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8 月 9 日電 ( 闫淑鑫 實習生 趙薇 ) 打着 " 我們不一樣 "slogan 的張亮麻辣燙,又一次卷入了 " 假肉 " 風波。
近日,有視頻博主爆料,在河北廊坊三河市一張亮麻辣燙門店以每盒 18 元的價格購買了 3 盒羊肉,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含有 " 豬肉和鴨肉 ",引發廣泛關注。7 日,張亮麻辣燙官方對此作出回應。
8 日,中新經緯以加盟意願者身份緻電張亮麻辣燙招商加盟熱線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加盟商可以自行采買部分食材,但僅限青菜、菌菇等時蔬或者是生鮮類食材。
" 假肉 " 是涉事門店自采食材?
7 日,張亮麻辣燙官方微博通報旗下加盟店 " 挂羊肉賣豬鴨肉 " 一事進展。
通報顯示,涉事加盟門店在 7 月間,以 25 元 / 斤的價格分 3 個批次購買羊肉卷總計 20 斤,并進行了售賣。經權威部門檢驗報告,該羊肉卷檢測出豬肉成分。
通報提到,基于門店是按照真羊肉市場價格購買的送檢食材,不存在知假售假的主觀故意,同時已主動将全部私自采買食材下架,故對涉事門店給予保留加盟資格,保證金全部扣除的處罰,請其他加盟門店引以爲戒。
張亮麻辣燙在上述通報中稱,此次事件給社會和廣大消費者造成了巨大影響,公司深表歉意。" 此次事件損害了消費者的權益,更對總部加盟門店的管理和運管提出了警示。作爲餐飲特許品牌方,對于監管不嚴造成某些加盟門店私自采買食材,我們承擔主要責任。"
加盟門店私自采買食材是否違反張亮麻辣燙的相關規定?
" 像湯料、調料、海帶、豆皮、凍品丸子等食材,需要從公司指定供應商處購買。凡是能夠達到統一配送标準的,我們都會有指定的供應商。" 上述招商加盟相關工作人員稱。
值得注意的是,該工作人員向中新經緯确認,羊肉等肉類食材,加盟商必須統一采購。
在張亮麻辣燙發布上述通報後,前述視頻博主公開回應稱,該事件絕非單店行爲,他送檢的三家店均存在羊肉摻假的情況,并質疑通報中 " 涉事門店不存在知假售假的情況 " 的說法。
8 日晚,中新經緯就上述回應聯系該視頻博主試圖了解更多信息,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複。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8 月 8 日,全國羊肉批發均價爲 64.25 元 / 公斤,約合 32.13 元 / 斤。以上述涉事門店購貨的 7 月 2 日、8 日、12 日查詢,全國批發均價分别爲 64.44 元 / 公斤、64.08 元 / 公斤、63.66 元 / 公斤。
超 5800 家門店如何管控?
在中國麻辣燙行業,張亮麻辣燙與楊國福麻辣燙齊名,兩者市場份額遠高于其他麻辣燙品牌。
據楊國福此前披露的招股書,2020 年,按商品交易總額計算,楊國福麻辣燙在中國麻辣燙市場中排名第一,2020 年商品交易總額達 49 億元,市場占有率爲 4.3%,餐廳總數爲 5238 家;排名第二的是一家于 2008 年創立的非上市麻辣燙餐廳,總部設在黑龍江哈爾濱,2020 年商品交易總額爲 46 億元,市場占有率爲 4.0%,餐廳總數爲 5200 家。
而這家非上市麻辣燙餐廳即張亮麻辣燙。官網信息顯示,張亮麻辣燙創立于 2008 年,隸屬于張亮集團,下轄 28 家分公司,目前連鎖店面數量超過 5800 家。張亮麻辣燙的總部也正位于黑龍江哈爾濱。
與楊國福一樣,張亮麻辣燙也以加盟爲主。數據顯示,在張亮麻辣燙直營店僅 100 餘家。
愈發龐大的加盟店體系,也爲張亮麻辣燙埋下了一定的隐患。
早在 2019 年 3 月,就曾有媒體報道,海南省海口市一消費者反映,自己在當地一家張亮麻辣燙用餐時發現,該店銷售的牛羊肉卷包裝上無生産日期、保質期及生産廠址等産品信息。當地食藥監執法人員現場調查追溯肉卷來源時發現,這些 " 羊肉卷 " 中的鴨肉含量達 60%,也就是 " 複合肉卷 ",比純羊肉每斤便宜 30 元左右。
另據北京市消協微信公衆号 6 月 16 日文章,2023 年 1 月以來,7 家張亮麻辣燙被北京市、區市場監管局通報存在食品安全問題。
在公司官網上,張亮麻辣燙稱 " 從源頭把控品質,以提供讓消費者安心享用的食材 "。
" 從被曝光的事件可以看出,張亮麻辣燙在供應鏈管理、加盟商管控等方面還比較薄弱,對加盟商的經營行爲缺乏管控。" 連鎖經營産業專家、和弘咨詢總經理文志宏在接受中新經緯采訪時表示。
廣東省食品安全保障促進會副會長、食品産業分析師朱丹蓬也曾提到,對加盟模式品牌而言,其内部管理和質量内控體系一般都不夠完善,加之很多加盟商爲了節約成本、盡快盈利,在人員的管理培訓和流程的規範化、标準化方面都不會全力落實。
文志宏指出,對于張亮麻辣燙來說,在後續發展中,如何對龐大的連鎖體系進行有效管控是其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張亮麻辣燙還需要進一步強化對加盟商的管控,強化加盟商的食品安全意識以及整個供應鏈的服務支持能力。" ( 更多報道線索,請聯系本文作者闫淑鑫:[email protected] ) ( 中新經緯 APP )
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責任編輯:常濤 李中元
作者:徐世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