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新聞《潛望》 特約作者 陳方
2007 年 10 月 27 日,素有 " 股神 " 之稱的沃倫 · 巴菲特造訪中國大連,準備參加 IMC 國際金屬切削公司的開幕式。
據巴菲特回憶,剛進酒店房間還沒到 5 分鍾,就有兩名男子沖進他的房間。巴老爺子當時就懵了,還沒回過味來,兩個男的就開始給他量尺寸,然後掏出一個本子,裏面有各種樣闆和面料,對巴菲特說:" 選一套西裝吧!"
巴菲特根本不知道這是幹啥,但衣服做好後,他發現非常合身,于是大加贊歎。這家做西服的上市公司從此成爲巴菲特的心頭好,巴老爺子曾公開推薦過,公司股價也因此創下曆史最高點。
這個故事被記錄在 2009 年的國外知名媒體上。給巴菲特做西裝的公司叫大楊創世,如今已經淹沒在資本市場中,被圓通速遞借殼了。但當年的故事仍然讓人津津樂道,背後的關鍵人物,就是素有 " 中國巴菲特 " 之稱的趙丙賢,2000 年時大楊創世 IPO 的主要推動者。
自從 2007 年與巴菲特見面後,趙丙賢就癡迷上了這位世界 " 股神 ",自诩爲巴菲特門徒。
多年以來,被稱爲 " 中國巴菲特 " 的有很多人,包括高瓴資本的張磊、買下 2.8 億元雞缸杯的上海巨富劉益謙、複星集團董事長郭廣昌、步步高老闆段永平等等。但隻有趙丙賢是 " 正宗 " 的,因爲上述外媒在報道時提到了他,并稱呼他爲中國的 " 巴菲特 · 趙 "。
但是在中國的資本市場,被稱爲 " 中國巴菲特 " 的投資家似乎運氣都沒巴菲特那麽好,而 " 巴菲特 · 趙 " 的好運則在 2023 年暫時落幕。11 月 6 日晚間,沃華醫藥(002107.SZ)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長兼實際控制人趙丙賢被采取留置措施,配合監委機關協助調查。
或因牽連舊案協助調查
據界 / 面新聞報道,趙丙賢實際于今年 7 月上旬被留置。此前趙丙賢一直在香港,最近一次回到内地後想離開,發現被邊控,随後不久被調查留置。
有從事私募投資的知情人士則告訴騰訊新聞《潛望》,趙丙賢是被前妻舉報的。上半年就已經有舉報的風聲,事情應當是涉及十多年前做資本運作時候的幾家上市公司。因爲有官員被查落馬,才牽連到趙丙賢。
不過該說法目前尚未獲得前妻陸娟一方證實。
但趙丙賢的離婚案的确是資本界的一樁公案。2010 年初,趙丙賢的妻子陸娟以家暴、丈夫有外遇爲由,起訴趙丙賢要求離婚,并提出分割 20 億元家産。但趙丙賢拒不出庭。
陸娟曾在 2010 年 11 月大鬧趙丙賢創辦的中證萬融公司,想要搶走公司保險箱。後來陸娟又讓兩人 10 歲的兒子起訴趙丙賢,要求趙承擔探視和撫養義務。想讓法院判趙丙賢 " 常回家看看 ",陸娟或是想借此快速了結此案,拿到财産。
沒想到的是,這件神奇的離婚訴訟久拖不決。直到今年 6 月,北京通州區人民法院才對雙方離婚後财産分割做出一審判決:中證萬融股權平均分割。
據媒體過往報道,陸娟稱自己是和趙丙賢在上世紀 90 年代初期一同炒股賺到了第一桶金,她自然也不是一般人物。
目前,中證萬融持有沃華醫藥 50.27% 股權。趙丙賢持有中證萬融 80% 股權,并擔任公司董事長和法定代表人,陸娟持有中證萬融 20% 的股權,未在公司任職。如果按法院判決兩人平分中證萬融的股權,相當于陸娟拿到沃華醫藥 25% 左右的股份,将會大大影響沃華醫藥的股權和治理結構。
趙丙賢不接受這樣的判決結果,提起上訴。目前二審結果還未做出。但就在這個當口上,趙丙賢因涉案被留置,事情就變得微妙起來。
上述知情人士介紹,趙丙賢資本運作過的公司非常多,如羅萊家紡、廣電電氣等,背後關系都很複雜,外界也難以了解其到底觸碰了什麽事情。不過應當屬于配合調查性質。
沃華醫藥雖然在公告中明确表示趙丙賢留置一事與公司的經營業務無關,但股民無疑是這一系列事件中受影響最大的群體。
" 資本運作高手 " 已成往事
" 資本運作 ",這是一個近年來都少有聽到過的名詞了。如果不是沃華醫藥發布的公告牽扯出來背後那麽多故事,恐怕都很少會有人提起這個詞。
十多年前,中國資本圈裏活躍着一批 " 資本運作高手 ",說白了,就是如何利用最低的成本把公司包裝上市,實現财富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值。
趙丙賢最得意的一筆交易,就是 2000 年時以個人身份出資 500 萬元入股同仁堂科技,拿到 500 萬股原始股,成爲公司第二大股東,并推動同仁堂科技到港交所上市。從現在的角度看,趙丙賢拿到 " 廉價籌碼 " 的對價,就是扶持公司上市。
如今信息交流通暢,壁壘逐漸消失,赴港上市難度大大降低。但在當年,有一個熟悉資本市場的人物或者團隊加持,對一個公司 IPO 來說非常重要。這就給了熟悉資本市場的 " 資本運作高手 " 們很大的施展空間。
2000 年 6 月,趙丙賢以 1199.7 萬元現金控股了濰坊中藥廠,并推動其登陸當時的 " 二闆市場 ",也就是現在的創業闆,這就是今天的沃華醫藥。
當時趙丙賢認爲,中藥毛利率非常高,淨利率能達到 20% 左右,是個非常穩健的行業。另一個原因他沒說,那就是中藥企業偏傳統,當時除了雲南白藥等少數幾家企業之外,很少有上市 IPO 的打算,這就給了趙丙賢一個機會。
在拿下沃華後,趙丙賢又先後将西安世紀盛康、貴州長生藥業、遼甯康辰藥業、南昌濟順制藥、通化衛京藥業、雲南騰藥制藥 6 家中藥企業納入旗下。他的中證萬融也改名爲中證萬融醫藥投資集團。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又是一個 " 德隆系 " 一般的故事。
但在這一系列收購完成後,中國醫藥市場環境快速轉變,新一輪醫改倡導醫療控費,中成藥院内銷售受到嚴重沖擊。大企業尚且能轉型做 " 大健康 " 産品,中小企業不少都遭遇關門的命運。趙丙賢收下的這些中藥企業已經很難得到市場認可,失去注入上市公司的機會。
過去十多年裏,金融與實業、資本與資源,各種對接各種勾兌,這其中誕生了不少 " 投資教父 "、" 并購之王 ",但暗藏了多少黑幕和肮髒,恐怕隻有當事人自己心裏清楚了。
2002 年底的一場年會上,幾位 " 資本運作高手 " 曾坐到了一起。當時還叫 " 趙炳賢 " 的趙丙賢,和種甘草發家的億利集團王文彪、信中利董事長汪潮湧、海星集團創始人榮海等同台坐而論道。
幾位大佬都是當時中國 " 資本運作 " 響當當的代表人物,讨論的話題是在 WTO 背景下金融領域開放後,民營企業如何進一步切入金融行業,由實業家變成金融家 ……
隻不過這幾位的命運都不太好。榮海的上市公司星海科技早在 2007 年就因資金鏈斷裂賣給了格力,成爲現在的格力地産;汪潮湧 2021 年因職務侵占被刑事拘留,随後信中利屢次淪爲失信被執行人;王文彪也是頻繁被限制高消費。
趙丙賢被留置,隻能算是時代洪流中的一個小小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