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王新喜
日前,據數碼閑聊站爆料,9 月份中國市場手機銷量數據出來了,重回了國産品牌的第一。
該消息引發了業内熱議。
很明顯,小米 OV 要有危機感了,因爲當前華爲與蘋果的高端市場之争,火力是非常猛的,老大與老二打架,受傷的可能是老三老四與老五。
華爲回歸,榮耀會受多大影響?
華爲回歸,之前有很多人預測影響最大會是榮耀,目前來看并不一定是榮耀最受傷。首先是從此前發過的數據裏面來看,榮耀的周銷量甚至能跟華爲有來有回。這背後是源于榮耀的産品力不弱,同時在品牌層面以及奮鬥者精神層面對華爲有一定的繼承,在華爲淡出的三年,榮耀一直是不少人對華爲的另一種精神寄托。
此外,從策略層面來看,榮耀的産品傾向主打差異化。比如,在輕薄、續航、護眼以及信号這些用戶感知較強的方面深耕改善,用高端折疊手機對标直闆旗艦,形成了自己的差異化機海戰術 + 差異化性價比主打戰略。榮耀似乎有意識的與華爲錯位市場策略,互不相擾。
但從最終的市場影響來看,榮耀到底會受到多大影響,目前還很難判斷,畢竟,兩者在品牌調性上存在相似的地方,在高端市場,榮耀可能會受到一定波及,根據目前的消息來看,榮耀高端手機 Magic5 Pro 已經在降價應對,而小米 OV 的影響可能更大。
華爲強勢搶食,不排除蘋果未來發動價格戰
從目前來看,Mate 60 系列依然供不應求,産能完全跟不上。現在産能問題成爲制約 mate60 銷量的關鍵瓶頸,根據業内透露,華爲 mate60 組裝産能不夠,流水線 50 秒出一台手機,24 小時不停,按 100 條産線算每天 17 萬台,哪夠賣的,就看能搞多少條流水線生産了。
有知情人透露,華爲供應鏈工廠這段時間一直在招人,天天抓産量,但依然跟不上需求。中秋也在繼續加班趕産量。
目前 90 天的預約申購也被取消了,很多線下實體店幾天前就已經不再接受付款預定了,部分地區的線下門店預訂都排到明年了。
也就是說現階段華爲的出貨的主力,大概率是 Mate60、 Nova 系列以及 P 系列三者并行,因爲 Mate60Pro 的産能還不夠,華爲當前需要時間去擴大産線,所有配套也要同步去擴大産能,等到 Mate 60 産能穩定,粗略估算要到 2 個月後,那個時候出貨主力或将以 Mate60 系列爲主,明年初預計産能問題完全解決,彼時銷量還會增長。
因此,從産能進度來推算,Mate60 系列的真正銷量增長期還很長,預計明年還有一輪爆發增長。
事實上,根據郭明琪報告預測,也大緻反應了這種趨勢,其報告指出,華爲手機 2023 年出貨量将同比增長 65% 至 3800 萬部,華爲手機 2024 年出貨量有望達到至少 6000 萬部。
因此,華爲 Mate60 系列一旦産能沒問題,蘋果在高端市場的壓力會越來越大,那麽不排除蘋果發動價格戰來應對。
因爲衆所周知,價格戰可能是蘋果的底牌了,而蘋果的利潤遠超小米 OV 三星榮耀。有足夠的資本發動價格戰,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蘋果在新機發布季度(假日季)同比下降 12.7%,就開啓了一輪降價,那麽如今這種形勢的嚴峻性,比年初有過之而無不及。
多家證券機構,将 iphone15 系列的預期出貨量從 8000 — 9000 萬台下調至 7800 萬台,原因是華爲新機發布帶來的沖擊。
但對于蘋果來說,這還不是最慘的消息。根據華強北多家第三方渠道報價,iPhone 15 和 Plus 在 9 月 22 日一開售,價格就破發了,甚至 " 一小時一個價 "。但華爲 Mate60 系列從開售到現在,線上每天開放兩次的官方商城搶購入口,基本都是 " 開售即罄 "。
因此,在華爲強勢搶食的情況下,到底是保銷量還是保利潤,蘋果需要做出取舍了,随着 Mate60 系列熱銷勢頭持續,蘋果很可能開啓價格戰來應對。
事實上,隻有價格戰才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緩華爲對蘋果市場份額的蠶食進度,保住 iPhone15 的市場份額不至于流失太多,證券機構對 iPhone15 的出貨量下調僅 200 萬部,事實上蘋果要完成 7800 萬銷量,按照當前的形勢,不打價格戰,可能很難完成這個出貨預期。
在部分消費者的認知裏,蘋果的産品穩定性、品質以及品牌調性形成的認知,短時間難以改變。畢竟,華爲重回國産第一,意味着暫時還沒有超過 iPhone。由此可見,iPhone 被負面熱搜影響,但銷量依然不弱。
對于很多消費者來說,要不要選擇 iPhone,其實一個糾結的核心門檻就在于價格。其實這一點蘋果深知,就在于蘋果用不用,要怎麽用。在今明兩年,用的概率或許是比較大的。
如果蘋果發動價格戰,更大的壓力就會來到小米 OV 這邊。
技術認知拉開差距,小米 OV 争奪高端蛋糕越來越難
如今華爲重回國産手機第一,真正感受到壓力的是以小米 OV 爲代表的國産廠商,它們都低估了消費者對國内自主芯片突破的期待程度,甚至我們看到,華爲 Mate60 Pro 熱銷香港,有香港顧客表示,很多人感覺到揚眉吐氣之外,想試一下國産的科技到底有怎樣的水準。大家對華爲的支持,其實是人們認可技術尤其是芯片技術是人們真正認可的東西與品牌溢價來源。
在麒麟芯片與 5G 回歸之外,華爲正自研 CMOS 圖像傳感器、發布了 Atlas 900 Supercluster,打造自主的堅實算力底座,鴻蒙系統的流暢性與穩定性也在被認可。
通訊領域不必說了,自動駕駛也是第一梯隊,芯片設計也是國内最強。總的來說,現在大家的認知裏,華爲已經與小米 OV 不在一個層面了。
華爲的高端旗艦回歸勢必會搶走一部分的蘋果用戶。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注意到的是,小米 OV 早在 3 年前就開始走高端路線,華爲淡出的時候,曾經都以爲自己會吃掉華爲空出來的市場,但被現實教訓了。
在高端市場,本身他們從蘋果的牙縫裏搶食就已經很難了,現在華爲 Mate60 系列帶着麒麟芯片回歸,讓小米 OV 們存在感變弱。高端品牌溢價是技術帶來的,沒有自主核心技術支撐,高端品牌很難立住。消費者不一定爲高通骁龍買單,但會爲麒麟買單。
這種認知下,近期也曝出 OPPO 重啓芯片業務、榮耀等廠商也開始自研芯片,原因就在于他們也要強化自身的技術認知。
市場就是這麽現實,智能手機市場從 2011 年算起,已經有 12 年了,這麽多年來,很多國産手機依然是方案整合商的玩法,這種玩法在今天的市場環境,如果沒有自己核心的東西,沒有獨特競争力,是很難被消費者買賬的。
爲什麽呢?因爲美國四年的制裁打壓之下,其實很多消費者心裏憋着一口氣,都希望能夠打破封鎖,真正的在技術上不受壓制,建立對國産的自尊與自信。過去三年,在手機行業,其實對消費者來說,是憋屈的三年,蘋果擠牙膏,吃掉了華爲幾乎全部的高端市場份額。
正如有業内人士指出:在百年變局,中美對抗的背景下,誰能在技術上的突破與領先,帶給人民自信的實質性事實,人民就會最大限度的回報誰。華爲如此,比亞迪的崛起也是如此。當華爲突破了芯片封鎖的那一刻,人民也回報華爲了一份巨大的禮物,就是高技術的定義權。
華爲強勢歸來,與蘋果争奪高端市場,難免有一場惡戰,商場如戰場,神仙打架,吃的是第四第五第六的市場。
因此,随着華爲進一步發力,小米 OV 在高端市場可能越來越難,如果一家公司不能獲取足夠的利潤,很難支撐大量高端技術人員的勞動成本。華爲有其他業務的支撐,也有人工智能團隊,在下半場具有天然優勢。其他廠商如果高端沖刺無力,中低端的争奪可能要更加内卷了。
按照這種走勢,未來 2~3 年,華爲很可能拿下中國市場 40% 以上的市場份額。現在這種情況下,在小米 OV 榮耀們該怎麽破局,留給它們的時間與份額還有多少,很難說,但從目前來看,無疑要早做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