。
在自己的社交賬号上,她公開曬出自己和馬景濤的親密合影。
照片中的她手捧一大束紅玫瑰,馬景濤擁着她。
姑娘附圖之外,還寫了一段被很多網友認爲是 " 官宣 " 的愛情宣言:
" 偶像成了愛人,你是最棒最牛的好演員!離了兩次婚,我也不介意,因爲她們都不懂得珍惜你。我懂!"
圖源:網絡
其實這位姑娘不陌生,此前也經常出現在馬景濤社交賬号裏。
馬景濤專門發過女孩作爲頭像的可愛狗狗,還點贊過女孩的微博,@過女孩與她頻繁互動。
圖源:網絡
隻不過現在仔細回看,馬景濤相當低調,基本都在 @一群人,夾雜着這位姑娘。
盲猜如果倆人關系是真戀人,他也不是爲了僞單身,而是爲了保護姑娘不受外界叨擾吧。
但這次姑娘不知道爲啥突然發了這麽高調的文字,引發了極具争議的熱門話題。
看了下網友的留言,大部分不是覺得她秀恩愛有啥問題,關鍵是專門提到了馬景濤的兩位前妻,很容易讓人覺得有 " 拉踩 " 之感。
圖源:網絡
畢竟都分手很久生活各歸甯靜了,哪還有前任願意被 " 現任 " 以這種方式打擾呢?
好在姑娘口中這兩位 " 前妻 ",連同被 " 尴尬 " 送上熱搜的小馬哥都沒啥動靜。
但姑娘可能心裏覺得有委屈,尤其是在部分網友的留言裏,大量提到馬景濤此前婚姻中 " 涉及家暴 " 的傳聞,覺得她不僅情商低,還戀愛腦。
圖源:網絡
于是氣不過的姑娘再次發出正義之聲,專門針對 " 家暴 " 這個關鍵詞進行 " 解釋 ",蓋章它是絕對的假消息。
圖源:網絡
竭力維護自己的愛人乃人之常情,也發乎真情,想來這位姑娘是直性子。
在姑娘的賬号下也有不少朋友幫她聲援,認爲馬景濤一個連寵物小狗都很溫柔對待的人,怎麽可能會有暴力傾向,呼籲大家不要聽信傳聞。
圖源:網絡
作爲局外人,咱不站任何一方可能更理性,不是真的當然更好。
隻不過一個傳聞之所以能被說得亦真亦幻,可能有添油加醋之嫌,也可能事出有因。
人隻會相信他自己看到的,哪怕是片段性的,畢竟感官記憶總能留下更深刻的影響。
馬景濤之所以這次上熱搜,引發女性關注的關鍵詞話題,無非有以下兩點核心原因。
先說說第一個,也就是這次被 " 現任 " 直接發文提到的前任 " 情感 " 問題。
不少網友不買賬,無非是因爲小馬哥的前任,此前被媒體捕捉過隻言片語的 " 異聲 ",大家更願意相信前任。
官方可查馬景濤的确有兩段婚姻。但第一任妻子唐韻,遠不及之後的一位女友田麗出名。可能也因爲第一任妻子是素人,且相當低調。
圖源:網絡
網絡關于唐韻的報道資料極少,有一說倆人當年是留學時認識的同學。
這段婚姻隻維持了幾年,有一個女兒,可能也是聚少離多唐韻在海外?總之兩人最終分手了。
這之後,馬景濤就遇到了田麗。
田麗曾被譽爲 " 台灣第一美女 ",有報道稱她一度超越林志玲和蕭薔。
上幾張圖給大家自己感受,真是從小美到大一點不假。
圖源:網絡
但論個性,她絕對是不走尋常路的演藝圈 " 不合群者 "。與甜美柔弱的外貌相比,甚至可以用 " 潑辣 "、" 彪悍 " 來形容。
梳理了一下散見網絡的線索,可依稀拼湊出田麗大緻成名經曆:
出生大富之家的千金,沒想正值花季,卻遭遇家道中落。爲替父還債,她被迫入演藝圈,因爲人美又伶俐、俏皮,很快走紅。
圖源:網絡
還有人說她是《倚天屠龍記》裏最美的小昭。
圖源:網絡
她看起來很豁得出去,曾在高峰期出過性感寫真,一度引發巨大争議。
圖源:網絡
但又嫉惡如仇眼裏容不得沙子,在遭遇潛規則時,甯可不在圈裏混了,也要和惡劣行徑開罵,吓退 " 壞人 "。
圖源:網絡
可正是這麽一個 " 不好惹 " 的女人,遇到馬景濤後,卻變成了 " 戀愛腦 " 的小女人。
網友們之所以有畫面重現的感覺,是因爲當年就有報道,說田麗和馬景濤因爲拍戲戀愛,不顧經紀人反對,甚至要放下事業照顧馬景濤和前妻生的女兒。
無可厚非,兩人都曾愛得刻骨銘心。
圖源:網絡
但後來田麗在一檔節目裏提到,馬景濤對自己動粗。
這也成了開頭話題事件的 " 源起 ":在當時,不少八卦媒體大肆報道這件事,不乏添油加醋。
還有一個很流行的說法:
相傳,前妻唐韻在得知田麗對自己女兒很好後曾聯系她感謝,并提到:
" 他有暴力行爲,你最好離開這個男人。" 這話真真假假,不得而知。
圖源:網絡
這之後,馬景濤就遇到了第二任妻子吳佳尼。
吳佳尼家世很好,兩人同樣因戲結緣。
因爲年齡相差 21 歲,這段感情一度不被吳佳尼家人同意,最終老爺子沒拗過女兒,加上馬景濤也主動做了很多努力,倆人 07 年奉子成婚。如今孩子都已經 16 歲大小夥子了。
圖源:網絡
馬景濤在采訪中很柔情地疼惜小嬌妻,但也留下不少令人感覺看似 " 激烈 " 的場面。
比如倆人曾上節目補辦婚禮。因爲激動,吳佳尼大喊我願意,接着馬景濤用中文英文說了幾十遍 " 我願意 "。再然後就開始 " 咆哮式 " 表白。
圖源:網絡
要知道,馬景濤在戲裏,最出名的人設标簽就叫 " 咆哮帝 "。
圖源:網絡
在瓊瑤多部戲裏,他的帥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的演戲風格或者更準确說是角色設置,同樣讓觀衆難忘,貢獻了衆多表情包。
用馬景濤的說法,這些戲表現完全出于入戲、真誠、投入。
但轉換到和他搭檔的女演員那邊,感受卻各不相同。
比如陳德容當年上《康熙來了》,就提到他把劇中道具陶瓷,真往她臉上一股腦兒全丢過去。
而甯靜說到倆人搭檔過的《孝莊秘史》,則對他的 " 用力 " 持欣賞态度。
戲裏如此,戲外情緒同樣起伏大,爆發力強,往往讓人措手不及。
不止是婚禮現場,即便日常跑通告或上一些節目,不管合作沒合作過的女明星,他都會以自己的獨特方式表達見面的激動與快樂。
久而久之,加上媒體添油加醋,就容易讓他給人戴上一種可能 " 情緒化 "、" 易喜易怒易失控 " 的濾鏡。這也就是我們要說的引發開頭話題的第二個原因。
也因此,2017 年馬景濤宣布和吳佳尼結束 10 年婚姻,同樣被一些媒體認爲存在 " 暴力 " 可能。雖然兩位當事人都沒有蓋章,但不得不說很多人對馬景濤戲裏戲外已經傻傻分不清。
不喜歡他的人,自然隻會選擇性記住他的 " 不适感 ",把他在某些戲份裏的角色形象放大發酵。
喜歡他的人,則更關注角色之外的 " 劇本 ",覺得他是被當年的流行劇情和台詞給坑慘了。
圖源:網絡
其實仔細想想,瓊瑤阿姨當年選角拍戲真是很 " 與衆不同 ":
你看,不管男女主角,甚至配角,是不是都有過歇斯底裏 " 用力 " 的戲份?要麽是 " 激烈 ",乃至 " 瘋癫 " 的表達方式?
馬景濤就不再贅述了,比如極具争議、在癡情郎和負心漢人設間橫跳的 " 何書桓 "。
上一秒還念念有詞感天動地對依萍說:" 我真的好愛你,我真的好喜歡你 "。
圖源:網絡
下一秒當依萍攬手想緊緊擁抱回應他,卻被猛然一推倒地。隔屏我都感覺摔得好痛啊。
圖源:網絡
因爲戲份過于出名,張雲龍和陳小纭在《演員請就位》節目裏還專門重現過。
兩位年輕演員當時估計被通知要演這出戲,心裏五味雜陳。
一來這戲太經典,演好了自然是火箭式加分項,竊喜呀。
二來這戲的尺度又并不好把控。觀衆眼裏有自己的喜好,在場導師們心裏有難以揣測的評判标準,而演員自己琢磨裏又上下嘀咕舉棋不定 …… 簡直愁死了。
張雲龍當時還是沒忍住在現場抛出困擾:" 我們應該是迎合觀衆,還是引領觀衆?"
圖源:網絡
連李少紅導演的發言都讓人隔屏感受到:瓊瑤劇不是現實生活,完全是台詞放大戲劇性。
演員随着台詞來,最終出現了超現實主義的 " 神劇 " 誕生。
圖源:網絡
其實吧,真回歸到劇情裏,也能嘗試理解:
何書桓本來很喜歡信任依萍,巧不巧被陸振華剛劈頭蓋臉罵了一通自己像負心漢,接着就突然看到依萍私密日記寫過曾想借自己報複陸家。
這能不火嗎?可不就是自己癡情錯付成了冤大頭?所以他恍惚中完全失去理智秒瘋癫,一吼二掐三推倒。
被全網觀衆津津樂道的爾康系列表情包,哪一個不是有台詞一大半的功勞。
圖源:網絡
蒙丹的癡情,也讓他在劇裏成功喜提了一個 " 爲愛發瘋 " 的形象。
圖源:網絡
普通人發瘋就算了,他還會武功,破壞力直接上升了幾個 level,讓周圍人有點遭罪。
圖源:網絡
還有和尓豪青梅竹馬的可雲,在劇中因爲身份懸殊先是愛情被拆散,接着孩子又沒了,在經曆重大情感和人生挫折後,也瘋了。
圖源:網絡
不過說來也有些神奇,如今再回過頭看,當年瓊瑤劇裏的演員們,戲外人生也有不少非同尋常的經曆。
比如昔日被稱爲 " 第一小生 " 的瓊瑤劇禦用男主角林瑞陽,他早前的事兒大家都耳熟能詳了,前幾年因爲發胖和裝扮奇特,還被網友戲稱過 " 白發老翁 " 和 " 雞血大哥 "。
如果你看過他早年俊俏儒雅的照片,大概很難與如今的變化關聯到一起。
劇中嚣張跋扈怼天怼地的瘋癫大反派雪姨,在現實中雖然也沒走尋常人生路,但勝在活得潇潇灑灑。
文學戲劇需要有矛盾沖突,于是人物身上的 " 瘋癫 " 大概也成了瓊瑤選角編劇當年緻勝的 " 殺手锏 ":
畢竟,情緒需要出口,生活中既然要求我們 " 情緒穩定 ",那就在影視劇裏索性 " 釋放痛快 " 解解壓吧 ……
而從戲裏抽身,把自己還原到戲外正常的生活裏,則對演員本身也有巨大的挑戰。
從發洩到收斂,從表演到回歸真實,從接受高光與關注到習慣平凡和普通,尤其是從反派的角色回歸,都需要不斷調整自己的心态,畢竟觀衆的濾鏡深淺不一,完全不可控。
故此,最正确的做法是放下 " 完美主義 ",同時也摒棄 " 濾鏡效應 "。
畢竟角色裏癡情的男主也可能是生活中的負心男。攻于心計的第三者女主,生活中也可能是身正影不斜、演技過人、受人尊敬的表演藝術家。
你看過哪些瓊瑤劇?你對劇中哪些角色印象深刻?不妨在留言區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