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新年新氣象,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的美好期待。退休人員最期待的肯定是養老金上漲了。養老金是他們唯一的生活來源,現在物價飙升、通脹飙升、生活成本飙升,養老金不能大幅上漲,就等于生活質量大幅下降。
1 月份,多地召開兩會,一錘定音!2023 年養老金必将上漲。很多企業退休人員呼籲,養老金上漲能不能與工齡挂鈎?按照每年工齡 10 元多漲養老金呢?我們來看看,工齡的因素。
【1】跟工齡挂鈎的群體。
在 2014 年 10 月 1 日改革之前,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退休金計發辦法:按本人職務(技術等級)工資與津貼之和的一定比例計發。
滿 35 年工齡的退休費按在職收入的 90%計發;滿 30 年的不滿 35 年的按 85%計發;滿 20 年但不滿 30 年的按 80%計發;滿 10 年不滿 20 年的按 70%計發。
機關事業單位人員退休,退休金的高低主要跟工齡挂鈎。退休金走的也不是養老基金的渠道,而是财政支付,永遠都不用擔心财政發不出退休金的情況,端的是鐵飯碗,吃的是國家飯。
【2】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其實跟工齡不挂鈎。
企業退休人員大約有 1.3 億人,自從 2016 年開始,每年上漲養老金是按照 " 定額調整、挂鈎調整和傾斜照顧 " 三結合的機制。重點是挂鈎調整部分:主要跟當地養老金水平和個人繳費年限 " 雙挂鈎 "。
讓企業退休人員感到不公平的是:挂鈎部分,沒有體現工齡這個基本概念,而是體現了繳費年限這個概念。問題是,很多人的工齡都遠遠超過繳費年限,有的人是沒有單位繳社保,有的人後來才繳社保,沒有繳錢的工齡都不計算在内了!不承認他們對社會的貢獻了!
比如,有人工齡長達 40 年,可是繳費年限隻有 15 年,如果繳費标準按照 60% 計算,他退休之後的養老金隻有 900 多元。社保部門沒有承認他的工齡價值,眼裡隻有社保繳費,不繳費就不計算養老金。這一點是非常不公平的。
【三】1.3 億企退人員呼籲尊重工齡價值。
這是 " 雙标 " 行為,機關事業單位退休按照工齡來替代退休金,有的高層次的領導人員,退休金就高達 2 萬多元,普通人員也有七八千元,哪怕是當地小學老師退休後也有七八千元的退休金,秒殺 1.3 億人企退人員的養老金水平,也秒殺 75% 的工薪族的在職工資。
有三類退休工人,真誠呼籲社保部門重視工齡的價值和曆史貢獻。第一類是支援國企建設的當年那一批國企退休工人;第二類是投身邊遠地區重工業建設的退休老工人;第三類是響應号召、犧牲個人利益進行下崗分流、買斷工齡的退休老工人。
這三類人非常重視工齡的價值。在他們的職業生涯裡,工齡就是工作的年限,體現出對社會的貢獻。繳費年限,隻是繳納社保的時間,并不等同于工齡。社保不是市場經濟部門,而是保障部門,不能眼裡隻有市場法則和錢,還應該考慮曆史貢獻和現實的艱辛。
PS:給這三類退休人員按照工齡多漲養老金是符合曆史規律的。比如,在 2023 年普調 3.5% 的基礎上,按照每年工齡 10 元的比例,多三類退休人員多漲養老金,30 年工齡多漲 300 元,40 年工齡多漲 400 元,讓這三類退休老工人感到欣慰。
PS:你認同嗎?多多轉發,讓有關部門看到,呼籲政策更加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