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 會是全蘋果的希望嗎?
自從蘋果放棄使用英特爾芯片制造 Mac,轉爲 M 系自研芯片,蘋果便開啓 " 一年一芯片 " 的節奏。
全世界都關注蘋果在芯片上的動态,10 月 31 日早 8 點,蘋果開了一場 " 史上最短的發布會 ",此次發布會的重點就是 3nm 的 M3、M3 Pro 和 M3 Max,而新款 14 英寸、16 英寸 MacBook Pro 以及 24 英寸 iMac 成了 " 陪襯 "。
雖然制程上,M3 系列非常先進,但性能上,依然有 " 擠牙膏 " 之嫌,市場充斥大量批評的聲音。那麽,M3 有哪些信息值得我們關注?
01 3nm,姗姗來遲
在制程方面,蘋果終于用上了 3nm。
去年,蘋果 M2 因未用上 3nm 而被業界瘋狂吐槽。不過,蘋果僅介紹了基于 3nm 的信息,詳細信息未作披露。
根據台積電官方數據,其第一代 N3 制程對比第一代 N5,同等功耗下性能提升 10%~15%、同等性能功耗降低 25%~30%,邏輯密度提升了 70%,SRAM 密度提升了 20%,模拟密度提升了 10%。
但是,N3 的實際的性能、功耗、量産良率和進度等都未能達到預期,于是未來彌補這些缺點,台積電将希望放到了下一代 N3E 之上。
N3E 修複了 N3 上的各種缺陷,設計指标也有所放寬,對比 N5 同等功耗性能提升 15%~20%、同等性能功耗降低 30%~35%,邏輯密度約 1.6 倍(相比原計劃的 N3 有所降低),芯片密度約 1.3 倍。根據台積電最新披露的數據顯示,N3E 相比 N3 将帶來 5% 左右的性能提升。
目前來看,蘋果 M3 系列應該還是基于台積電 N3 制程工藝。當然,制程提升了,晶體管密度一定有所提升,而蘋果官方則介紹,M3 擁有 250 億個晶體管(比 M2 多 50 億個)、M3 Pro 擁有 370 億個晶體管、M3 Max 芯片擁有 920 億個晶體管。力大磚飛,照理來說,蘋果理應取得很好的性能。
蘋果也給出很好看的數字—— M3 系列芯片渲染速度與 M1 系列芯片相比最快可達 2.5 倍,高能效核心比 M1 中的相應核心分别快 30% 和 50%,神經網絡引擎也比 M1 系列芯片快 60%。
但可别被蘋果 " 騙了 ",蘋果這次 " 挖了個坑 "。要知道,這樣的數值對比的是 M1 系列,并非 M2 系列,如果帶入到 M2 系列上,M3 系列整體提升幅度在 10%~20% 左右,隻能算常規升級。
02 還有誰沒蹭 AI 熱點?
在硬件方面,蘋果開始不斷追趕 AI 熱點。
當然,不論如何,Mac 依舊 " 金貴 "。iMac 隻有 M3 一種标配處理器,基礎版擁有 8 核 CPU、8 核 GPU、256GB 硬盤和 8GB 内存,起售價 10999 元,配備 10 核心 GPU 和 512GB 硬盤的版本,售價 13999 元。14 英寸配備 M3 處理器的 Macbook Pro 售價 12999 元,配備 M3 Max 處理器的版本最高價格 26999 元。16 英寸版本隻有 M3 Pro 和 M3 Max 兩個處理器版本,起售價 19999 元,最高 31999 元,支持多項選配。
M3 系列整體變化對比,圖源丨愛範兒
中央處理器(CPU)方面,根據蘋果官方信息,M3、M3 Pro 和 M3 Max 對架構中性能核和能效核均進行了優化,其中性能核比 M1 快 30%,比 M2 快 15%;性能核比 M1 速度提升最高達 50%,比 M2 提升達 30%。
圖形(GPU)方面,一個亮點是引入了動态緩存這個新技術,另一個亮點是加入了硬件光線追蹤。官方稱,M3 系列渲染速度與 M1 系列芯片相比最快可達 2.5 倍。當然,這些技術早在芯片界流行已久,也不是特别新了。
内存架構方面,M3 系列采用定制封裝的統一内存池,說白了,就是計算時能夠訪問同一數據,其容量最高可達 24GB(M3)/36GB(M3 Pro)/128GB(M3 Max),加大内存主要是爲了迎合 AI 大趨勢,可讓 AI 開發者運行包含數十億個參數的規模更大的 Transformer 模型。
媒體處理引擎方面,M3 既爲 H.264、HEVC、ProRes 和 ProRes RAW 幾種最常用視頻編碼支持加速,還首次支持 AV1 解碼。
神經網絡引擎方面,M3 系列把它加強了一些。現在,AI 是全世界市場最大增長點,甚至流傳出一句 " 不做 AI,就會被淘汰 "。根據官方介紹,新的神經網絡引擎比 M1 快 60%,比 M2 快 15%,而蘋果列舉了 Topaz 和 Adobe Premiere 兩個例子。此外, 爲了加強 AI,蘋果最近幾年很下力氣,不僅加大招聘力度,也并購了許多初創公司(自 2018 年起收購 20 多家),同時謹慎地開發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 Ajax。
2018 年起蘋果收購 AI 相關公司案例不完全統計,圖源丨集邦資訊
蘋果做 AI,憑什麽?與其它智能手機相比,蘋果擁有龐大的付費訂閱用戶基礎,更有能力實現大語言模型服務的訂閱盈利。
2023 年 8 月,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在 Q3 财報中強調,蘋果的訂閱服務,包括 Apple Arcade、Apple Music、iCloud、AppleCare 等,已經實現了創紀錄的收入,并積累了超過 10 億的付費用戶。而在最近,蘋果在 " 服務 " 收入的貢獻還在不斷增加。
03 蘋果式對比,又來了
有媒體發現,蘋果這一次,又使用了慣用的 " 伎倆 " ——即與早年的 Intel 芯片相對比。
24.7 倍!13.1 倍!再看 MacBook Pro(Intel Core i7),都快差幾百倍了。每一次,蘋果的對比都是讓人吃驚的,但要知道,英特爾都已經被蘋果 " 遺棄 " 多久了,三年了,英特爾芯片早就變天了,這樣對比屬實有點不公平。
實際上,蘋果早就是 " 混淆視聽 " 的慣犯了。在 M2 發售之際,就有外媒發現,蘋果許多數據對比對象竟然是四年前的雙核酷睿 i5(Core i5-8210Y)。
對于這種套路,蘋果屢試不爽,這次也沒有放過貶低英特爾的機會。
很多關注芯片的人時常發現,蘋果是一個很會包裝的公司,而由此帶來的,是市場更多的聳人聽聞,包括 " 秒殺 i9"" 筆記本最強芯 " 等溢美之詞,但其實,蘋果的升級幅度并不大,從營銷角度上來看,蘋果赢了。
04 消失的 M3 Ultra
M3 Pro 和 M3 Max 兩種芯片,采用的是人們口中 " 膠水 " 的方式,用提高面積方式提升處理器性能,Ultra 則是直接将兩顆 " 粘 " 在一起的設計。
與此前爆料一緻,M3 Ultra 并沒有在此次發布會上揭曉。據稱,蘋果公司計劃在 2024 年推出一款高端的 M3 Ultra 芯片,該芯片将爲 Mac Studio 和 Mac Pro 等設備提供更強大的性能。
事實上,對于 Ultra 來說,UltraFusion 架構是關鍵。在 M2 Ultra 裏,兩塊 M2 Max 芯片被拼接在一起,使用的是便是 UltraFusion 架構。它是蘋果的定制封裝技術,使用矽中介層(interposer)将芯片與超過 10000 個信号連接起來,提供超過 2.5TB/s 的低延遲處理器間帶寬。
那麽,這個膠水又從何而來?答案在台積電,即台積電第五代 CoWoS Chiplet。
要知道,AI 起飛,英偉達被瘋搶,産生許多急單,CoWoS 産能被壓榨殆盡,世界都在加緊加大産能。
至于 M3 Ultra 被延期,或許可以理解成爲 " 膠水 " 不夠用了,這或許要看 " 台積電 " 臉色。
05 賣不出去的 Mac,蘋果獻媚中國
本次發布會,其中有一個值得關注的點,就是發布會時間從傳統的淩晨 1 點 ~3 點改到了早上 8 點。爲什麽蘋果突然這麽貼心?可能是因爲 Mac 真的賣不動了。
前不久,天風證券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發布報告稱,基于供應鏈出貨情況,預估 2023 年 Q4 蘋果 MacBook 同比下降 25%~35%。自返校日活動結束之後,蘋果新款 15 英寸 MacBook Air 的需求出現明顯減少,預估 2023 年蘋果 MacBook 出貨量爲 1700 萬台,同比減少 30%。
市場數據也證明了這一點,根據 IDC 數據,今年一季度,蘋果個人電腦出貨量同比下降 40.5%,成爲當季度降幅最大的公司。
蘋果公司 2022 财報顯示,Mac 的收入達到 401.8 億美元,約占其收入的 11%。盡管比上一财年增長了 14%,但今年銷量與 PC 行業的其他行業一樣放緩。
IDC 初步數據顯示,自 2020 年與英特爾分道揚镳、開始使用自己定制設計的芯片作爲機器的大腦以來,蘋果公司的 Mac 業務出現了複蘇,市場份額大約翻了一番,達到近 11%。
可以說,芯片是蘋果公司拯救 Mac 市場的 " 最終奧義 ",而現在,全蘋果的希望都放在了 M3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