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淵》離家出走了。
出走也好,下架也罷。
說實話,這種新聞,見多了,習慣了。
作爲内娛不可言說的保留節目。
單這十年,估計下架的影視作品就得以三位數計。
下架的原因,咱也不敢問,咱也不敢說。
派爺能做的,就是開個賽博公墓,給這些下架作品燒燒紙,上上香。
有些作品下架,的确有點咎由自取。
比如去年熱門,油罐車《東八區的先生》。
還有讓于和偉估計想一鍵删除的《封神演義》。
還有一類,還沒上大家都喊着可以下了。
抗日神劇。
遠的手撕鬼子、褲裆藏雷咱就不說了。
畢竟多提一次,就是給大家增加一次精神污染。
近的,比如吳奇隆主演的《向着炮火前進》。
張雲龍、高偉光主演的《雷霆戰将》。
上線的時候還号稱自己是《亮劍 2》
都因爲主創反社會自戀人格過于突出,不得不在一片招呼家人的用戶評論聲中黯然離場。
好壞咱放一邊,但下架,多半是人家主動的選擇。
派爺尊重,理解,希望他們下次努力。
(有幾位,下次就别來了,影視行業不是很适合你。)
像《光淵》這樣下架的,懂的都懂。
題材,人民群衆喜聞樂見。
價值觀,有關部門不倡導。
于是,這類影視劇現在都陷入了一個蜜汁怪圈。
人很火,劇熄火。
黃景瑜火了,《上瘾》沒了。
這個劇可是連天王劉德華都叫得出名字的。
朱一龍白宇火了,《鎮魂》沒了。
王一博和肖戰的人氣,不用派爺多說。
可《陳情令》一直在那兒瑟瑟發抖,生怕哪天也沒了。
還有《山河令》,當初宣傳的時候就感覺在做地下工作,在首頁上玩着貓捉老鼠的遊戲。
可兩位主演真的就是小透明坐上了火箭,停不下來了。
(當然,其中一位可能飛太快了,火箭爆炸了,咱們後面說。)
《光淵》也許想重複這一成功模式,讓自己再一次赢得話題和流量。
但是在如今的内娛這麽做,無疑是刀尖上舔血的營生。
要麽不火,一旦出圈,就會被上綱上線。
所以,你也說不好這種劇是火好,還是不火好?
還是留給薛定谔老人家慢慢研究去吧。
前面說到憑借《山河令》坐上了火箭,結果火箭炸了的張先生,也是當前下架作品的一個主流現象。
就是由于某位主創的個人問題,導緻其作品被連帶問責。
當然,内娛當紅明星們的個人問題,屬實是有點多的。
畢竟大把鈔票賺着,這麽多眼睛盯着。
縱使你有銅牆鐵壁的資源,該塌的樓它一樣得塌。
吳先生和李先生這兩位黃金搭檔,因爲私生活的不檢點,喜提牢飯套餐。
倆人主演的影視劇,也在全網難覓蹤影,比如《古劍奇譚》。
《古劍奇譚》提前下架,靠的是那個快人快語的爽子姐。
前面提到的那部《封神演義》,多半也有可能是因爲主演鄧先生的偷稅漏稅,讓片方趕緊下架保命了事。
藝人失德,派爺對封殺舉雙手贊成。
該法辦的法辦,該追責的追責。
隻是因爲一人過錯,全劇被牽連,就覺得有點不值當。
比如《情深深雨蒙蒙》,因爲趙小姐操縱股票,林小姐不當言論,現在不但簡中互聯網這個青春回憶沒有了。
連豆瓣劇目簡介條目,一度都成了蘇有朋和古巨基的雙人合照。
讓一部異性戀愛情片,有了某種不可言說的味道。
一部影視劇,可能是幾十上百人的勞動成果,憑什麽由一個人的得失,決定它的去留呢?
男星出事,女主演的代表作遭殃。
女星出事,男演員的經典戲被删。
還有一堆配角呢?
他們可能好不容易争取到了一個角色,而且表演可圈可點。
但上頭一個人沒了,他們的心血就都沒了。
打個不恰當的地方,最近足球圈李鐵出事。
難道會有人把武漢足球隊給下架了,所有球員教練老闆通通原地解散?
聽着是不是挺荒誕的?
可影視圈,就一直這麽在操作。
多的話,派爺不說了,說多了也給自己找麻煩。
就一句,人犯錯,角色沒錯。
留着給大家批判性的欣賞,沒準還能跟嶽飛墓邊的秦桧像一樣,起到懲前毖後的效果。
你看?這人戲裏演得一往情深,其實是個強 J 犯。
這普法效果,羅翔老師都不一定比得上。
當然,還有些作品,就真的是不可明說的原因了。
比如去年的《人生若如初見》。
别的劇好歹幾日遊,一日遊。
它可能也就一個小時遊都不到,就草草消失了。
誰都不知道是因爲啥。
不知道也正常,畢竟咱們劇都沒看到,怎麽可能知道因爲啥呢?
當然,最慘的那類,當屬各種國産動畫片了。
一旦動畫作品主題稍微成人向一點,就會被家長投訴教壞小孩子。
小孩子有沒有被動畫片教壞,派爺不知道,但微博上的小孩子們喜歡學這樣的家長舉報倒是真的。
派爺還是那句話——
作品爛,大家罵。
作品違規,指導修改。
片方自己主動愛撤愛下,都沒問題。
市場的東西,讓消費者評判,讓市場自己去檢驗。
一個人私德敗壞,就讓一個集體創作的商品背鍋。
自己不喜歡,就想讓一個市場的東西,順應自己的意願消失。
屬實是有點矯枉過正了。
那句話怎麽說來着?
你可以讨厭,因爲讨厭的人多了,它自然會閉嘴。
但,别想着一開始,就把它嘴巴捂上。
因爲你自己都無法斷定,你就是最正确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