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母親節。
常常說,做母親是女人的第二次「重生」。
母愛是本能,但并不是每一個人天生就會當母親,大家都是在跌跌撞撞中打拼成長。
今天給大家甄選了一個媽媽的故事。
可能有朋友看過這個故事,但相信還是會有很多媽媽,能在這個故事裏,看見自己淚水和歡笑。
寫在這一年
昨天是寶寶一歲的生日,娃突然甩開我的手自己走了幾步,這可把我給樂壞了。
「寶寶一小步,媽媽一大步」,看着寶寶蹒跚學步,唏噓萬千,不久前還在懷裏隻會吃喝拉撒睡的萌軟的小怪物,終于,踏出了他自己人生的第一步。
晚上早早哄睡寶寶,我給自己來了一杯冰可樂,翻看着手機裏寶寶從出生到現在的相片,回想有娃後的這第一年,心酸夾雜着欣喜,敬自己一杯,成爲了一個不算優秀但合格的媽媽。
月子裏的抑郁
差點兒把我逼瘋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回想起這一年最困難的時候,要數産後那段抑郁的時光,大大超越了分娩的疼痛。
産前我曾無數次幻想,當我看着天使般安睡的寶寶時,會把自己母性的光輝變成一道閃電,照亮所有朋友圈。
萬萬沒想到,從産後回家,就開始了昏天暗地的日子。
寶寶月子裏患了紅屁股,每天都要抱着娃用白熾燈湊近烤幹,胳膊都累的擡不起來……
小家夥每隔 2 個小時就要吃奶,夜裏娃嗷嗷哭醒的時候,永遠都是我咬咬牙起來換尿布,而孩子爸爸還在一旁打着呼噜……
如此周而複始,每一天我都睡眠不足身心俱疲,甚至瀕臨崩潰。
一次我向老公訴苦的時候,他居然「理性地分析」:
孩子哭是不是沒吃飽,你的奶水不夠麽?
剖腹産的傷口劇烈疼痛,一旁的小家夥又一次把自己哭醒。
那一瞬間,我終于忍不住,嚎啕大哭,娃哭得多厲害,我比娃哭得還厲害,積累已久的情緒爆發。
老公在旁邊怔住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後,我們娘倆哭了快 20 分鍾才結束……
其實回想起來,老公的話說其實沒有任何指責的意思,我的崩潰,是因爲我疲憊和情緒積壓,到了一個臨界點。
那次大爆發後,我和老公溝通了很久,他終于理解了我的「矯情」,開始分擔帶娃的工作。
很慶幸,我後來被閨蜜拉入了幾個媽媽群,大家都是同道中人,我終于有了情緒傾訴的出口,慢慢地,這段日子終于走了出來。
爲實現全母乳
我擠奶擠到暈厥
奶水不足一直是我的一個遺憾。
我是第三天才正式下奶的,寶寶出生後足足餓了 48 小時,夜裏護士查房的時候他必被點名,說整層樓就他哭得最厲害。後來給喂益生菌的時候,那麽苦的藥,一放到他嘴邊,「嗖」地一下就全喝進去了,畢竟餓啊,連藥都拿來充饑了。
沒有辦法,禁不住老人的壓力,給寶寶喂了奶粉。
摸着寶寶軟綿綿的「糧倉」,我心裏真的很難受,下定決心拼命追奶,實現全母乳。
一開始聽說擠得越多奶越多。
所以月子裏,每天晚上我都會先喂奶,再用吸奶器吸半小時,胸部都感覺麻木不是自己的了,直接擠奶擠到血糖過低暈了過去,又是吃東西又是喝糖水,這才緩過來,而拼命擠奶導緻乳房淤青,更是緩了一個月才慢慢好轉。
後來咨詢了醫生,才知道追奶的關鍵是頻繁喂、喂夠時長,寶寶的吸吮,比任何吸奶器都要好。
于是,寶寶一哭,就被我強行抓過來喂奶,甚至魔怔到了定時喂奶:明明寶寶還在睡覺,或者吃着奶就睡着了,也非得用彈腳心、揉耳垂,甚至揉塑料發出刺耳聲音等辦法給弄醒了,好讓他吸夠 20 分鍾。
這一來,感覺娃已經挂在我胸前了,甚至他睡着的時候還含着乳頭——直接導緻我乳頭皲裂,一邊喂奶一邊疼的我咧嘴,咬着牙繼續。
終于,在産後第 47 天,成功實現全母乳。
被哄睡支配的恐懼
難熬的每一夜
寶寶 3 個月開始,各種睡眠問題接踵而來。
一抱就睡、一放就醒,真是把我給吓怕了,每次放到床上之前都像懷裏抱着個定時炸彈一樣。
然而不久後,我發現了一招絕活:奶!睡!
我知道奶睡不好,但是起碼我能躺着喂奶,能休息,還能毫不費勁就能把寶寶哄睡。
爲了眼前輕松的苟且,獨立入睡的詩和遠方?呵呵,離我太遙遠,不敢奢望。
寶寶每天夜裏頻繁醒來吃夜奶, 5~6 次,6 個月體檢發現身高體重發育都不達标時,我才從奶睡的美夢中驚醒,開始了痛苦的哄睡曆程。
家裏有個天使般睡眠的寶寶是怎樣的體驗,我真的不知道,但家有睡渣的苦,我能聊一天一夜不帶重樣的。
● 從唱着搖籃曲,邊搖邊哄睡,到開着搖籃曲和白噪音,邊搖邊抖邊哄睡;
● 從輕柔的助眠曲,到節奏強烈的搖滾樂,回想起來大概是把娃抖暈才睡着的;
● 從我在家跳舞數數哄睡,到我老公看不下去,把他固定在安全座椅上,大半夜在四環上勻速開車哄睡……
沒有我沒做過的,隻有你沒想過的。一句話,每個睡渣的媽媽都是小仙女,畢竟每天都吊着一口仙氣活着。
直到後來我查閱了無數資料,也請教了很多過來人。
從尿布是否幹爽、是否想要抱抱、是否饑餓、是否太熱太冷、是否還不困、是否有嗝還沒拍出、是否光線太強烈等多個因素一一排查,尤其是建立起固定的吃睡規律,并注意觀察寶寶自己的表達和反饋,終于變成了現在的陪睡。
雖然寶寶現在還無法完全獨立入睡,但我能一覺到天亮,真的,已經很知足了。
養娃的每一天
都是一場「打怪升級」
從懷孕到生娃,經曆了各種打怪升級。
最怕的就是樓下熱心的各位大媽「前輩」,每次遛娃見面都是各種過招拆招。
「你家孩子太瘦了,我們那會兒啊,三個月就給孩子添輔食了」、「孩子都半歲了,你怎麽還在喂母乳啊」、「早該換奶粉了,比母乳有營養多了」、「甚至哎喲喂,這小家夥可愛的,來讓我親親」,正說着就要和孩子嘴對嘴地親一下……
懶得和對方掰扯,每次都是遠遠看見就趕緊抱娃繞走着:惹不起,我躲得起還不行麽!
家裏的長輩,雖然一開始同意在育兒方面主要聽我和我老公的,但時間一長就開始抱怨。
要麽給寶寶偷偷喂水說寶寶太熱,要麽偷偷抱着寶寶開始把屎把尿,要麽一直指責紙尿褲太花錢,容易捂着男孩的小雞雞,給孩子穿上他們準備好的開裆褲……她們覺得,你當年就是這麽養大的,現在這樣做也不會有錯。
幾乎每一天,都要爲這些育兒理念的沖突頭疼,各種說道理搬事實。當孩子生病時,各方面的矛盾就容易集中爆發。
有一次孩子高燒到 39.8 ℃,姥姥姥爺堅持要求立刻送醫院,奶奶爺爺買來了一堆複方感冒藥。
我和我老公心裏也不停打鼓,但是仔細觀察寶寶并沒有其他異常,于是先在家觀察護理。當晚,寶寶倒是睡了一整夜,我倆夜裏起來 5 次給他量體溫,還喂了退燒藥。
終于,三天以後寶寶燒退出疹,可以确認是幼兒急疹,這場「如何處理生病的寶寶」的争論才算告一段落。
雖然和老觀念的鬥争很累,但随着育兒知識的積累和增長,爲娘的也越來越淡定。
有時候也會被「旁邊的聲音」動搖或帶偏,但我最終領悟,相信自己的直覺,堅持自己,比什麽都重要。
我得到了我的娃
也基本丢失了自我
年末的時候總會忍不住會想過去,這一年,娃從呱呱墜地到能對我哭對我笑,一個小生命就這樣在我的人生中紮根。
當然,失去的也很多,最多的就是自我。
這句話不敢大聲說,當母親的第一年,哪兒還有自我的權利?
好多次了,朋友們集體去演唱會、去旅遊,舊友們約飯、聚會、玩桌遊,居然沒有一個人主動邀請我。我低下身段問你們原因還不行嗎?得到的答複基本是這樣的:
你帶孩子一定很忙吧,約你肯定也沒空的!
最近特别想吃辣,怕你喂奶不能吃辣,孩子當然也沒法吃辣吧!
和我關系密切一點的朋友,說得更直接:
吃完飯大家都等着去看電影、玩桌遊、繼續逛街,你抱着午睡的孩子坐在那一動不動兩個小時,太浪費時間了。
我們聊的電視劇你都沒看過,還總是催我們也趕緊生娃,分分鍾要友盡。
不知不覺中,我竟然變成了 24 h × 7 天圍着孩子轉,絲毫沒有私人時間的「可悲媽媽」……
冷靜下來思考了很久,這樣下去可不行,孩子終究要長大,我呢?怎麽重歸自己的生活?
在老公的支持下,我開始嘗試和寶寶「短暫的分離」,從單獨下樓買菜開始,逐漸拉長給自己的時間,直到現在,每周都有半天可以約朋友喝下午茶。
雖然有時候也會被「突發事件」喚回家,但總歸是一個好的開始。
有時候其實我也會後悔,多麽想變回之前四海八荒的自己,我也認真思考過,我爲什麽要選擇做母親?是爲了以後有孩子能防老?是爲了讓全世界都認可?
我想了很久,有了這個答案。
我不需要孩子的感激,更不需要全世界的認可和點贊。
成爲母親,讓我找到了這個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一個堅韌、堅強的自己。
希望明年,我能變得更好。
最後祝媽媽們,母親節快樂!
本文專家
湯維
合作專家
育兒研究咨詢師
北師大環境經濟學碩士
策劃制作
策劃:蘭蘭
監制:大力、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