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鴻蒙雖是 2019 年才登場的小輩,發展至今卻已備受矚目。
當時鴻蒙一出場,就說要打造一個革命性産品開創操作系統的新時代。
當時有看好的,覺得鴻蒙會是國産操作系統的希望之星。
也有不看好的,覺得這完全是在吹牛皮,等着看華爲被打臉。
畢竟像安卓可是擁有幾十年的積澱,是全世界開發者一起構建出來的生态,哪能說另起爐竈短短幾年就能成的。
當年微軟的手機操作系統 Windows Phone 怎麽死的,就是前車之鑒。
不過,四年過去了, HarmonyOS 已經發布了第四代,華爲在操作系統上的布局已經峥嵘畢現,沒有人再懷疑當時的豪言壯語。
可以說,鴻蒙生态的底座已經基本完善。
最近,全新 HarmonyOS NEXT 操作系統也正式被推到大家面前,毫不誇張的說,它的到來,将意味着華爲正在實現當年吹下的牛皮。
先和不清楚 HarmonyOS NEXT 的差友們提一嘴,這個 "NEXT" 到底爲什麽重要。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鴻蒙 OS 仍然不算是完全體。
華爲此時宣布明年初即将推出 HarmonyOS NEXT ,就是爲了給鴻蒙構建一個生态上的護城河。
而這個萬衆期待的 HarmonyOS NEXT ,不僅擁有獨創的鴻蒙内核、大模型加持的原生智能、還有方舟引擎帶來颠覆性的性能和功耗。
可以看到,華爲正在一步一個腳印兌現當年的承諾,構建一個全新的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統。
華爲擅長創造奇迹,擅長把不可能變成可能,比如搶不到的 Mate 60 Pro ,比如被賣爆的 M7 ,同樣,等到 HarmonyOS NEXT 發布的那天,将是另一個奇迹。。。
爲了實現這個奇迹,華爲 4 年多不斷大量的放出各種各樣的大招。
要知道,鴻蒙想要構建生态,作爲一個後發的系統,必然離不開合作夥伴和開發者的大力支持。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怎麽吸引生态參與者的注意,把他們拉進群裏?
當然, " 大撒币 " 首當其沖,畢竟開發者也要吃飯嘛,平白去開發一個不見得能不能成的生态,肯定需要資金支持。
據差評君的不完全統計,每年華爲幾乎都要提出針對開發者的 " 百億補貼 " ,比如今年華爲就有 " 鴻飛計劃 " ,共享技術支持、生态營銷、商業合作、開發者扶持基金等資源。
不過,單純靠力大磚飛的操作,也不能保證打動廣大開發者和廠商。
畢竟老話說得好, " 千金難買我樂意 " 。
如果在技術上,不能讓幾百上千萬生态參與者心情愉快的開發應用,整個生态系統裏可能隻會留下一堆 " 騙補 " 應用,最後像 Windows Phone 一樣無疾而終。
所以,想要讓開發者和應用廠商積極參與進來,鴻蒙必須做到兩點:
一是不僅要在技術指标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更面向未來,打造萬物智聯的用戶體驗,讓大家看到整個系統的未來;
二是要把開發者開發的鏈路打通了,讓開發者在進行鴻蒙應用的開發時,不會覺得不方便,甚至要更簡單。
爲了做到這些,華爲這幾年是馬不停蹄的搬出各種工具,現在已經形成了一整套 " 鴻蒙開發套件 " 。
差評君随便給大家舉幾個例子。。。
以前,傳統的開發受限于設備生态和形态的割裂,必須針對不同硬件和不同系統單獨開發手機、手表、平闆、電視等應用。
同樣的應用,得做好幾份。
但在鴻蒙開發生态下,開發者可以通過 DevEco Studio 開發全場景下的鴻蒙應用,算是把鴻蒙當年 " 一次開發,多端部署 " 的願景逐步實現了。
DevEco Studio 本體不過是一個寫代碼的編輯器,但在集成了華爲這些年來研發的一系列開發工具後,它已經成爲了整個開發套件的核心。
比如說開發套件中的方舟編譯器( ArkCompiler )。
據說,這個編譯器的前身原本是一個内部項目,因爲華爲開發人員日常要接觸各式各樣的嵌入式和移動硬件,而這些專有硬件往往都需要專門适配的編譯器。
他們在二十多年的軟件開發中,已經被龐雜混亂的編譯工具整的煩不勝煩。
爲此,華爲做了一個多語言、多平台的編譯器,可以實現多種語言的混合編譯,把一堆編譯工具統一在 " 方舟編譯器 " 這個框架下,大大方便了開發者。
這個操作有點像 " 便民服務中心 " ,把原先分散的、隻有 " 内行 " 才繞得清的門路,全部透明的放在了一起,變成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除了方舟編譯器,開發套件中還包含一個非常方便的測試工具—— DevEco Testing 。
傳統的測試往往需要開發者自己購買各種硬件設備,在每款設備上對應用進行兼容性測試。
不僅過程繁瑣,而且得在購置真實設備上投入大量資金。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啊,何況光華爲自己的機型就有小幾百,真要一個個買來要老命了。
但華爲通過 DevEco Testing ,爲鴻蒙開發者提供遠程真機和模拟器,大大降低了測試成本。
開發者隻要登上 DevEco Service 平台,就能在各型号的手機平闆上遠程測試自己的程序。
與此同時,整個測試流程與 DevEco Studio 高度集成,減少了開發者反複在大量設備上安裝應用、運行測試、提取日志的麻煩。
所以,在差評君看來, DevEco Studio 就像一個全能的鴻蒙開發一站式服務平台,能讓開發者享受到一站直達多平台的順滑開發體驗。
在方便開發者之外,鴻蒙也沒忘了商戶和平台服務者。
有人開發有人買單才能把整個系統玩得轉嘛。
爲他們準備的,是一種觸達用戶的新方法: " 元服務 " 。
鴻蒙将這些最小化的服務,直接以卡片的形式呈現在桌面上。
相比傳統應用,卡片的形态更容易配合各種大小尺寸各不相同的設備,而且能更直接的觸達用戶。
舉個例子,流行至今的電子木魚應用 " 輕木魚 " 在推出元服務卡片後,上線至今累計用戶已達千萬級,用戶留存率提升了 20% 。
差評君之前看過一個新聞,說新浪财經在接入元服務後,活躍用戶在半年内更是增加了六倍。
我們之前在今年華爲開發者大會那一波也介紹過,元服務的野心不止是讓軟件更方便的被用戶看到,目的是在 AI 加持下,讓服務可以像語言一樣更方便的被大模型理解,結合用戶意圖理解,形成服務動态組合,爲用戶提供 " 服務合時宜 " 的創新體驗。
用戶無需打開 APP 就能閱讀、互動的元服務卡片,可以說是 " 遙遙領先 " 。
除了用撒錢把開發者引進來,用技術讓參與者留下來,鴻蒙還下了大力氣去接觸更多的開發者,爲所有希望了解鴻蒙的人提供一個溝通的平台。
近兩年的開發者大會,華爲都專門設立了議程,介紹鴻蒙的改進和下一步計劃;
同時,在大會場以外的技術論壇小會場上,鴻蒙更是無可争議的主角。
在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以外,華爲還在日常舉行各種線上、線下,或者直接深入校園的開發者活動。
HarmonyOS 創新實訓營、 HUAWEI Developer Day 、華爲校園開發者計劃等等不勝枚舉,似乎已然覆蓋互聯網相關行業的個角落。。。
超乎差評君的意料,今年已有超過 170 萬人參加了鴻蒙學堂的課程學習、線下活動,足以看出大家對于鴻蒙的熱情與期望。
在這些率先擁抱鴻蒙的人中,或許就将孵化出一個屬于鴻蒙的超級應用。
前幾天上海舉辦的鴻蒙學堂,培訓鴻蒙的師資力量
對于一個操作系統來說,用戶支持可能是生态構建以外的第二個重點。
在國内的這方面,鴻蒙可以說是做得前無古人的好。
早在 HarmonyOS 2.0 初次登場的時候,就有不少華爲老用戶說, HarmonyOS 2.0 讓他的舊手機更流暢了。
HarmonyOS 3.0 上,完全體的 " 超級終端 " 讓應用和工作流無縫流轉,更是廣受好評。
HarmonyOS 4 發布後,短短一個多月升級用戶已經超過 6 千萬,成爲史上升級速度最快的 HarmonyOS 版本。
現在,鴻蒙生态設備數已突破 7 億,這在國産操作系統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數字。
再加上鴻蒙完善的開發者支持,對生态夥伴的友好,可以說鴻蒙生态已經邁過了第一座山峰。
現在, HarmonyOS NEXT 就是在挑戰一個新的高峰 —— 從無到有創建一個面向普通大衆的操作系統生态。
這是國産操作系統幾乎沒有挑戰過的。
但是,鴻蒙已經爲這次挑戰鋪墊了四年。
華爲給了開發者好用的工具,給了軟件廠商需要的功能,給了用戶方便智能的服務,而搭載着全新芯片的 Mate 60 系列也席卷全國,順帶着華爲現在全場景的硬件都在爆賣。
近期,央視網、國航等頭部企業已經紛紛加入,率先啓動鴻蒙原生應用開發。差評君非常想知道,下一個加入挑戰的夥伴會是誰呢?
天時地利,鴻蒙隻待乘風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