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熊劍輝
華商韬略出品丨ID:hstl8888
音 頻丨點擊小程序邊聽邊看
時代變遷、科技變化," 李超人 " 依然行走在時代的前列。
20 年前,深圳還是一座被人诟病爲 " 沒有好大學 " 的城市,被戲稱爲 " 經濟巨人、創新矮子 "。
這頂 " 帽子 " 扣過來,深圳不幹了。
深圳市政府馬上開始憋大招:引進以色列理工學院。
這座超級學府可不得了,創始人是愛因斯坦,出過 4 位諾貝爾獎得主,号稱 " 以色列的麻省理工 "。近兩年,這裏更成爲人工智能領域的頂尖大學,歐洲排名第 1、全球排名第 16。
這樣的頂尖牛校請過來,誰不服?
于是,深圳真心誠意開始跟以色列理工 " 耳鬓厮磨 "," 苦戀 "10 年。就在一切談妥、馬上要 " 領證 " 簽協議的時刻,以色列卻單方面提出:要深圳掏 1.3 億美金,在以色列理工所在地海法市建一座超級實驗室。
這有點臨過門、要 " 彩禮 " 的意思。
對深圳來說,錢不是問題,但深圳也有自己的執拗:實驗室隻能建在深圳,不能建在海外。
結果," 彩禮 " 沒談攏,深圳最終與以色列理工失之交臂。
關鍵時刻,李嘉誠出手了。
" 李超人 " 滿口答應了以色列的一切要求,開出 10 億港币的支票,卻隻有一個條件:把以色列理工的分校,建在汕頭。
因爲汕頭大學,是李嘉誠資助的。
2017 年,廣東以色列理工學院正式揭牌,成爲了中國第 9 所中外合辦大學。
在李嘉誠的全力斡旋和資助下,以色列理工最終花落廣東。這對于推動中國創新産業發展,占據未來科學高地,具有重大意義。
而以色列人之所以給足了 " 李超人 " 的面子,絕不僅僅因爲其 " 鈔能力 "。
實際上,李嘉誠與猶太人财團關系匪淺。
2013 年,85 歲的李嘉誠第一次踏上以色列的土地,就是出席以色列理工學院與汕頭大學合作辦學的簽約儀式。
儀式上,李嘉誠發表《如果我有魔術棒》的演講,深情懷念了一位 " 非常要好 " 的猶太朋友,稱其爲 " 我的良師益友 "。
李嘉誠沒有明言 " 良師益友 " 是誰。但人們揣測,其最大可能,或是在福布斯香港富豪榜上排名第 13 位的嘉道理家族。
嘉道理的先祖,正是伊拉克裔猶太人,100 多年前來到香港,如今是最富有的猶太家族之一。
李嘉誠與嘉道理家族,不但私交甚密,甚至在香港深水灣道豪宅區比鄰而居。
生意上,李嘉誠與嘉道理家族瓜分了香港的電力供應:港島由李嘉誠的 " 港燈 " 掌控,九龍、新界則由嘉道理家族的 " 中華電力 " 打理。
慈善上,李嘉誠與嘉道理家族也曾共同進退。
交情莫逆隻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李嘉誠商業帝國的觸角,早就延伸到了以色列,擁有巨大的共同利益。
1997 年,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創立 Partner,率先殺入以色列通信市場,迅速成長爲以色列最大的電信公司。
悉心經營多年後,2009 年 " 和黃 " 将所持 Partner 的 51.3% 股權抛售,套現 13.81 億美元,大賺一筆。
這一次 " 小試牛刀 ",讓李嘉誠見識到以色列 " 中東矽谷 " 的魅力,随即開始動作頻頻。
2011 年,李嘉誠的私人投資公司 " 維港投資 ",一口氣在以色列拿下 5 大項目,包括視頻軟件開發應用 Magisto、數據流量壓縮應用 Ona-vo、移動搜索 Everyting.me、網頁文字生成在線視頻應用 Wibbitz。
其中最著名的,當屬地圖導航應用公司 Waze。
Waze 相當于以色列版的 " 高德地圖 ",可利用手機上的 GPS 信号,獲取路面交通信息,爲駕駛員規劃行車路線。
現在看起來 Waze 似乎平平無奇,但這款應用當年極其炸裂。維港以 3000 萬美元就投資入股,兩年後,谷歌卻以 13 億美元将其收購。
僅此一項,李嘉誠豪賺 1.3 億美元。
但令人詫異的是," 李超人 " 轉手就把這筆錢捐給了以色列理工。因爲 Waze 的創始人,是該校校友。
這樣的人脈、這樣的情誼、這樣的積累,絕非一朝一夕,可見李嘉誠早有精心布局。
而李嘉誠在以色列的投資,遠不止這些。
據不完全統計,維港在以色列至少投資了 20 多家企業,占其投資項目的一半左右。這些公司都是很小的初創企業,在技術上卻極具颠覆性。
像 Medial Research,緻力于利用常規血檢和大數據,來進行癌症篩查。
因爲 DNA 血檢、活體細胞取樣等技術,過程繁瑣、成本很高。而他們推出的大數據平台,通過常規血檢的算法分析,就能計算出直腸結腸癌的風險概率,大大減少癌症篩查成本。
而 NanoSpun,則是一家新型污水處理公司,其制造的納米級膜纖維材料,廣泛應用于污水處理、海水淡化等領域。
維港更是看中其靜電紡絲的技術前景,認爲其未來或可廣泛應用于新材料和精密醫療等領域。
在以色列創投圈,維港因爲李嘉誠的全球影響力,更是有口皆碑。
因爲是私人投資公司,李嘉誠将維港的投資,完全托付給 " 紅顔知己 " 周凱旋打理。這種全方位信任,賦予了周凱旋果決的風格和大膽的魄力。
一般來說,維港從第一次接觸企業,到最終決定投資,幾天之内就拍闆,絕不瞻前顧後、磨磨唧唧。
對此,Wibbitz 創始人 Zohar Dayan 就曾領略過維港的魅力。雙方迅速接觸,光速敲定了 230 萬美元的投資。
對此,Zohar Dayan 極其贊歎:" 他們的投資紀錄太棒了,非常有遠見 "。
由此,李嘉誠在以色列創投圈被奉爲 " 神級教父 ",創業者以拿到維港的投資爲榮。畢竟,能獲得這位世界級教父的投資,本身就是對企業的巨大認可。
李嘉誠之所以看重以色列,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爲它本身極具科技創新能力。
以色列資源貧瘠,本來就是一個建在沙漠、戈壁上的小國。靠山山倒、靠水水幹,所以隻能全力以赴靠自己,通過科技創新深挖發展潛力。
比如,以色列的人均水資源隻有世界平均水平的 3%,不得不發明出世界領先的滴灌技術,以解決沙漠中種植農作物的世界難題。
以色列人口也不多,隻有 900 萬。
于是,在特拉維夫和海法城之間的 " 矽溪 ",數千家創業公司鱗次栉比,每 2000 人就有一個人在創立公司,是真正的 " 全民創業 "。
更重要的是,以色列在國際上的 " 人脈 " 也非常強大。
這裏隻有 2.5 萬平方公裏,卻聚集了谷歌、蘋果、微軟、華爲、小米等 270 家跨國企業,擁有 320 多座研發基地。
1974 年,英特爾在以色列建立第一個海外研發中心,其決策推動者正是以色列人、英特爾前副總裁多夫 · 弗羅曼,可擦寫可編程隻讀存儲器(EPROM)的發明人。
這使得以色列逐漸擁有了完整的半導體産業鏈,在全球舉足輕重。
而由于谷歌創始人謝爾蓋 · 布林、拉裏 · 佩奇猶太人的身份,谷歌也在以色列頻頻出手,大肆布局。
于是,以色列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公司數量,僅次于美國、中國。不論是華爾街還是矽谷,都不可能忽視以色列的科創能力。
以色列高校的創新,更是極具特色,主要側重于納米科技、生物科技、可再生能源、太空工程及醫學等領域。
這些領域一旦突破,很可能颠覆行業,甚至改變人類的生存狀況。
這正是李嘉誠青睐以色列的重要原因。
周凱旋曾坦言:" 他(李嘉誠)喜歡與我們投資的那些‘颠覆性’企業的創始人和首席執行官見面交流,以便理解他們的觀念和背負的使命。"
實際上,李嘉誠早就不是很多人印象中的 " 地産大亨 "。
最近十幾年,他時刻關注科技發展的最前沿,甚至不惜投出一些 " 稀奇古怪 " 項目,以便把握科技進步的最新方向,決定公司投資和經營的未來。
在李嘉誠看來," ‘科技’本身就是那支迷人魔術棒,内含成就轉變的威力,産出成千上萬種新選擇,新想法與新對策,也能爲存在已久的問題帶來新的解決方法 "。
所以,一旦有機會,李嘉誠就會揮舞起 " 魔術棒 ",爲變革者賦能,并将其發揮到極緻。
包括這一輪大模型浪潮,李嘉誠也是參與者。最近,他就領投了邊緣 AI 計算公司 Kneron 耐能 9700 萬美元的 B 輪融資,支持汽車領域輕量級 GPT 的解決方案。
今天,無論外界怎樣評價李嘉誠,他依然還是 " 風向标 " 式人物。哪怕時代變遷、科技變化,人們看到的是," 李超人 " 依然行走在時代的前列。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視頻号】·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 歡迎關注創牌者【視頻号】·
THE END
尊敬的讀者朋友們,衷心感謝您訂閱《華商韬略》,爲了便于您及時收到我們的最新推送,敬請星标華商韬略公衆号,感謝支持,期待長久伴您同行。
華商韬略出品
主編:畢亞軍 責編:周怡
美編:宋曉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圖蟲創意、東方 IC,未能核實版權歸屬的,不爲商業用途,如有侵犯,敬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華商韬略旗下公衆号,歡迎關注
投稿、約稿、商務合作及建議
敬請聯系:010-65580525
◆◆◆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号【特色成長計劃】
簽約賬号【華商韬略】原創内容
◆◆◆
"點贊" 是喜歡," 在看分享 " 是真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