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智行駕道
最近一段時間,蘋果的日子并不好過。
3 月 4 日,蘋果被歐盟處以 18.4 億歐元的罰款,理由是該公司在音樂流媒體服務方面存在反競争行爲,違反歐盟的反壟斷法規。
不久前發布的 Apple Vision Pro 也面臨出師不利的境地。根據新聞網站 Cult of Mac 對社交媒體 X 用戶進行的調研,結果顯示有 45% 購買 Vision Pro 的用戶表示将退貨。
當然,蘋果最大的新聞大概還是屬于 " 放棄造車 " ——這條消息不僅刷爆了整個科技圈,也讓 " 蘋果汽車 " 成爲蘋果公司曆史上最大的 " 爛尾 " 項目。
據報道,在造車的十年間,蘋果總共投入了超過 100 億美元(約 720 億人民币),并且爲該項目申請了衆多專利。如今放棄造車,曾經的投入難道就都打水漂了?
蘋果是一家非常善于挖掘技術潛力,或是爲了新産品提前布局新技術的公司,例如 Vision Pro 上的激光雷達(LiDAR)早幾年就被 iPhone 和 iPad 所使用。
因此,蘋果汽車雖告一段落,但曾經積累的技術很可能會以新形式出現在其他産品上。
CarPlay:蘋果汽車的精神延續
2014 年,蘋果開啓泰坦項目(Titan),正式步入造車領域。雖然蘋果汽車從未公開亮相,但蘋果汽車的靈魂——系統軟件,其實大家都見過了。
在泰坦項目啓動的同一年,蘋果推出了 CarPlay,正式進入車聯網領域。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CarPlay 都是外界唯一能把蘋果與汽車聯系在一起的産品,因此其 UI 設計、功能更新等往往被視作是蘋果汽車的預演。時至今日,随着蘋果汽車被砍,CarPlay 也成爲了蘋果生态在汽車行業的唯一武器。
對許多車機還不完善的電動汽車,抑或是隻有一塊簡單屏幕的燃油車來說,支持 CarPlay 是最簡單地提升車輛智能化的方式。尤其在美國市場,支持 CarPlay 幾乎成爲了一輛車最重要的智能化功能。
用蘋果在 2022 年 WWDC(蘋果全球開發者大會)上的原話來說就是:在美國,CarPlay 的車型滲透率是 98%,有 79% 的美國消費者表示隻會買支持 CarPlay 的車型。
而在國内,得益于新能源汽車普及率較高,不少車型的車機已經相當實用,因此 CarPlay 的存在感并不算高。但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亮相還未正式發售的小米 SU7 同樣支持 CarPlay,并且其後排屏幕還可以連接 iPad,足以見得蘋果生态在國内依然有很強的影響力。
今年 1 月,開發者 Steve Moser 深挖了蘋果發布的 iOS 17.4 Beta 1 更新,在代碼中發現了下一代 CarPlay 的 8 款全新應用程序。彼時,有業内人士認爲其中部分功能也可能出現在蘋果汽車上。
例如 Auto Settings(汽車設置)App 可以讓用戶管理已配對的 iPhone,并調整車輛設置;Car Camera(汽車攝像頭)App 可以顯示車輛的後視攝像頭畫面;Charge(充電)App 可顯示汽車剩餘電池電量、充電狀态、電池預估充電時間等信息;Climate(溫度)App 能控制車輛的空調系統,例如溫度、風力大小、加熱座椅、加熱方向盤等。
雖然這些功能在目前國内新能源車型上已經相當常見,但對美國以及其他燃油車仍占主體的市場而言,CarPlay 的這些新功能依然具有相當的實用性。并且,無論蘋果汽車會不會誕生,它們都是一輛電動汽車所需要的基礎功能之一。
CarPlay 越好用,越能吸引用戶,也就越能讓蘋果生态延續至汽車上,盡管蘋果自己不造車了。這可能也是爲什麽十年來蘋果對維護、更新 CarPlay 如此上心的原因。
但 CarPlay 的危機也不是沒有,去年 4 月通用汽車宣布,将在其即将推出的電動車中取消 Android Auto 和蘋果 CarPlay,通用希望通過自有的操作系統來打造電動車革命,并與特斯拉等競争對手展開競争。
在車企對車機和智能座艙越來越重視,且開始逐漸自己把控 " 靈魂 " 的時候,很難說 CarPlay 到底還能走多遠。
Vision Pro:蘋果汽車的 " 遺腹子 "
除了軟件,蘋果在硬件上的許多技術也能得到延續。
2018 年,蘋果發布了一份名爲《十年專利:蘋果爲下一代自動駕駛汽車展示令人難以置信的 VR 體驗系統》的報告,其中首次涉及了虛拟現實相關的專利申請。公開查詢到的專利有:" 增強虛拟顯示技術 "、" 沉浸式虛拟顯示技術 "、" 增強的虛拟儀器技術 "。
彼時,距離 Vision Pro 的正式亮相還有五年,外界對蘋果虛拟現實設備的猜想還很模糊,而蘋果在報告中也指出該技術的應用場景在于汽車。
蘋果在專利内容上稱,在 VR 技術加持下,人們可以在汽車駕駛時工作、閱讀、甚至遠程開會,也可以通過調整虛拟環境來減輕暈車。
2021 年 5 月,蘋果一項名爲 " 隐藏式使用者界面 " 的專利浮出水面。這項專利顯示,蘋果汽車或許會将所有的觸控界面都隐藏起來,或者運用新技術,讓其變爲 " 透明 ",隻有當使用者接觸到界面時,那些 " 透明的材料 " 才會亮起,變成可操作的觸控屏幕。同時,啓動開關後,一些隐藏的攝像頭還可以将車輛信息投影在駕駛室内,讓駕駛員第一時間了解到最爲詳細的信息。
而針對暈車的人群,蘋果甚至還申請了一個叫作 " 實景 VR 防暈車浪 " 的專利,讓暈車人士在車内戴上特制的 VR 眼鏡,這樣便可像在沙發上看書一樣。
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蘋果并沒有推出 VR 産品,而是發布了更具創新性的混合現實産品(MR)Vision Pro。而上述功能,例如信息投影、實景 VR 等虛拟現實功能已經出現在了 Vision Pro 上。顯然,它們在技術實現上大概率也存在共同之處。這也是過去蘋果非常擅長的技術整合——将技術泛用化整合進不同産品,往往會發揮不一樣的化學反應。
當然,許多汽車上的技術也與蘋果目前的産品存在較大區别,難以騰挪複用,例如自動駕駛等。
那些無法落地的專利
蘋果十年造車,自動駕駛都貫穿始終,如今放棄造車,與之相關的技術則很難融入其他産品。畢竟無論是 iPhone、Mac 還是 Vision Pro,它們都沒有輪子,不會自己移動,自動駕駛很難找到用武之地。
過去,蘋果爲迎接無人駕駛時代的到來,曾公布過多項相關專利。例如,在車身上,蘋果汽車将搭載各種具備感知功能的偵測器。其中有一種偵測器甚至是專門對着地面拍攝的,通過偵測地面狀況,調整輪胎的角度和方向,以降低車身振動頻率。
而在車内,蘋果也對車門和安全氣囊進行了改造。在蘋果的構想中,當車輛不再需要駕駛時,乘客是需要對面而坐的,因此安全氣囊将被設計在了車輛中間,而車門也成爲對開式,能夠自動控制的形式。
2019-2020 年,蘋果還分别獲得了多項汽車懸架專利。蘋果希望通過調整懸架的軟硬提升不同駕駛狀态下乘員的乘坐舒适度,甚至還能減緩乘員暈車的狀況、減少輪胎的磨損。此外,還有一項 " 主動懸架系統 " 專利——車輛在檢測當前道路狀況後,會主動調節懸架,讓車内乘員乘坐始終保持舒适狀态。
不過,這幾項專利的類似功能,已經被比亞迪雲辇車身控制系統等新能源車企實現。而随着蘋果放棄造車,此類技術大概率也将被雪藏,很難出現在其他蘋果産品上。
總而言之,在十年造車曆程中,蘋果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和時間成本,作爲一款獨立的産品,蘋果汽車顯然失敗了,但其留下的技術遺産,一定程度上也幫助蘋果挽回了些許損失。
雖然蘋果汽車不會再出現,但它的精神續作還會延續在蘋果的許多産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