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典
編輯|喬芊
剛剛過去的雙節假期,每一個出行的人都已經做好了迎接 " 酒店刺客 " 的心理預期。
逢節必漲是酒店價格基本規律。酒店價格往往由供需決定,一到小長假,暴漲的出行需求推高酒店的價格,不少城市旅遊景點附近的價格普遍上漲 2-3 倍,平時三四百的酒店漲到千元也并不稀奇。
從五一到暑假,再到十一假期,每個假期都會讓酒店價格重新回到輿論中心," 月薪兩萬住不起如家漢庭 "、" 漢庭如家價格逼近香格裏拉 " 成了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經濟酒店不再經濟似乎成了消費者的一種共識。
有意思的是,今年 8.25 億人次出行的雙節假期,預期當中的 " 酒店刺客 " 和 " 一房難求 " 現象卻遠不及暑假和五一。
根據酒店之家數據,全國酒店近三個月入住高峰集中在 7-8 月的暑假,入住率都在 60% 以上,而中秋國慶假期從 9 月 28 日到 10 月 6 日,入住率都在 60% 以下,隻有 10 月 1 日達到 60%。甚至有 10 年酒店經驗的從業者表示,今年第一次感受到中秋國慶小長假不能滿房。
數據來源:酒店之家
對比價格來看,近一年來酒店價格高峰集中在五一假期。中檔酒店五一平均房價爲 486.42 元,十一則爲 443.33 元,豪華酒店五一平均房價爲 1266.8 元,十一則爲 1119.39 元,無論哪個檔次的酒店,十一的價格漲幅不及五一。
更爲吊詭的是,今年雙節出行,酒店漲幅呈現出分化趨勢——經濟型酒店價格猛漲,豪華酒店甚至和平時持平。
陳晨是出行大軍 8.25 億人中的一員,爲了錯開出遊高峰,他選擇 10 月 4 日再出行。目的地是福建惠安,一個在社交媒體上鮮有姓名的小衆海邊旅遊地,在選擇目的地的過程中,酒店價格和體驗相匹配是他考慮的核心要素。
相較福建平潭、廈門等網紅沙灘人頭密集,道路擁堵,動辄 1000-2000 元的民宿價格,惠安 800 元就可以住到一家歐式風格、擁有私人沙灘的五星度假酒店," 同一片福建海,不同的奢華體驗。"
陳晨并不是個例。根據去哪兒數據,不足 500 元就能住一晚四星、五星酒店的小城市,高星酒店預訂量更是實現了同比疫情前 4.7 倍以上增長,遠高于中低星酒店增速。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分析:熱門景區周邊的中低星酒店預訂緊張,價格也較平日漲幅明顯,而位于城市中心的四五星豪華酒店與平日價格相差并不大,這些平日裏服務商旅用戶的高星酒店成爲十一假期的性價比之選。
豪華酒店的漲幅低也得益于長假分流、需求減少。相比五一的三天假期,中秋國慶假期更長,對消費者來說選擇也更多,原本豪華酒店面向的高端客戶,在國慶已經飛往了曼谷、迪拜、新加坡。根據攜程數據,國内遊同比增幅 4 倍,出境遊訂單則高達 20 倍。
換句話說,在同行酒店刺客的對比之下,豪華酒店都顯得便宜了。豪華酒店的高價,背後有一整套配套服務、體驗與之匹配,有時候,酒店本身就是旅遊的目的地。
最爲典型的是主打 " 一價全包式 " 的 club med 度假村。所謂一價全包,價格包含房費、餐食、酒吧及針對小朋友的娛樂活動,諸如滑雪、皮劃艇、沙灘排球、健身課等,在小紅書上,club med 是帶娃聖地。相應地,club med 價格并不便宜,以 club med 安吉爲例,不同房型價格在 1300-6200 元不等。
相比平價酒店的高漲幅低體驗,豪華酒店貴有貴的道理,陳晨也深有體會。
在惠安待了一天後,陳晨又選擇到廈門逛逛。陳晨發現廈門 W 酒店 10 月 6 日價格在 1250 元,而廈門 W 酒店平日最低價格在 1200-1600 元,對比下來漲幅不算大。等辦理入住的時候,酒店免費送了 198/ 份的早餐,還詢問是否要免費升級成壯美海景大床房,這個升級的房型當天價格在 1650 元。
W 酒店是萬豪旗下的年輕化品牌,主打用時尚和流行文化吸引客戶。在陳晨看來,W 酒店裝潢有設計感,每個遇到的服務員都笑臉相迎," 酒店迎賓會幫我做好旅遊攻略,早餐時會有小姐姐主動幫我沖拿鐵 ",這都是平價酒店沒有辦法提供的體驗。
" 平時太忙,假期我隻想找個好酒店,躺在柔軟的床上,把那些工作荒誕的、疲憊的時刻統統忘掉。" 在陳晨看來,玩得舒适比打卡更爲重要。
廈門 W 酒店的位置坐落在廈門島的東北側,附近坐落着廈門軟件園、廈門會展中心,相比西南側與鼓浪嶼隔岸相望的正港老廈門,這塊位置算是 " 新城 "。陳晨發現,W 酒店樓下是寶龍商場幾乎沒有本地的特色小吃。
想嘗點當地特色,又不想排隊 2-3 小時打卡網紅店,陳晨在 W 酒店的那一天點了兩次外賣,一次沙茶面搭配姜母鴨,另一次讓美團跑腿帶來中山路的張三瘋奶茶。在去拿外賣的路上,他看到外賣桌上放着不少外賣袋子,大多是奶茶、小吃和泡面。
陳晨幾乎是一群年輕人的縮影,熱衷于在酒店點外賣是另一個屬于年輕人的消費細節。美團外賣數據顯示,十一長假期間,廣州、北京、上海等多個熱門旅遊目的地外賣訂單火爆,火鍋、大閘蟹等特色品類增幅明顯,從訂單目的地看,送往酒店的訂單同比增長 40%。
無論是甯願花高價住豪華酒店也不願意被平價酒店背刺,還是甯願點外賣也不去打卡網紅餐廳,背後反映出來的消費需求是一緻的:消費者更加精明,不願意再爲刺客們多花冤枉錢。
躲避刺客的方式五花八門,逼近千元的如家漢庭們,消費者還願意買單嗎?
經過三年洗禮,酒店的租金、經營成本都在上漲,越來越多的小旅館倒在黎明前,而連鎖酒店趁機抄底提高行業整體連鎖化率,這就導緻等到人們真正開始 " 報複性出行 " 才發現,自己除了漲價的連鎖酒店,選擇變少了。
今年屢創新高的酒店的價格,也是酒店行業爲了找回失去的三年、攤平成本的無奈之舉。從數據上看,今年上半年連鎖酒店們都靠着漲價獲得了好業績。
今年上半年,各大酒店的 RevPAR(每間可售房收入)都在上漲,首旅集團實現淨利潤 2.8 億元,同比增長 172.87%,錦江酒店淨利潤 5.23 億元,同比增長 550.76%,華住集團毛利 32.78 億元,同比增長 1079.14%。
RevPAR=OCC ( 入住率 ) x ADR ( 平均房價 ) 是衡量酒店經營數據的重要指标,通常情況下酒店的房間數是恒定的,除了節假日暴漲的入住率,酒店想要增加營收就隻能提高平均房價。
但漲價并不是沒有上限的,酒店本身的定位決定了價格天花闆,從消費者關于 " 消費降級 "、" 價格刺客 " 的吐槽聲中不難發現,一度逼近千元的漢庭如家,多少有些産品配不上價格的意味。
消費者不是不願意花錢,隻是把錢想花得更明白。從五一到十一,面對越來越理性的消費者,酒店行業粗暴漲價的方法恐怕是不好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