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耽改。
文|張嘉琦
編輯|周亞波
《光 · 淵》暫停,《君子盟》啞火,耽改 "4.0 時代 " 似乎并沒有像想象中那樣開啓序幕。
《君子盟》悄無聲息地上線,一口氣放出了全集,兩位男主宋威龍和井柏然貢獻的唯一戲外售後梗是帶有喜劇色彩的 " 猴驢 CP";《光 · 淵》隻在第一次放出八集,後續的排播情況暫時未知,再加上付辛博的已婚身份和原著《默讀》本身較爲淺淡的感情線,即便劇集有不少好評,也都是集中在劇情本身,少有過去耽改劇那般 " 全民嗑真人 CP" 的盛況。
《君子盟》
耽改劇有所松動後,幾部在 " 耽改 101" 名單上人氣較高的作品,也開始重新活躍在輿論場上。巧合的是,有幾位主演都傳出一些绯聞,爲劇集帶來新的梗。前段時間被曝出 " 床照 " 的陳飛宇,是《皓衣行》(改編自《二哈和他的白貓師尊》)的主演之一,上周末被爆出和周雨彤戀情的翟潇聞,也手握待播耽改劇《吉星高照》(改編自《天官賜福》)。
這也意味着,在經過了一年多的停擺之後,如今的耽改劇對于觀衆而言,比起内容本身的吸引程度," 何時能播 "、" 能舞到什麽程度 ",以及演員們的花邊新聞,反而更受到關注,乃至成爲一種長期的議題。
劇集排播的話題話題比劇集内容的聲量還要大,這就是 " 耽改劇 " 的當下現狀,當然,也沒必要爲此躊躇,因爲起主導作用的,本身就是一種情緒,而不是本就誕生于夾縫中的類型。當我們談論 " 耽改劇失靈 ",或許本身就在談論一個僞命題。
從耽美文到耽改劇
耽美文學在國内的大規模出現,是借着網絡文學興起的東風。
性别是不可忽視的變量因素,越來越多的女性借由便捷的網絡渠道加入文學創作,并嘗試着調整自己的視角,以創作出更服務于女性讀者的内容,耽美文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
耽美作爲一種亞文化,是對現有情感框架的一種暧昧的反抗。在耽美的世界裏,男性成爲主角,而女性則調轉角色,不再是被審視和觀賞的一方,而是作爲觀賞者而存在。因此,雖然耽美文看似是由男性角色主導,實則卻是存在于女性想象中的戀愛故事。
也正因如此,耽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主流輿論場對于愛情的理解和想象。不同于 " 男婚女嫁 " 的固有模式,耽美文化中的愛情很少與婚姻等世俗問題強綁定,摒棄了所謂的 " 實用主義 " 婚戀觀,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雙方在感情中的主導關系,使其更符合女性對愛情的美好期許。
事實上,耽美文學中關于主角的定位,發生了一定程度的遷移。如果說早期的耽美文學仍然是沿着言情小說的母本而創作(如 " 強攻弱受 "),那麽發展到如今,最能代表其價值的是較爲流行的 " 美攻強受 ",近幾年來爆紅的幾部耽改劇也多是采用了這一模式。
《鎮魂》
這種 " 勢均力敵的愛情 " 是女性想象中的最佳模闆,兩位男主幾乎都是在平等的場域進行對話。這裏的 " 平等 " 并非特指财富、地位、身份等客觀條件,而是一種 " 精神上的平等 "。
近幾年的熒幕愛情中,強調 " 雙強 " 或者 " 姐弟戀 " 模式的劇集,也是借鑒了源自耽美文學中的關系圖譜。去年 " 姐弟戀 " 的流行,就是女性的情感需求在劇集内容中的體現。
《sci 謎案集》
需要指出的是,耽美文學中的愛情,是抽離了現實語境的,甚至對現實完成了某種淨化。《藍宇》中因現實阻礙而黯然分手的悲情故事,極少發生在如今的耽美作品中。這種和現實劃清界限的創作方式,與時下流行的甜寵文和甜寵劇有類似之處,都是強化雙方感情濃度以及感情的價值,弱化甚至抹除生活中可能會産生的其他現實問題。
而耽美文學進入影視領域,似乎也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不同于影視劇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爲觀衆 " 造夢 ",耽美自誕生起就是夢工廠,天然與現實生活存在巨大的距離,是一種 " 自由的愛情 "。
除了有與影視劇更契合的叙事風格,耽改劇不僅是一條尚無太多同類作品的藍海賽道,同時還具備豐富的 IP 儲備以及在這些 IP 背後的、驚人的粉絲基礎。這些都使得耽改劇在一段時間内成爲劇集市場競相追逐的香饽饽。
更重要的是,從已播出的幾部劇來看,耽改劇的商業收益和播出回報比都是巨大的,以三部頗具代表性的作品《鎮魂》《陳情令》和《山河令》爲例,幾乎每次播出都是 " 現象級 " 的,在播出數據、輿論場聲量和衍生品收益等各方面都遠勝于其他劇集。
這也是市場願意冒着可能存在的風險、持續将之拉入主流視野的根本原因。
再難到來的耽改 4.0
耽改劇的出現,是耽美文化突破圈層、與主流文化交流和碰撞的關鍵幀。
在耽美文學影視化的過程中,碰撞是隐性的,改造自身以融合當中則是顯性的。因此,我們會在《鎮魂》中看到諸如 " 社會主義兄弟情 " 這樣的宣傳路徑,或是将原著中赤裸直白的愛情關系,替換爲 " 互相救贖 "" 知己 " 等更加模糊、也更易于被通俗理解的詞彙。
融合的反面,就是對自身的改造。耽美小說的改編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地方,與可播出邊界的拉扯,就是耽改劇要面臨的最大難題。像是《君子盟》這類原著感情線本身就非常淺淡的劇集(原著《張公案》有 " 無 CP" 的标簽),如果是原創内容的話,遇到的阻力就會更小,但正因爲原著的定位,不得不面臨更多難以預測的風險。
既要讓耽美 IP 的粉絲價值在劇集中實現最大化,又要吸引更廣泛的受衆,還要兼顧劇集本身的制作要求,這爲耽改劇的改編帶來了不少困難。其中,頗具代表性的是《鬓邊不是海棠紅》,經過改編後的劇集作品,不僅突破了圈層的限制,甚至能夠在地方衛視上星播出。
《鬓邊不是海棠紅》
和創作者們的如履薄冰不同,在邊界上的試探,是耽改劇吸引觀衆的原因之一。對部分觀衆而言,消費耽改劇的行爲不僅是在内容上體現的、對感情關系的反叛,還可以從中獲得與主流輿論場對抗的快感,這種快感越隐秘,就越強烈。
除了這種顯性的邊界之外,與原著粉之間的距離,構成了耽改劇隐性的邊界。《陳情令》在開播之前就因爲 " 孟子義加戲 " 的傳言引發了不小的争議,真僞暫且不論,但這體現了耽美小說粉絲最大的雷區,即 " 不能亂改動感情線 ",大家可以接受雙男主之間限于各種原因無法像原著那樣直抒胸臆,但很難接受他們在劇中變成 " 異性戀 ",盡管後者是最安全的改變策略。
《陳情令》
回到耽改劇爆火的原因,一部分與耽美文的流行相同,比如對感情模式的重構,另一部分則是公開挑戰舊有播出秩序的快感,和 " 男色消費 " 的可視化。
其中,前者更多地體現在觀衆對劇集内容的改造上,将深埋在劇中的情感提取出來,再通過與原著的結合,用各種形式的二創内容體現更直白露骨的愛情;至于男色消費,有時候是 " 無意識的 "。
在這個過程中,劇方與觀衆的 " 共舞 " 顯得格外重要。除了較爲常規的劇集營銷之外,此前的耽改劇往往會配備貼心的 " 無死角 " 售後,比如官方放出的花絮、各種合體活動以及主角們在社交平台傷的互動等等,來彌補劇集中無法呈現的部分内容," 引導 " 觀衆充分理解兩位男主之間的感情。
《吉星高照》圖透
這一切,因耽改劇不可以大張旗鼓地出現在輿論場上而發生了變化。當它們不能使用任何額外的手段進行售後和包裝時,它們的優勢就會大幅縮減。此時,耽改劇就會被拉到和其他劇集同一維度當中審視——當濾鏡消失,這些劇以新人爲主的演員配置、編劇改編功底以及鏡頭語言、服化道等等諸多方面,都很容易在同維度競争當中落敗。
不僅很多要素被拉平,耽改劇甚至還要接受一些額外的評判标準,比如更注意選角是否貼臉,更注重足夠還原原著,乃至 " 氛圍感 " 這類足夠虛的詞彙。這些要素,都使得這些耽改劇不再是 " 押寶必中 " 的财富密碼,投資回報率被打上了大大的問号。
與此同時,外部因素的制約下,耽改停止," 嗑學 " 卻并未因此消弭。市場調節的奇妙之處之一在于,它不會因爲類型的 " 不提及 " 而原地蒸發,隻要需求在,市場就會在。制約反而證明了," 嗑 CP" 是一種不限題材的娛樂手段,甚至審美态度。
去年熱播的懸疑劇《獵罪圖鑒》,就巧妙地設置了 " 警察 X 畫師 " 的雙男主,隻需要一些 " 擦邊 " 的互動情節,就能複刻耽改劇給觀衆帶來的審美需求;《君子盟》開播時,就有不少網友評價道:《狂飙》裏任意兩個人拉出來都比《君子盟》好嗑。
至于《光 · 淵》還不錯的風評,也與二位男主的 CP 感關系不大,更多的是對故事本身的認可,這反而是耽改 " 失去售後優勢、也要回歸内容 " 本身的一個例證。
得天獨厚的 " 雙男主 "
在耽改劇風頭正盛的時期," 雙女主劇 " 也進行過一些探索。《了不起的女孩》《風聲》《流金歲月》《盛裝》等一批雙女主劇都在這幾年陸續播出。
在關系設置上,國産雙女主經曆了從 " 宿敵 " 到 " 密友 " 的過程,這源于女性思想的覺醒以及由之而來的輿論場風向的轉變。與之不同的是,雙男主劇自誕生以來,就籠罩着一層被美化過後的、美好的 " 兄弟情 " 濾鏡。
很多影視劇史上的經典男男 CP,都并非脫胎于耽美文。在全劇沒有一個女性角色的《士兵突擊》裏,就誕生了 " 許三多 " 和 " 史今 "、" 許三多 " 和 " 袁朗 " 等多對 CP,《風雲雄霸天下》《絕代雙驕》等古裝劇也都有知名 CP。由劇集延伸到真人 CP 的也不在少數,比如《時尚芭莎》婚慶大片的啓蒙、《仙劍奇俠傳三》裏的 " 胡霍 "CP,《琅琊榜》和《僞裝者》等等。
對觀衆來說,這些劇集中誕生的 CP,之間的情感是遠遠超過世俗所定義的愛情的。比起直白的同性愛戀,過去存在于劇集中的雙男主設定,基本都有着很深刻的 " 情感羁絆 ",像是《琅琊榜》裏的 " 梅長蘇 " 和 " 靖王 ",是一種比朋友更親密的、在地位上極爲平等的、互相信任的感情。
《琅琊榜》
如果說耽美文學是一部分創作者有意識地對舊有感情觀念的挑戰,那麽當 " 嗑 CP" 從小衆群體和同人文化發展成爲一種普遍現象時,想象的權利就平等地賦予給了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包括 CP 内容的創作者和傳播者。
大部分與原著感情濃度接近的内容,都誕生在圍繞劇中 CP 的同人文化和粉絲群體當中。而當 "CP" 成爲圍繞劇集産品的重要組成部分時," 耽改劇 " 的光環就不可避免地被削弱了。
比起耽改劇裏固定 1V1 的 CP 線,可以自由組合、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 CP,顯然同樣具備吸引力。即便是在《蒼蘭訣》這樣有固定男女主線的劇集中,也有男主和男二的 CP 粉。
某種程度上,這是劇集内容二創生态逐漸成熟的标志。同人内容一直是熱門的耽美作品的重要支撐,也是 " 非耽美文學耽美化 " 道路上的關鍵幀。從《哈利 · 波特》到《神探夏洛克》和《複仇者聯盟》,這些誕生了不少熱門 CP 的作品,都有着龐大的同人群體和豐富的同人産出。
而如今,即便是在非耽美作品裏,也有充足的同人内容和同好氛圍。《狂飙》裏的兩對熱門 CP" 響欣 " 和 " 強欣 ",還有 " 高啓強 " 和 " 高啓盛 " 兄弟二人的 " 骨科 CP",在微博、B 站和 Lofter 等平台上都有不少産出,其火熱程度不比前幾年熱播的耽美劇差。
目前排着隊等着上映的耽改劇還有不少,再加上近幾年陸陸續續賣出版權的作品," 耽改 101" 的參與者仍然衆多。
但目前的情況似乎并不樂觀,耽改劇難以再複刻《鎮魂》《陳情令》和《山河令》的盛況,不僅平台要承擔極大的風險,劇集宣傳有諸多紅線,以熱度爲依托的衍生品生意也不好做。像阿瑟這樣指着耽改劇一朝飛升的演員們,也逐漸清醒過來,和不知道何時才能播出的耽改劇相比,受衆固定的古偶甜寵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參考去年《蒼蘭訣》裏的王鶴棣。
至于被遛了好幾年的觀衆們,也逐漸找到了新的心理寄托——既能實現 " 嗑糖自由 ",又不必面對 " 魔改 " 和停播的風險,既然人類并不缺少嗑糖的眼睛,耽不耽改的,有多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