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收益率回暖的背景下,銀行理财再掀費率 " 價格戰 "。7 月 3 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華夏理财、交銀理财、招銀理财、甯銀理财、光大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密集發布費率調整公告,通過對銷售服務費、固定管理費進行優惠,讓利金融消費者,調整後,部分産品費率降低至 0 元。也有部分理财公司決定,在産品達到收取超額業績報酬的标準後,不再收取這筆費用。在分析人士看來,如今,理财行業 " 内卷 " 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未來階段性、策略性減免産品費率将會越來越常見。
費率 " 價格戰 " 開打
" 今年的理财産品是真香 "" 不僅收益漲回來了,費率也調低了 "…… 看着滿屏飄紅的收益,林明(化名)感慨萬千。投資 3 個月本金 2 萬元,他拿到了 300 多元的利息," 最近我關注的理财産品費率又比之前下調了十幾個基點,我準備再投資 1 年看看收益如何。" 林明說道。
今年以來,銀行理财收益回暖明顯,理财公司攬客也愈發激烈。7 月 3 日,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截至目前,已有包括華夏理财、中郵理财、交銀理财、招銀理财、甯銀理财、光大理财在内的多家理财公司密集發布費率調整公告,通過對銷售服務費、固定管理費進行優惠,讓利金融消費者。
7 月 3 日,甯銀理财發布公告表示,自 2023 年 7 月 6 日(含)起至 2025 年 7 月 4 日(含)止,對甯銀理财甯欣固定收益類封閉式理财 946 号(以下簡稱 "946 号産品 ")固定管理費給予一定優惠。此次 946 号産品 -A、946 号産品 -B、946 号産品 -C、946 号産品 -D 原始費率分别爲 0.30%(年化)、0.25%(年化)、0.20%(年化)、0.40%(年化),優惠期間費率分别降低至 0.25%(年化)、0.20%(年化)、0.15%(年化)、0.35%(年化)。
無獨有偶,7 月 3 日,據華夏銀行官網,華夏理财也發布了固定管理費率優惠的公告表示,根據産品費率階段性優惠安排,拟對華夏理财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 3 号和華夏理财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 4 号開展固定管理費率優惠,兩款産品優惠後費率均爲 0.05%(年化),優惠時間自 2023 年 7 月 8 日(含)起 -2023 年 7 月 21 日(含)止。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理财公司對費率價格給予了優惠,從下調幅度看,已有多款理财産品管理費率降至 0。例如," 甯銀理财甯欣天天鎏金現金管理類理财産品 1 号 -C 份額 " 固定管理費從 0.4%(年化)降至 0(年化),優惠時間自 2023 年 6 月 28 日起至 2023 年 7 月 31 日止;" 興銀理财添利天天利 19 号淨值型理财産品 " 銷售服務費從 0.30%(年化)下調至 0(年化),費率優惠日期自 2023 年 6 月 27 日起。
融 360 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今年理财産品淨值回升、産品銷售回暖,理财公司面臨着較大的規模擴張壓力,市場競争激烈,策略性下調産品費率可以提升産品的收益率,進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做大市場規模。
下調超額業績報酬
爲了充分向金融消費者讓利,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除了下調産品費率外,也有不少理财公司調整了超額業績報酬,也就是說,在産品達到收取超額業績報酬的标準後不再收取這筆費用。
中郵理财将旗下銀财富惠農 · 鴻運封閉式 2023 年第 12 期、郵銀财富恒利 · 鴻運封閉式 2023 年第 1 期、郵銀财富恒利 · 鴻運封閉式 2023 年第 3 期、郵銀财富恒利 · 鴻運封閉式 2023 年第 4 期人民币理财産品的浮動管理費進行調整,由收取超出部分的 80% 調整爲 0。
交銀理财也在近日發布公告,将交銀理财穩享固收精選日開 5 号(360 天持有期)理财産品超額業績報酬進行調整,優惠前該款産品針對份額持有區間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區間中樞計算的部分,按照 20% 的比例提取超額業績報酬,優惠後針對份額持有區間年化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區間中樞計算的部分,按照 0% 的比例提取超額業績報酬。
通常情況下,銀行理财産品收取的費用一般包括固定管理費、銷售手續費、托管費和超額業績報酬等,前三種費用的收取标準較爲清晰,而超額業績報酬則作爲浮動管理費收取。
一位銀行人士介紹稱,超額業績報酬指的是在投資周期内理财産品的運作收益超出産品業績比較基準時,理财公司從超額部分按一定比例收取的浮動管理費用,如果今日産品收益較高,理财公司将會提前計提超額業績報酬,如果明日産品發生了虧損,那麽理财公司則會把計提的部分再補回去,直至産品最終到期結算。
以一家理财公司在售的産品爲例,該産品目前業績比較基準爲 3.4%,當産品到期時收益率超過業績比較基準,超過部分的 70% 歸客戶所有,其餘 30% 則作爲理财公司的浮動管理費。
在劉銀平看來,過去有些理财産品的超額業績報酬設置過高,比如 80%、100%,引發投資者的質疑,給投資者一種 " 虧損無下限、收益率封頂 " 的感受,調降或是免收産品的超額業績報酬,市場行情好的情況下,投資者能拿到更高的收益率,這也是爲了維護客戶關系、應對競争激烈的理财市場。
" 理财行業‘内卷’現象已經越來越明顯,未來可能會有更多理财公司參與到産品費率調整,産品費率設計會更加靈活多樣,階段性、策略性減免産品費率将會越來越常見。" 劉銀平說道。
建立多元化的豐富産品體系
在當前激烈的理财市場競争環境中,狠打 " 降費 " 牌是理财公司的無奈之舉,也從側面反映出理财公司想要留客、獲客的期望,但 " 價格戰 " 顯然不是第一步,未來,理财公司應進一步紮實 " 内功 ",打造投研能力,拓展大類資産配置類型,建立多元化的豐富産品體系,以更好的産品和服務吸引客戶。
普益标準研究員趙偉指出,一方面,一味地打價格戰可能會導緻公司的利潤空間被壓縮至正常水平以下,進而影響公司的長期發展。另一方面,價格并非客戶選擇理财産品的唯一考慮因素。在許多情況下,産品質量、服務水平以及公司聲譽等都是客戶考慮的重要因素。
理财公司需要轉變思路,從優化産品架構和提升金融服務的角度來提升自身的競争力。趙偉坦言,在優化産品結構方面,理财公司需要提供多元化和靈活性的産品來滿足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需求,完善豐富産品貨架,加強投資和風險管理,助力投資者實現保值增值目标。具體而言,理财公司要抓住各類産品的發展機遇,積極布局固收 +、FOF、養老理财、ESG 等主題型産品市場,滿足日益多樣化的客戶需求的同時,有效地讓理财産品嵌入到長期資金的配置之中。
" 除此之外,在提升金融服務方面,理财公司可以通過加強投資者分層管理、加大投資者教育投入、提升資産配置能力、提高需求匹配能力等方面,幫助客戶更好地理解和管理他們的财富。同時,理财公司應加強金融科技的應用,提升客戶金融服務的可得性、可行性和可控性,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方便快捷的在線服務。" 趙偉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 宋亦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