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改版打亂發布時間
常有讀者朋友錯過文章更新
将 " 智谷趨勢 " 設爲星标
保持聯系,一起前行
◎智谷趨勢(ID:zgtrend) | 震谷子 夏蟲
疫情後的第一個國慶黃金周,長達 8 天,是觀察經濟社會變化的絕佳窗口。
值得玩味的現象接連湧現:國慶旅遊出行 " 狂熱 ",機票價格卻出現大跳水;火鍋店裏熬夜通宵,真正的消費大頭房産成交量卻大幅下跌 ......
但最值得關注的數據,在大灣區。
這是足以載入史冊的一幕!
一直被诟病 " 吃不飽 " 的港珠澳大橋,在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罕見出現大塞車。
在這背後,是每日進出香港熙熙攘攘的人流,正集結成兩股泾渭分明的力量——
一支港人隊伍悠閑北上,盡情花錢,放肆享樂,把港珠澳大橋直接擠爆;
另一支内地投資大軍,鎖緊錢袋子,惶惶然南下撞進各大銀行、金店甚至是賭場,隻爲辛苦積累的财富尋覓一條新出路。
這是一場宏觀大勢下的個體選擇,更是觀察時局的最好窗口。
港人瘋狂北上,具體有多誇張?
這個國慶假期,經此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車輛總數在全國口岸排名第一,超過 9 萬輛次,是 2019 年同期的足足三倍,俨然成爲曆史最高峰。
擠得水洩不通的大橋一側,正是港車、澳車入境内地的隊伍。
以至于有網友開始操心,長此以往,大橋會不會向一側傾斜?
不過,很快就有網友解惑——有出發就有返程,一來一去應該不至于單側受力過久。
在香港人假期的最後一天,也就是10 月 2 日,口岸單日通關車輛首次突破 1.4 萬輛次,刷新港珠澳大橋通車以來曆史最高紀錄。
在一位香港小紅書博主的筆記裏,生動地記錄了這幾天北上港人的所見所聞——不管來去,都是人山人海。
從更全面的角度來看,在這個黃金周的前四天時間裏,共有 85 萬港人北上消費,僅有 61 萬内地遊客到達香港,爲疫情前的六成。
北上的洪流,已經壓倒性地戰勝南下的趨勢。
不說各種火鍋椰子雞燒烤和各種 K 歌美甲洗牙,大家就連抽紙都直接從内地搬回香港家,主打的就是一個超級大采購。
而帖子下的熱評,竟然是香港人的現身說法,表示自己也會掃各種飲料薯片。
看着一撥又一撥的港人北上消費,熱情高漲,香港政府急得快跳腳,逼得他們連忙拿出了 " 留港消費 " 的計劃,招招都是真金白銀,落到實處。
比如,舉辦暌違五年的國慶煙花彙演。還有免費開放多個文旅設施,讓 1750 間餐館提供七折優惠,全港戲院半價看電影,以及小孩免費坐地鐵 ......
然而,有香港媒體看着實打實的數據,毫不客氣甚至有些痛心地指出," 即使港府如何力推,仍無法留住港人「在港消費」。"
而玩紅了眼的香港人,已經不滿足于每個周末必去的深圳,而是扭頭尋找更多新的消費城市,比如珠海——
小紅書上,關于香港往返珠海的各種攻略已經鋪天蓋地。
除了粵港澳大灣區之外,更多高鐵直達的内地城市也盯上了香港這洶湧的購買力,像貴州,直接把旅遊廣告輸出到香港," 直接對着港人開大 "。口号簡潔明了," 到貴州度假,讓生活更爽 "。
就連老家在湖南小城市的網友,回個小村落都能遇到香港人,操着一口粵語跟疑似能交流的内地人熱情搭讪。
要知道,香港人可是以不愛搭讪,邊界感強著名的大城市居民。
此情此景,讓人很難不聯想到電影《甜蜜蜜》裏,内地人黎小軍第一次來香港,跟張曼玉飾演的服務員交流。彼時的内地人,不懂粵語而結結巴巴,現在的香港人,因爲不懂普通話而被迫熱情。
而随着新政策不斷推出,大灣區一體化的不斷加強,港人北上的活動早已不僅僅局限于瘋狂買買買,還有養老。
一對香港老伴就曬出了自己幸福感滿滿的珠海退休生活。
珠海的遍地公園讓他們時常晨練,低廉的物價讓他們即使花很少的錢也可以過得很好,更重要的是,有很多香港的老同學、好朋友都有北上養老的打算。
這意味着,對于香港老人而言,退休的 " 老伴、老本和老友 ",這三老都直接齊活。
就連看病也完全不需要擔心,不提看病比香港便宜,在香港買的保險在内地也适用。
有網友表示,這是人民币不斷貶值帶來的消費優勢,隻要彙率恢複,這樣的場景很快就會消失。
然而,這種發言很快就被港人一一駁斥——
彙率固然有影響,但根本原因還在于内地消費 " 選擇多、素質高、服務好 "。最起碼,在内地吃飯,不用擔心因爲坐太久而被趕客。
時代真的變了!
當内地商家抛出 1:1 彙率消費的時候,不少香港商戶也在做這件事情。
這意味着,内地消費直接打 88 折,而到香港消費卻要多交錢。
同樣的 1:1,背後折射的卻是兩種思維,真真應了那句," 簡直情何以堪 "。
另一支隊伍,是湧入香港的投資者。
水往高處流,錢往高利跑。跨省份追逐高利率的 " 存錢特種兵 " 早在半年前就跑遍了全國。
但随着内地銀行下調存款利率的靴子落地,抓住黃金周的大好機會南下跨境開戶存錢,搶奪香港高利率的窗口期,成了不少投資者這個假期的首要任務。
黃金周的前四天,有 61 萬内地遊客到達香港,其中就有不少打算來開戶的投資者。
南下香港開戶,具體有多誇張?
來自天南海北,各行各業的内地居民,坐着高鐵奔赴口岸,一到了香港,第一站不是觀光,不是購物,而是直奔銀行。
有的銀行成了網紅地點,明明是早上 8 點半才開門派号,結果 7 點鍾開始就有人在門口排隊;
開戶需要預約的銀行,等上一兩個星期太正常,像彙豐銀行,開戶預約更是已經排隊到了一個月之後;
有網友分享在香港開戶的經曆," 排隊 7 小時,号碼條都被磨舊了 ";
還有人壓根都不知道自己是來存港币還是美元,隻是在網上看到兩地驚人的利差就帶着一百萬過來了;
甚至還有來自東北和江浙滬的人專門打 " 飛的 " 隻爲了開戶存錢,大早上去,下午就回來了……
什麽購物天堂,港島風情,多元文化,都先一邊去,搞錢才是要緊事。
看到了洶湧而來的内地客戶,香港銀行們接連公告延長營業時間,增派人手,有的分行更是開足 7 天,方便服務内地客戶。
一些聲稱可以代辦開戶的中介,更是把廣告打到了直通巴士及接近羅湖關口的深圳地鐵站,以及舉行亞運會的杭州公交車上面,不放過任何一個潛在客戶。
瘋狂的開戶潮背後,是内地和香港不斷擴大的存款利差。
港币是和美元挂鈎的,所以美聯儲連續加息了快兩年時間,基準利率已經從 0% 上升到了 5.75%,港币的利率也自然要往上走。
以半年期定期存款爲例,其港元定期存款最高年化利率在 3.8%~5.1% 不等。部分銀行還給高淨值客戶給出了 7% 到 8% 的存款利率,或者是高達 12% 的短期存款利率。
除了港元産品,各大銀行還有美元産品,年化利率 3.7%-4.2% 不等,起存金額要求也各不相同,有的隻需要 1000 美元,有的則需要不小于 10 萬港元的等值美元。
反觀内地,爲了刺激經濟複蘇,央行接連降息,存款利率也一路走低,國有行和部分股份行半年期定存利率基本已降至 2% 以下。即便是通常利率高于大行的中小銀行,現在也基本找不到 3% 以上的産品,全面轉入 "2 時代 "。
也就是說,現在到香港銀行存錢,最高的利差可能是内地銀行的 2 倍以上!
花同樣的時間,用同樣的本金,隻要動動身跨境來存個錢,就能多拿 2 個點的收益,順便還能旅遊觀光一下,真的挺香的。
有人可能會覺得,多賺 2 個點聽起來好像不算什麽。但你想想穩了十年的大 A,涼了半截的房子,再看看這些年時不時就暴雷的理财、信托、P2P ……人活一輩子,老了想把錢放在安全一點的地方似乎都成了奢侈,這時候多出來的 2 個點收益,簡直像是在發光。
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
受到國内外環境的影響,今年人民币兌美元已經貶值了 10% 以上,配置一些人民币以外的資産,對沖風險,顯得尤爲重要。
這就能解釋爲什麽今年南下香港的内地人當中,除了開戶存款的,還有爆買黃金的,還有趕緊買個相對更便利的香港保險的,一些人還看上了香港身份這塊好跳闆。
和赴港開戶存款相比,買香港保險的大陸客戶更着眼于長期的收益和穩定性,而不是短期的存款利差。
說白了,無論是買什麽,其實都是在爲自己的财富尋找一條更具确定性的新出路。幸好,背靠内地,挂鈎美元,中西通吃的香港,爲内地居民還留了一個相對便利的出口。
其實,在這兩支浩浩蕩蕩的一南一北的隊伍旁邊,還有一支隊伍被許多人忽略。
遊客終于重新回到澳門了,而且的确在富麗堂皇的澳門賭場裏下注了。
澳門特區政府治安警察局最新數據顯示,8 天假期(9 月 29 日至 10 月 6 日),澳門入境旅客共 93.1 萬人次,日均約 11.6 萬人次,其中内地遊客 70.9 萬人次,日均超過 8.8 萬人次,漲幅接近 3 倍。
而根據花旗 ( Citi ) 的估算,澳門整個 10 月的博彩收入将會達到 24 億美元左右,回到疫情前的 7 成水平。
這支隊伍,既是在享樂,也是想搏一個未來。比起今年的買彩票熱潮,這顯然刺激得多。
不過,不管是北上享受生活,還是南下尋求出路,歸根到底都隻是想找到一種内心的确定性。畢竟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2% 的利差也一樣。
不求暴富,隻求安穩,成了當下的生活哲學。讀懂熱錢的流向,順勢而爲。
參考資料:
海外掘金:什麽信号?三支隊伍,正在排隊湧入香港,馬唐
2023 年過半,充滿不确定。智谷盡全力幫助你找到有确定性的方向、趨勢、研判。
智谷趨勢内部研判從 2021 年起,堅持每周的萬字調研和研究,濃縮出高标準的的内部研判。每周一篇,穿透資訊噪聲,直達本質的财富信号。
我同事費心思把過去有價值的68 條研判整理出來了,現在饋贈給一直支持我們的老讀者,加我領取,通道隻開放 2 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