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視覺中國
終于,世茂集團(00813.HK)趕在了 2023 年底推出了境外債務重組的初步方案。
12 月 7 日晚間,世茂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向由境外票據持有人組成的臨時債權人小組及持有公司境外債較大比例的境外銀行貸款人小組提議初步重組框架,計劃減少負債約 60 億至 70 億美元。
據悉,世茂集團與其财務及法律顧問在過往數月裏,一直積極推進境外債務的拟議重組工作,包括本金總額約爲 117 億美元以美元計值的優先票據及若幹無抵押境外信貸融資。
在初步債務重組框架下,世茂集團列出了多項措施,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首先,計劃将部分現有債務轉換爲新債務工具。新的債務工具期限爲債務重組生效日起不超過 9 年。同時,公司将通過境外資産組成的抵押品組合爲新債務工具提供擔保。
其次,将現有債務本金金額價格折讓,以折讓後的價格爲準,将部分現有債務交換爲具上限金額的新優先擔保債務工具。該新優先擔保債務工具将享有類似其他新債務工具抵押品組合的優先順位擔保。新優先擔保債務将較其他新債務工具獲優先償還。
再次,将部分現有債務交換爲世茂集團的股票挂鈎工具,經相關批準及全部轉換後,該等工具将轉換爲本公司較大比例的普通股份,并向于特定期限前支持重組建議的債權人支付同意費。
不過,世茂集團亦在公告中指出,截至 12 月 7 日,公司并未與各類債權人就境外重組的條款訂立最終協議。
債務方面,截至今年 6 月底,世茂集團有息負債約 390 億美元,包括未經審核的境外計息債務約 140 億美元、未經審核的境内計息債務約 250 億美元、應付關聯方款項約 30 億美元,以及總權益約 90 億美元,非控制性權益約 60 億美元。
在境外債務中,包括約 70 億美元的優先票據、約 30 億美元的銀團貸款、約 20 億美元的雙邊貸款及約 20 億美元的有抵押項目貸款。
世茂集團坦言,目前公司的整體流動資金仍然受限。截至 10 月 31 日,公司的現金結餘合共約 220 億元,包括持有現金約 10 億元、上市附屬公司及其各自的附屬公司持有現金約 40 億元、受預售及其他監管安排限制的現金約 170 億元,大部分現金存放于項目層面的監控賬戶。
即使流動性緊張,世茂集團似乎對公司的經營很有信心,并對未來 10 年公司的現金流進行了預測。在 2023 年至 2033 年期間,公司預估所得款項淨額約爲每年 40 億元至 400 億元。在此時間段内,世茂集團預估能産生累計無杠杆營運現金流總額約 2000 億元至 2500 億元,其中來自酒店及其他商業運營的現金流量淨額預估約 60 億元至 100 億元。
此外,在 2023 年至 2033 年期間,世茂集團主要境外資産預計能産生累計杠杆現金流量大約在 15 億美元至 20 億美元。不過這一估算未必會實現,僅是基于對可變現價值的各種假設。對于境外債務的償還路徑,公司稱境外資産有可能供其用于償還經重組後境外債,而大部分将依靠境内業務。
钛媒體 APP 了解到,自 2021 年發生流動性危機以來,世茂集團先後采取多種手段實現資金回血,包括就現有融資商讨展期及豁免、盡量減少對項目施工及營運的幹擾、加快銷售及回款以及積極處置資産等。
2022 年以來,世茂集團通過股權轉讓的方式,成功出售上海市黃浦路土地、廣州亞運城項目、上海外灘茂悅大酒店、北京分鍾寺項目等資産,以切實緩解資金困難。不過,公司在深圳龍崗區打造的地标項目 " 世茂深港國際中心 " 最近卻遭遇兩度流拍,起拍價已從最初的 130.44 億元下降至 104.35 億元,若是與評估價 163.05 億元相比,則相當于打了 6.4 折。
除前述債務重組初步方案外,世茂集團還披露了今年前 11 個月的銷售情況。截至 11 月末,公司累計合約銷售總額約 400.1 億元,較去年同期的 794.9 億元近乎 " 腰斬 ";相應的合約銷售總面積約 274.6 萬平方米,同比 2022 年前 11 月的 492.78 萬平方米減少約 44.28%。
另據 2023 年中期報告顯示,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爲 303.94 億元,同比減少 11.5%;股東應占核心業務虧損約 73.25 億元,虧損額度較 2022 年同期增加約 32.5%;毛利約 31.24 億元。負債方面,截至 6 月底,世茂集團的淨負債率爲 372.5%,剔除預收款項後的資産負債率爲 85.8%,現金短債比爲 0.03。
二級市場方面,自 9 月初曾出現小幅度上漲後,近三個月來,世茂集團股價始終在 1 港元以下徘徊。
截至 12 月 8 日港股收盤,世茂集團股價報收 0.56 港元,跌 5.08%,成交額爲 704.45 萬港元,當前公司總市值約 21.27 億港元。(本文首發于钛媒體 APP,作者|陳偉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