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衆号:地球知識局
武夷山之水
作者:小貝
校稿:朝乾 / 編輯:金槍魚
每到春夏時節,互聯網上總會播報一種 " 清涼 " 的新聞,這就是很多城市市民,不辭辛苦,出門排隊打泉水的盛況。
在" 泉城 " 濟南,每年市民們都會在黑虎泉排起長隊;在杭州,跟随第一茬龍井的清香,市民擠到一個外地人不太了解的地方——虎跑泉打水,據說虎跑泉水加明前龍井,堪稱絕配;長沙的市民,則會去山清水秀、風景宜人的桃花嶺山腳下取水,消一消火爐的炎熱。
用虎跑泉水泡龍井茶被認爲是最佳的搭配
(圖:圖蟲)▼
不過,以上這些城市多是 " 就近取材 ",泉水就在繁華市中,或者周圍。隻有在閩北的武夷山區,每到新茶季,衆多茶客驅車幾十公裏尋遍武夷十八泉的盛況,讓這一儀式顯得更爲虔誠。
尤其最有名的一處永生泉,取水甚至要繞到山的另一面,因其甘洌清甜、久存不敗,被人們稱爲泡茶專用水,還有不少人取了水拿到市場上去賣。
武夷山,這座因岩茶而知名的山,同樣也因适合泡茶的山泉水而被茶客記住。那麽,深處偏僻山區的武夷山水,究竟有什麽魔力,能把茶客們吸引至此呢?
武夷山的岩茶聞名遐迩
也得益于武夷山得天獨厚的水土
武夷山之水,是怎麽練就的?
武夷山屬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豐沛。
再加上地質時期的 " 燕山 "、" 喜馬拉雅山 " 等等各種造山運動,使武夷山地區産生了不等量的斷塊擡升,形成了單斜斷塊山——在這種地貌形成的過程中帶出了大量的有利物質,豐富了土壤基質,有利于茶樹生長,因此武夷山以岩茶知名。
用山泉水泡出來的武夷岩茶,獨具 " 岩骨花香 "
另外,氣候與地質的雙重作用下,武夷山地區溪流綿延縱橫,就以南平市來說,其境内有大小河流 700 餘條。
豐富的河流,加上武夷山全年平均有雨日超過 157 天,年均相對濕度 78%,不僅滋養了原生性森林植被,也奠定了優良水資源禀賦基礎。正是由于這種優勢,武夷山能把水 " 留住 ",而不像一些地區因爲氣候變化而陷入枯水。
武夷山作爲中國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的案例
被寫進了生物課本 ▼
能夠留住水已然不易,留下好水就更難了。武夷山森林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擁有我國東南大陸現存面積最大、保留最爲完整的中亞熱帶森林生态系統。武夷山國家公園森林覆蓋率高達 96.7%,山區豐富的徑流都是降水經過原生性森林、濕地的調蓄和過濾而來,原生無擾。
自然界的水,實際上可以分爲兩種,一種是" 看得見 " 的水,這就是降水和地表水,另一種則是" 看不見 " 的水,即降水和地表水穿過天然落葉、表層土壤、花崗岩岩層下滲的地下泉水。
植物的有機部分、土壤、山石就是絕佳的水過濾材料
武夷山地下泉水主要爲基岩裂隙水和斷裂(構造)脈狀裂隙水。多雨量,又經豐富的植被,常年沖刷的花崗岩溶濾,武夷山泉水水量水質穩定,且含有适量礦物元素,目前已探明優質礦泉水 9 處,形成多達15.2 億立方米的地下水資源。
武夷山的山體就是一個天然的絕佳過濾漏鬥
爲人們提供源源不斷的活水(圖:圖蟲)▼
武夷山水與茶,也有自己的文化
水是武夷山的靈魂。九曲溪,又最能代表武夷山的水,它是武夷山脈主峰——黃崗山西南麓的溪流。三彎九曲,山挾水轉,水繞山行,在山上的茶和溪中的水之間,武夷山人發展出了一系列習俗和信仰。
盈盈一水,折爲九曲,乘竹排順流而下
可以一覽武夷山川的丹霞地貌之美
最典型的便是" 乘雷而摘,拜水而和 ",這是唐代孫樵記錄的武夷山茶鄉古樸的春茶采制儀式——乘着春雷的響起,把嫩綠的茶葉采摘下來;等待春雨飄灑,再把春雨收集起來,與蒸熟的茶葉進行攪和,制作出了珍貴的茶餅。儀式顯示出武夷山水與武夷山茶的奇妙融合。從這個儀式也可以看出,在武夷山人的心目中,水與茶同等重要。
等一場春雨,茶葉才有春天的味道
後來," 乘雷而摘,拜水而和 " 被發揚成一種" 喊山 " 儀式,并延傳至今。所謂 " 喊山 ",即在正式采茶前,茶農們在山間茶園齊聲喊" 茶發芽啰!茶發芽啰!"以響徹山間的呼喊聲祈願茶事順利、茶葉豐收。
喊山祈求茶神保佑茶事順利後
就可以背上茶籃,上山采茶了
而在曆史上的 " 喊山 " 場所,水的地位甚至可以說是 "C" 位,這是因爲喊山台的旁邊就是通仙井。千百年來的習俗傳承,印證了武夷山的水之于茶的重要性,就如同古語所說的 " 水,爲茶之母 "。
與古人經驗不謀而合的還有國内知名 " 水企 " 農夫山泉。其實早在 2016 年,農夫山泉就曾在全國範圍内地毯式搜尋适合泡茶的水。經過比對檢測,最終鎖定在了武夷山。
武夷山泉泡出來的茶,清透明亮
農夫山泉位于武夷山的工廠于 2020 年 3 月竣工投産,取水口位于大安源,從水源到工廠,僅引水管道就長達約 17.5 公裏。在農夫山泉遍布全國的 12 個水源地中,也隻有武夷山用于生産泡茶水。
通過現代化的生産工藝和商業力量,農夫山泉首次将原始天然的武夷山泉水運出了福建,賣到了全國,進一步提升了武夷山水在茶客圈的名聲。
大自然的搬運工從水源地搬運到各個角落 ▼
茶以山水爲上
究竟有沒有科學依據
不過,農夫山泉泡茶山泉水選定武夷山的故事,實際上引出了另一個問題,這就是喝茶爲什麽要用山泉水?這是怎麽興起來的?以及有沒有現代的科學依據?
其實,對泡茶用水的講究自古有之。晉代杜育在《荈賦》就曾提到水對茶性的發揮至關重要。
好的水,泡出來的茶看起來都更有韻味
到了唐代," 茶聖 " 陸羽遍訪山川,在《茶經》中甚至對泡茶用水做了分級,強調 "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意爲 " 泡茶時,首先是選擇山上的山泉水,其次是選擇大江大河中的水,再次是選擇幹淨的水井中的井水。"
武夷山上适合烹茗的山泉比比皆是
(圖:壹圖網 / 圖蟲)▼
宋代趙佶《大觀茶論》裏對泡茶好水是這樣要求的:" 水以清輕甘洌爲美,輕甘乃水之自然,獨爲難得 "。在古人看來," 水爲茶之母 "," 三分茶 , 七分水 ",是一個規矩,也可以說是一個經驗之談。
當然,古人對泡茶用水的評判更多是出于感受,并不了解山泉水之所以适合泡茶的原理,也缺乏科學量化的手段。
爲了深入研究這一問題,2021 年 7 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院、中國茶葉學會、浙江大學等單位專門制定并發布了國内首份《包裝飲用天然泡茶水》團體标準。
農夫山泉生産的泡茶水就取自武夷山▼
參考中茶所國家茶産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尹軍峰教授團隊的課題《飲用水中重要礦物質對沖泡茶湯品質的影響》,憑借科學實驗,首次總結了适合泡茶的水的生态指标、理化指标及技術指标。
通過實驗分析,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發現,武夷山的山泉水極純、極淨、極活、回味甘甜,契合了泡茶水經典的" 清、輕、甘、洌、活 "的标準。
嘗過不同的水泡的茶,才品得出個中滋味 ▼
在具體的指标方面,該團标指出,含有一定的礦物元素,溶解總固體小于 70 mg/L,電導率小于 100 μ S/cm ,且 pH 值小于 7.5 的天然水沖泡茶葉,茶湯品質更好,而礦物質濃度過高或者不含礦物元素的水都會影響茶的口感。
試驗覆蓋了不發酵、半發酵和後發酵的制茶工藝,這一标準基本适用于六大茶類,可以說是有關泡茶用水的基礎标準。
中國農科院的研究則表明,武夷山淡礦山泉水電導率爲 10-100uS/cm,符合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驗證的泡茶最佳用水的标準。
也就是說,古人對于武夷山水的經驗之感,原來并不僅僅是主觀感受,背後還蘊含着深厚的科學依據。
也難怪,清朝 " 性靈派 " 大詩人袁枚,在 1786 年秋天,不顧七十高齡,長途跋涉,遊覽武夷山,并發出了" 以武夷山頂所生,沖開白色者爲第一 "的感歎。
【今日福利】
春天到了,局長發福利啦!~截止 4 月 5 号 12:00,局長将随機挑選留言區的 5 位粉絲,每人贈送 50 元紅包!快來評論區留言吧 ~
END
擴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