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巨潮 WAVE,作者 | 謝澤鋒,編輯 | 楊旭然
" 一覺醒來,賬戶裏多了幾千萬 "、" 我拿了 17 套房,還有三年房租 "。
10 月 16 日,因四川大規模拆遷而一夜暴富的 " 段子 " 在各大社媒平台刷屏,看起來似乎有潑天的富貴灑向了四川,成渝地區的人民成了網友口中的 " 川爺 "。
但後來有媒體向官方證實,這些基本都屬于網絡玩梗——顯然每人或每戶要賠幾千萬是不可能的。也有房企人士表示,現在拆遷也不倡導貨币化補貼了,都是給房票。
不過可以理解的是,能在網絡上引起跟風炒作,說明社會輿論對相關政策有關注和信息需求。
素有天府之國稱謂的四川,已被國家确定爲經濟新引擎。年初國務院批複了《四川省國土空間規劃 ( 2021 — 2035 年 ) 》。其中明确定調:" 四川省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 這是在國務院目前批複的 28 個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中,唯一一個被點名的 " 戰略腹地 "。
今年 4 月,四川省 2024 年前期工作重點項目名單中,有 330 個重大項目入選,并拟在未來 2 至 3 年開工,估算總投資高達 2.15 萬億元。
表面看,這是拉動和刺激經濟的一種手段,但背後是國家主導的一場大戰略。此前國家明确提出要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産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得益于區位優勢、人才儲備以及複雜的曆史原因,我國沿海經濟普遍較爲發達,而中西部相對滞後,這種格局造成了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窘境,爲此,國家此前相繼推出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兩大戰略。
此次四川大建設,就是國家頂層設計的再一次延續。
01 交通大布局
1999 年 6 月,前國家領導人提出,中西部地區加快發展步伐的時機已經成熟,要 " 抓住這個世紀之交的曆史機遇 "。西部大開發就此誕生,次年正式實施。
改革開放後,我國東部地區以沿海地理優勢率先搶跑,珠三角、長三角生機勃發,但中西部地區較爲滞後。
扭轉各區域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勢在必行,西部地區面積爲 685 萬平方公裏,約占全國的 71.4%,2002 年末人口 3.67 億人,占全國的 25%,而 GDP 總值僅爲全國的 15%。
要知道在建國初期的 1952 年,西部 GDP 占比就有近 21%,到世紀之交不增反降。彼時西部的人均 GDP 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東部的 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步伐。
由于當時西部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薄弱,西部開發初期的指導理念是 " 借助東部沿海地區的剩餘經濟發展能力,提高西部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鞏固國防。"
此後國家在财政、人才、政策等多方發力,并啓動了 " 中國新世紀四大工程 " ——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和南水北調,前三項均屬于西部大開發重點工程。
青藏鐵路于 2001 年 6 月開工,2006 年 7 月 1 日全線通車,結束了西藏不通鐵路的曆史,完成了幾代人的夙願;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則将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2010 年之後,整個西南地區給外界的一大印象就是 " 修路 ",以貴州爲例,2012 年固定投資增速高達 53%,位居全國第一。2015 年最後一天,随着望谟縣至安龍縣高速公路通車,貴州成爲西部地區第一個 " 縣縣通高速 " 的省份。
去年底,雲川桂黔四省高速裏程均跻身全國 TOP5,僅次于經濟第一大省廣東。但衆所周知西南省份的經濟體量遠不及山東、江蘇、浙江等省,但其高速公路鋪設已多于沿海地區。
當前,西南地區 " 市市通高鐵 " 指日可待,更是劍指 " 市市有機場 ",區位劣勢得到全面重塑,交通閉塞的舊曆史被徹底改寫。這爲承接産業遷徙奠定了堅實基礎,更爲鏈接東南亞提前打通交通大動脈。
通過 20 多年的開發建設,西部地區經濟面貌大爲改善,近十年,西藏、貴州、雲南經濟增幅位居全國前三。2023 年,西部 GDP 占全國比重提升到近 22%。
基于這樣的曆史轉折,在 2020 年 5 月,《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高屋建瓴地指出西部要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其中更是明确提出,到 2035 年,西部地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公共服務、基礎設施通達程度、人民生活水平與東部地區大體相當。
02 産業大轉移
産業集群向中西部遷徙,曆史上大緻經曆了三個時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受制于國内外政治經濟形勢的巨變,我國啓動 " 三線建設 ",從東北老工業基地向内陸遷徙,主要以國防工業爲主,形成了成都的電子、陝西貴州等省的國防工業,造就了攀枝花、六盤水、西昌、酒泉等資源和航天發射基地。
到 2010 年,《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産業轉移的指導意見》正式印發,提出依托中西部地區産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産業承接發展。
這時起,中西部各省開始基于自身優勢,引進符合本地發展的産業,最爲典型的要屬河南的手機制造、貴陽的大數據中心等。
河南人口将近 1 億,是中西部第一人口大省,落地勞動密集型的電子制造業頗爲契合。2010 年,富士康入駐鄭州航空港區,富士康鄭州分公司後來成爲全球最大的 iPhone 工廠。
貴州素有 " 江南煤海 " 之城,煤電資源豐富,同時海拔高,氣候涼爽,而數據中心的耗電量大、對溫度調節有較高要求,貴州可謂得天獨厚。當前,貴州已成爲東數西算工程的關鍵節點。
走進新時代,面對大變局,我國提出 " 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産業備份 ",9 月 15 日,《關于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意見》提出" 引導資金、技術、勞動密集型産業從東部向中西部、從中心城市向腹地有序轉移 "。
有人稱這是中國啓動的 " 新三線建設 ",但相比過往的轉移,這一次更有深層次戰略意義。
相比日本、以色列、新加坡等國,我國戰略縱深廣袤且綿長。面對全球不斷突發的地緣沖突、局部戰争等黑天鵝事件,有序進行産業轉移,是一項未雨綢缪曲突徙薪的工程。
此外,東部産業 " 西遷 ",是産業結構調整,打破區域發展不平衡的一着棋。近些年,東部沿海地區地價、勞動力成本高企,還要面對資源、環境、土地等方面的制約,承受較大的發展瓶頸。
北上廣深人口稠密,大城市病逐漸顯露,北京正控制人口總量,深圳更是一個土地匮乏的城市,且醫療教育等資源也不及其他一線城市。近年來正通過建設 " 飛地 " 等措施,解決 " 缺地 " 難題,并持續惡補 " 民生短闆 "。
而西部地區土地面積超過全國七成,還擁有相對廉價的勞動力、豐富的自然資源和政策支持,成爲了資本和産業新的聚集地。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西部大開發不再是承接粗放型産業,而是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從資源依賴型向創新驅動型經濟轉型。例如,近年來西部誕生了多個世界級企業,包括西安的隆基綠能,成都的通威股份、天齊锂業,重慶的賽力斯等等。
此外西部省份的新型能源蓬勃發展,新能源已經成爲甯夏的第一大電源。
彙總來看,西部地區已形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 9 個國家級新興産業集群,電子信息、航空等 5 個先進制造業集群,工業增加值由 2019 年的 5.8 萬億元增長到 2023 年的 8.1 萬億元。
03 四川大建設
西部大開發涉及 12 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還包括湘鄂吉的三個單列地級區,其中四川隐約已被視爲最重要的位置。
" 四川省是我國發展的戰略腹地 ",這是國務院目前批複的 28 個省級國土空間規劃中,唯一一個被正式确立的 " 戰略腹地"。
位于長江上遊,西南腹地,糧食産量豐裕,自然資源富足,北接秦嶺,東有巫山,西靠青藏高原,南依雲貴高原,四川在曆史上就是我國重要的戰略後方。如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就稱四川爲 " 天府 ":" 益州險塞,沃野千裏,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到 2023 年,四川 GDP 在全國的排名已從世紀之交的第九位強勢上升到第 5 名,是中西部經濟第一大省,成渝經濟圈亦是繼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京津冀之後的第四經濟增長極。
四川承接東部産業具有強大的優勢,目前四川高速公路裏程 9803 千米,位居國内第三,除 " 甘阿涼 " 高原地區外,基本已經實現縣縣通高速,高鐵總裏程在去年底達到 1863 公裏,反超貴州,躍居西部第二。到 2025 年,樂山機場、遂甯機場、會東機場、甘洛機場也将開建,屆時四川省已有和在建民用機場将達到 22 個。
大力度的交通建設,讓蜀道難的曆史成爲過去時。如今蜀道不難,已成爲承接産業大遷徙的必備前提條件。
與此同時,四川擁有承接先進産業的經驗,京東方在成都斥資 630 億元打造的國内首條 8.6 代 AMOLED 生産線已經提前封頂,并在成都、重慶、綿陽投建了三條 6 代柔性 AMOLED 産線。
以此爲基礎,成都已吸引了 LG 化學、三星 SDI、中光電、路維光電、華興源創、業成等上下遊企業,形成從核心材料、關鍵部件、高端設備、觸控模組到終端應用的全産業鏈集群。
可見,四川不光是招攬核心企業入川,更能借助這一勢能,擴鏈強鏈,這對吸引東部沿海産業具有巨大吸引力。企業遷入四川,将可以避免更多的試錯成本。
目前已有亞馬遜、富士康、阿斯利康等 315 家世界 500 強企業落戶成都,16 家外資銀行、30 家外資保險機構在成都設立分支機構。
此前公布的 2024 年四川重大項目中,涉及基建、工業制造、能源、技術研發實驗室、生物醫療等等行業,其中先進制造業就覆蓋 OLED、光伏、動力電池、半導體、氫能、雲計算、生物醫藥、智能交通裝備等等領域。
對比西部 12 個省,也隻有四川有這樣的基礎和承接能力,成爲西部大遷移的橋頭堡和主陣地,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04 寫在最後
《三國演義》中張松給楊修這樣描述蜀地:" 回還二百八程,縱橫三萬餘裏。田肥地茂,歲無水旱之憂;國富民豐,時有管弦之樂。所産之物富如山積,天下莫可及也!"
明朝開國元勳劉伯溫也曾預言:" 江南千條水,雲貴萬重山;五百年後看,雲貴勝江南。"
西部省份經濟已經經曆十年狂飙,如今東西部差距已經大幅縮窄,其基礎設施甚至是在超前建設,正是爲承接産業轉移的前期準備。對于長期在東部地區生活的人來說,隻要去走一圈,就會有切身的感受。
大戰略的統一部署之下,如今已經基本萬事俱備。一場中國經濟與産業的超級大遷徙,正徐徐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