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場最卷的 2023 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面處于近年來高位。
8 月 16 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簡稱 " 流通協會 ")發布了《2023 年上半年全國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調查結果》(簡稱《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經銷商處境艱難,完成銷量目标的經銷商占比僅爲 24.9%,43.1% 的汽車經銷商半年銷量任務完成率不足 80%。
除了任務達成率不理想外,2023 年上半年經銷商的虧損的比例爲 50.3%,盈利的比例 35.2%,持平的比例爲 14.5%。其中虧得最慘的是合資品牌,虧損比例達到 51.3%,自主品牌虧損比例爲 48.0%。另外,豪華 / 進口品牌整體盈利情況較好,約 1/3 的經銷商虧損,近半的經銷商實現盈利。
" 今年上半年,多重因素引發多起大規模大幅度的新車降價,既有新能源汽車,也有傳統燃油車。價格混亂,吞噬了經銷商本已微薄的利潤。此外,人員流失、運營成本及費用增加、客流量減少,線索轉化成本提升等因素,使經銷商運營壓力進一步增大。" 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分析了經銷商虧損大的原因。
大咖走訪市場了解到,上半年合資品牌虧得這麽慘,主要是因爲它們都擠在燃油車賽道競争,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銷量慘淡,爲了提升銷量隻能不斷降價,導緻虧損嚴重。而自主品牌在新能源領域表現搶眼,在提升美譽度的同時也減少了虧損。
不過在上半年的降價大戰中,豪華品牌 4S 店受的沖擊相對較小,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廠家都對經銷商進行補貼,這就讓車商在打價格戰時底氣更足。
上半年由于新車價格戰打得太猛,因此在經銷商利潤結構中,新車銷售利潤占比大幅下滑,由 2022 年底的 19.7% 大幅下滑至 4.9%,基本處于 " 賣得越多虧得越慘 " 的階段。
大咖前段時間統計過 10 多家國内上市車企的一季度财報,隻有比亞迪、長安汽車 2 家實現利潤增長,長城汽車、廣汽集團、上汽集團等 6 家利潤出現下滑,其中長城汽車的淨利潤下滑幅度達到 89.3%。賽力斯、北汽藍谷、零跑汽車、衆泰汽車、海馬汽車等 5 家則出現虧損。可以看出,瘋狂降價令得利潤大幅度下滑。
相信大部分廠商都希望價格能回歸正常狀态,盼望着友商 "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
在五一過後大咖走訪市場時,不少品牌已經明确表示沒有子彈打價格戰了,但進入 8 月份,車市開啓了新一輪降價潮,上汽大衆、零跑汽車、奇瑞新能源、特斯拉等車企都在 8 月初宣布了最新促銷政策,
這是市場嚴重内卷的結果。根據上半年車企銷量目标完成率情況來看,主流車企沒有一家能達到 " 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 的目标,目前各大車企都把保銷量放在第一位,希望用價格來撬動市場。這就意味着,隻要銷量有所下滑,車企就會動用 " 降價 " 這個萬能招來救市。
免責聲明:文中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 本文僅爲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汽車行業大咖》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