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圈裏又有人進去了。
罪名是職務侵占。
上一位因這個罪名進去的,是王寶強的經紀人宋喆。
涉案金額 400 萬,被判了六年。
而這次的主人公,是國内配音界的大佬姜廣濤。
消息出來的第一時間,有人叫好,有人痛哭。
有人把他這次塌房稱爲大地震,震塌了三界。
一路從百草園塌到了三味書屋。
還有粉絲喊着:
" 人進去可以,把聲帶留下。"
" 能不能把他踩縫紉機的工作換成配音。"
有些離譜。
但是他背後的這個國配圈其實也同樣離譜。
野蠻生長之後,他們似乎正走入了一個十分迷茫的局面。
姜廣濤。
你不一定認識這個名字,這個人。
但你或多或少應該聽過他的聲音。
因爲這人的職業生涯幾乎和國内配音行業的發展重合了。
姜廣濤入行之時,正趕上譯制片時代的末期。
1999 年成爲了《泰坦尼克号》中傑克的配音。
之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錄音系進修,出來後獻聲了許多當時的熱播劇。
比如《水月洞天》中的童博,《穿越時空的愛戀》中的朱棣,《小魚兒與花無缺》裏的花無缺,《千山暮雪》中的莫紹謙等等 ...
随後又在 2010 年集合季冠霖、張傑等人,成立了配音團隊 " 光合積木 "。
并且開始涉獵國漫以及國産遊戲的人物配音。
期間的代表作就是《魁拔》和《仙劍五》。
2015 年,姜廣濤正式成立了 " 光合積木配音工作室 ",開始正式承包一些影視劇和動畫的配音工作。
他自己也擔任一些劇目的配音導演。
例如說《美人心計》《宮》《陸貞傳奇》《父母愛情》《琅琊榜》《僞裝者》《秦時明月》...
随後,又成爲了廣播劇領域的主力軍。
如此流水賬一樣的梳理,不隻是在介紹姜廣濤的個人履曆。
而是因爲他能成爲行業大佬的一個原因,就是他每次都踩中了風口。
所以你看,從譯制外國作品,到配音國産影視。
再到國漫,國遊,以及最近幾年風很大的廣播劇有聲書。
這些作品類型的變化,同樣也正是國配圈這些年的蓬勃發展路線。
可這其中,也埋着一條易燃易炸的暗線。
無論你之前對于配音演員有多少了解。
總之讓這個群體從幕後走向台前的過程中,少不了《甄嬛傳》的推波助瀾。
因爲這部劇,爲孫俪配音的季冠霖一夜走紅。
這算得上是配音演員的一次大型出圈。
從此之後,這個 " 幕後工作群體 ",也開始有了屬于自己的粉絲。
2018 年的熱播綜藝《聲臨其境》,又爲配音演員的人氣添了一把柴。
這給配音演員帶來了什麽改變呢?
顯而易見的當然是增多的工作機會和薪酬。
季冠霖在甄嬛爆火後得到了許多爲 " 女主角 " 配音的機會。
成爲了楊幂、Angelababy、唐嫣等人氣女星的聲替。
最誇張的時候,可能有四五部她參與的劇同時在播。
因爲有了人氣,粉絲和固定受衆。
所以有人願意爲他們買單,劇方也願意爲配音演員的人氣買單。
這确實是好事,但季冠霖也很快就有了危機感。
她說這樣她的聲音就完全暴露了。
就像一些唱作人會把好旋律寫光一樣。
她在那幾年可能把所有她想到的自己聲音的可能性都配完了。
" 大家一聽就聽得出來,這個就是 XXX 嘛。"
那不就出戲了嗎?
但同時季冠霖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又說了一句話:
" 我把自己隐藏得越好,我們的工作就完成得越好,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悲哀的一點。"
有人說配音是一種二次創作,有人說配音是一種演技整形。
對于影視劇來說确實如此。
配音演員可以通過調整台詞、情緒等等方式,幫助塑造人物性格。
當然這也是許多演員演戲敢不背台詞直接報數字的原因 ...
不過這種二次創作,始終有一個度在,那就是不能超過畫面中演員的表演。
不然就會過火。
所以在許多配音演員眼裏,這稱不上是 " 完整的創作 "。
于是他們把目光轉向了操作空間更大的ACG 領域,也就是所說的動畫、遊戲和廣播劇。
面對一個紙片人,聲音不再成爲一個依附于形象的屬性。
甚至很多時候聲音能幫助人設創作更加細化。
最後成爲一種雙向影響。
配音演員塑造虛拟人物,虛拟人物也同時成爲演員現實人設的一部分。
特别是在乙遊領域,成功讓一部分配音演員,完成 " 偶像化 "。
粉絲會把自己喜歡的 " 紙片人 " 的一部分,投射在配音演員身上。
于是喜愛也連帶着擴散。
這成爲了部分配音演員第二條走向台前的路。
粉絲爲配音演員制作手幅,印制小卡,舉辦見面會。
更重要的是,粉絲在看他們的時候,會戴上一層濾鏡。
而且一些出圈配音演員紮實的專業能力,也成爲了這個群體濾鏡的一部分。
于是在粉絲極大的 " 寬容愛護 " 之下,有人膨脹了。
他們在粉絲裏選妃,同時展開 N 段關系,并且随意拿捏感情進行 PUA。
結果一塌塌兩個次元,讓自己配音的所有角色意外迎來 " 變聲期 "。
而更嚴重的,就是像開頭提到的姜廣濤那樣,自立門戶自己當老闆的。
因爲某些行業原因,配音工作室其實很像 " 德雲社 "。
模式就是由一個資深演員作爲師傅坐鎮,然後收新人當徒弟培養。
但又因爲沒有健全的經紀人制度,加上當 " 老闆 " 遠沒有這些出名演員自己配音賺得多。
所以整個公司運營其實非常混亂,也導緻了像姜廣濤這樣的人有可乘之機。
據不完全統計,他這些年犯的事主要有:
1. 公司收錢走私賬,然後再去騙投資方項目失敗,最後錢都進自己口袋。
2. 行爲暴露後教唆公司财務以及合夥人藏營業執照、賬本、公章等等。
3. 克扣自己公司配音演員的工錢。
完全屬于是把能搜刮的油水都刮幹淨了。
所以歸根到底,是突如其來的爆紅成爲了原罪?
好像也不,因爲國配行業本身,還有一個十分吊詭的現象。
之前網上曾流行過一個梗:你們看的電視劇都是我們四個在談戀愛。
意思就是圖中這四位老師合作配音的作品實在太多。
那幾部什麽《楚喬傳》《古劍奇譚》《三生三世十裏桃花》...
基本就是這幾人在玩《換乘戀愛》。
還一度被觀衆吐槽,爲什麽一年到頭聽到的都是這幾個人的聲音?
對啊!爲什麽啊?
或者應該問,爲什麽國産劇會這麽需要配音啊?
一講到演員的基本功,都知道有 " 聲台行表 " 四大塊。
" 台 " 即是台詞,那台詞不應該是演員自己說的嗎?
确實如此,但這裏存在着一個問題,就是成本。
和季冠霖搭檔多次的喬詩語,說自己之前去橫店看過一次。
劇組真的太多了,幾十個劇組擠在一塊同時拍,根本錄不到幹淨的聲音。
或者換句話說,錄到幹淨的聲音成本太大了。
那讓演員自己後期配,又太費勁,不如專業配音老師來的方便。
76 集的《甄嬛傳》,季冠霖隻用了 6 天就配完了,質量又好。
這效率,讓 " 後期配音 " 成爲了一條捷徑。
成爲了許多劇組節省成本的偷懶辦法。
成本下來了,速度也提高了。
甜頭嘗到了,那麽接着複制呗。
于是就變成了演員可以不用練習台詞,劇組可以不用費勁錄音。
最後配音演員全在配本不該自己來配音的電視劇,然後還要被念叨 " 怎麽又是你 "。
真的太奇葩太怪了。
姜廣濤自己在接受某雜志采訪的時候曾說:
" 越好的配音越沒有存在感,配音有存在感的時候,一定是配得變扭的時候。"
變扭嗎?現在這樣是真挺變扭的。
隐隐約約感覺到了許多問題,又無從下手。
本不該如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