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BT 财經
國内女性實現美妝自由,全靠國貨品牌崛起。
百年企業屈指可數,上海家化聯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 上海家化 ",600315.SH)就是其中一個。上海家化是中國民族化妝品企業中的領頭羊,這家企業從誕生至今已有超過 120 年曆史,也是中國僅有的 10 家百年企業之一。
作爲一家曆史悠久的老字号企業,上海家化盡管曆經滄桑,卻從未給人以 " 老态龍鍾 " 或 " 迂腐陳舊 " 之感。相反,它日益展現出年輕化的姿态與充沛的活力。無論是其品牌調性還是營銷創新,均能緊跟時代潮流,精準把握并迎合年輕消費群體的需求。其旗下的佰草集、高夫、六神等品牌,深受年輕消費者的喜愛與追捧。如今,上海家化已然成爲中國本土日化行業的領軍者,同時也是抗擊日韓美妝産品市場沖擊的重要力量。
說起上海家化的故事,可以說是一部中國女性的美妝史。受到鴉片戰争及戊戌變法失敗的深刻影響,産業報國的呼聲日益高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廣生行于 1898 年在香港應運而生,這便是日後備受矚目的上海家化的前身。自創立之初,廣生行便積極推出雙妹品牌,該品牌以花露水作爲市場切入點,并逐漸擴展至香水和美妝産品領域。至 1915 年,雙妹品牌已經擁有了豐富的産品線,并在市場上獲得了廣泛的認可。
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雙妹品牌的影響力極爲顯著,甚至受到了民國總統黎元洪的高度贊譽。進入 20 世紀三十年代,雙妹品牌更是嶄露頭角,與衆多國際品牌相抗衡,并成功成爲上海灘美妝界的翹楚,享有盛譽。
雙妹品牌于 1905 年進駐當時經濟最爲繁榮的上海,它承載着民國時期滬上獨特的名媛文化,巧妙地将東方風情與西方雅韻相融合,自創立之初便展現出了高遠的起點。憑借其卓越的品質與獨特的風格,雙妹于 1915 年榮獲巴拿馬賽會金獎,彰顯了其在國内外的卓越地位。
随着新中國的成立,人們的審美觀念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樸素之美逐漸成爲了社會的主流審美趨勢。在這一時代背景下,上海家化緊跟時代潮流,推出了新中國最早的護膚品—— " 友誼 " 與 " 雅霜 " 雪花膏。這兩款産品精準地把握了大衆對于高性價比功效産品的需求,迅速成爲了那個時代國人最喜愛的護膚産品,展現了上海家化對市場變化的敏銳洞察力和強大的創新能力。
改革開放後,随着外資品牌紛紛湧入中國市場,國人的審美需求得到了顯著提升,對化妝品的品質與種類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階段,上海家化迎來了其成長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其主打品牌美加淨,作爲上海家化曆史最爲悠久、知名度極高的大衆品牌之一,創造了中國日化史上的多個裏程碑:推出了中國第一瓶摩絲、第一支護手霜以及第一款洗護香波等産品。這些具有開創性的 " 第一 " 産品,在當時市場上引發了熱烈反響,成爲了備受追捧的 " 爆款 " 産品。
進入上世紀 90 年代後,上海家化積極探索并開創多個新領域。它以中醫中草藥爲特色,推出了中國首款功能性花露水——六神花露水,爲市場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此外,1992 年誕生的高夫品牌,作爲中國首個男士護膚品牌,其産品線覆蓋了護膚、護發、香水三大領域,滿足了男性消費者對精緻護膚的需求。同時,上海家化還延續東方文化經典,推出了以中醫中草藥爲核心理念的中高端化妝品品牌佰草集,進一步豐富了其産品線。面對激烈的海外競争,上海家化以中醫中草藥爲切入點,成功走出了一條差異化的發展道路,展現了其獨特的競争優勢。
随着新時代消費者趨勢變化,國貨美妝後來居上。數據顯示 2023 年以來中國化妝品保持快速增長态勢,尤其在出口東南亞和日韓方面,2023 年前 8 個月,中國化妝品對韓國的出口額同比上漲約 190%。數據預測,2023 年成爲國貨美妝大年,銷售額同比增速将達到 21.2%,市場份額達 50.4%,首次超過外資化妝品品牌。上海家化能否實現全球化布局,還要從财報拆起。
充滿磨難的公司曆程
在上世紀的中國人看來,上海家化就是國産第一的美妝品牌。六神、佰草集、美加淨、啓初……上海家化旗下的品牌無不爲國人所熟知,在這些老牌國貨的帶領下,上海家化于 2001 年登陸上交所,成爲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日化行業品牌。
上市前 10 年,上海家化的發展沒有特别值得書寫的部分,轉折來自 2011 年。
那一年平安集團花費 51 億元買下了上海家化的所有股權,掌權人葛文耀在後續經營過程中多次與大股東平安信托産生分歧,不到兩年的時間,事情從經營層面鬧到了大衆面前。
2013 年 5 月,葛文耀兩次利用自己的個人微博傳話,稱平安沒有遵守當初耗費 70 億元将上海家化打造成一流時尚集團的承諾,反而不斷變賣資産,以緻上海家化名存實亡。
而在此之前,平安信托已經發布過聲明,表示接到集團内部員工舉報信,認爲高管有侵吞公司财産、設立小金庫、分贓等嫌疑,召開臨時董事會後免去葛文耀上海家化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職務。
羅生門内雙方各執一詞,唯一能夠确定的是,上海家化的命運因此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第二任掌門謝文堅接手業務 3 年間,上海家化股價跌了将近一半,2015 年上海家化營收增幅跌破雙位數,同年出現上海家化上市後的首次淨利潤下滑;2016 年上海家化營收、淨利潤和歸母淨利潤分别下探 90%、90.2% 和 74.9%,年度獲利僅爲 2 億元,此後業績長期處于修複階段。
疊加當時日韓、歐美化妝品牌的連續沖擊,屬于中國美妝品牌的市場日益收縮,直到近五年來,完美日記、珀萊雅等注重互聯網拓展的新消費品牌出現才有所改觀。
盡管如此,上海家化的發展曆程也充滿了磨難。
2022 年二季度,上海家化淨虧損 0.42 億元。這也是繼 2016 年後上海家化再度發生單季虧損。縱覽 2022 年全年,上海家化的營收和利潤都突出一個 " 降 " 字。2022 年度報告顯示,上海家化全年營收、淨利分别爲 71.06 億元和 4.72 億元,各自下降了 7.06% 和 27.29%。
進入 2023 年,上海家化提出要将 " 營銷爆品打造 " 作爲工作核心,就結果來看還未進入收獲期。
2023 年前三季度,上海家化實現營業收入 50.91 億元,同比下降 4.91%;歸母淨利潤 3.94 億元,同比增長 25.83%,增速爲 25.83%。雖然上海家化在營收規模下降的同時實現了利潤上漲,但比之華熙生物、貝泰妮、珀萊雅等後起之秀,在成長性和全面性方面都有所欠缺。
同樣是去年 Q1-Q3 三個季度,珀萊雅實現的營業收入就達到了 52.49 億元,相比 2022 年增長了 32.47%;歸母淨利潤 7.46 億元,同比增長 50.6%。可以發現珀萊雅不僅營收、淨利全面超過上海家化,且在收入規模基本持平的同時,淨利潤超出上海家化近一倍,突出的盈利能力無疑會爲珀萊雅争取更多試錯空間。
化妝品行業研究員張曉光表示:" 最近十年上海家化隻漲了數字上的收入,沒有給市場提供更多的信心。投資者普遍不夠信賴它的運營模式,光做營收是不夠的。比如我們很明顯地看到,上海家化的營收從不足 40 億元提高到了 2022 年的 71.6 億元,但淨利潤還在下跌,2012 年還有 6.35 億元,2022 年隻剩下 4.72 億元,沒有長進不說,股價還跌回了 10 年前的水平。"
2023 年第三季度,上海家化營收爲 14.62 億元,同比下降 10.82%;淨利潤爲 9313 萬元,同比下降 40.12%。
誰來接過國貨美妝的棒
2020 年 4 月,上海家化迎來了自己第四任掌門人,前歐萊雅大中華區總裁潘秋生。潘秋生的加入似乎沒有給上海家化帶來新的故事。三季報數據顯示,上海家化在 2023 年前九個月的個護家清類産品營收占比達到 44.57%,護膚類産品則隻占 25.24%。
比起品牌效應強、溢利水平高的護膚美妝品,以花露水和肥皂爲代表的日化産品具有消費高頻、客單價低的特點,在盈利方面助力不大。而且從主攻客群來看,日化線面向的消費者爲多人口家庭、家政工作者等,與購買美妝護膚品類的年輕女性差别較大,兩個事業部較難形成聯動效應。
在這種時候,新的品牌湧現,并扛起了國貨美妝的大旗。
财報數據顯示 2023 年前三季度,上海家化的毛利率爲 59.52%,同期珀萊雅的毛利率爲 71.18%,創下曆史新高。低毛利一事在上海家化身上早有體現,2018 年 -2022 年,上海家化毛利率連年走低,從 62.79% 降到 57.12%,所以在 2023 年其實已經有所提高,隻是依舊比不上同行。可以對比的是,2023 年三季度貝泰妮的毛利率爲 76.42%,丸美股份毛利率爲 71.8%,隻有上海家化毛利率還停留在 60% 以下。
如是前提之下,上海家化淨利率也顯著弱過其他品牌。據張曉光統計,2018 年至今,上海家化淨利率一直沒突破過 10%,與珀萊雅、丸美股份、貝泰妮等企業相去甚遠,貝泰妮淨利率常年維持在 20% 左右。
多方研報指出,上海家化盈利能力差的本質是産品競争力較弱,再往前追溯,與上海家化頻繁換帥、戰略操作無法保持長期連貫有着密切關系。謝文堅在任時,上海家化摒棄 " 研發 + 銷售 " 并重的模式,施行 " 重銷售、輕研發 " 的快銷策略,利潤雖能短期增厚,品牌力卻遭到大幅削弱。
據 wind 數據,上海家化 2023 年 Q3 增加了自己的銷售費用投放,同比擴張 22.28%,在營收中的占比爲 43.16%,同比增長 11.7%。張曉光認爲,近年來上海家化銷售費用都達到了 30 億元上下,銷售費用率爲 40%,由于他們錯過了線上渠道發展的黃金期,品牌建設、渠道維護等方面花銷會更大。
反觀珀萊雅,2020 年開始就踐行了 " 單品牌,大單品 " 戰略。《英才雜志》在文章中指出珀萊雅搶占市場能夠成功,與抓住了當下機遇也有關系。當時正值 " 功效性護膚 " 的風氣興起,珀萊雅抓住成分黨和抗初老概念切入,打造出了第一個明星單品紅寶石精華。" 不僅在成分含量與功效上與競品形成明顯優勢,價格上對比國際品牌也更加親民。"
同樣靠着成分成功的還有華熙生物,2020 年前後,作爲全球頭部玻尿酸原料供應商的華熙生物開始推出自己的品牌,潤百顔、誇迪、肌活、米蓓爾四大品牌形成矩陣,到 2022 年時,華熙生物功能性護膚品營收已經從不足 7 億元增長到了 46.07 億元,比重反超原料業務升至 72.45%。
不過在 2023 年三季報時,華熙生物因功能性護膚品增長失速,營收與淨利各自下降了 17.26% 和 56.03%。國貨美妝誰能成爲龍頭,競賽仍有懸念,上海家化仍有機會。
化妝品觸底反彈
青眼情報的《2023 中國化妝品年鑒》顯示,2023 年中國化妝品市場内,國貨美妝品牌規模超過了外資品牌,同比增長 21.2%,市場份額達 50.4%。這也是來自中國的美妝力量首次在線上、線下渠道超過海外品牌,随着快手、抖音、小紅書均啓動電商化進程,中國特色的直播帶貨、種草經濟等新興購物方式開辟了另一塊藍海,市場規模達 4045.9 億元,反超線下渠道。
銷量 TOP20 企業中共有七家國貨品牌,排名前 5 的品牌依次是珀萊雅、薇諾娜、韓束、歐詩漫、自然堂,全年 GMV 分别爲 75.41 億元、49.63 億元、42.28 億元、38.25 億元和 34.54 億元,增長最快的韓束相較 2022 年銷量提升了 120.91%。但這意味着國貨大獲全勝嗎?其實也不盡然。
除了七家國貨品牌以外,剩餘十三家都是外資品牌,歐萊雅、蘭蔻、雅詩蘭黛、玉蘭油、SK-II 等老牌勁敵依然有着自己的受衆,整個榜單的 TOP5 企業中僅有珀萊雅以第四名的成績擠了進去。張曉光說,國貨化妝品還走在成長的路上。
2023 年整個化妝品市場并未徹底恢複元氣,國貨美妝借助 618、 雙十一等大促節日一炮打響品牌聲量,這熱度能否持續,看的還是真正深層且長期的品牌耕耘。國際大牌面對 " 中國市場失守 " 的危機也在不斷求變,降價、退場、換帥……頭部品牌對中國這個全球僅有的單一最大市場仍然充滿興趣與野心,進入增長新階段後,品牌競争隻會更劇烈,而不會更輕松。
從具體企業來看,這樣複雜的局面會加速進程,看見彎道超車可能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加速出清汰換的挑戰越來越大,如果說珀萊雅走向的是前者,那朝上海家化步步逼近的就是後者。
對于上海家化來說,風雨兼程 120 載既是跨越,也是開始。作爲百年龍頭和民族标杆企業,家化承載着中華文化。但對國貨美妝來說,擊敗日韓品牌還隻是一個新的篇章,追趕方與被追趕方的位置交換,現在才剛剛開始。
百年基業下的品牌沉澱,上海家化正全力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