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2022 年 12 月,筆記俠柯洲與 Sophie 直播對話,對話主題為 " 演講高手的 4 個底層思維 "。
分享嘉賓:Sophie,暢銷書《關鍵演講》、《PPT 演講力》作者。
高級筆記達人 | 了了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 &值班編輯 | 潤錦
第 7176 篇深度好文:7634 字 | 13 分鐘閱讀
直播對話
筆記君說:
最近,你是不是聽了很多場跨年演講?關于跨年演講,筆記俠已發布文章:《》、《》《》、《》、《》等等,文章裡面有諸多精彩觀點。
但是,你想知道成為一個演講高手的話,都必須具備哪些底層思維嗎?一起來和小編看看今天的文章吧 ~(另外,後台回複 " 福利 " 兩個字,小編發送您一份商業書單哦!)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的主題是:演講高手的 4 個底層思維。
演講,從本質上來說,不是一種舞台的表演,而是觀點和思想的傳遞。思想的邊界決定語言的邊界,你想不清楚就會講不清楚。
好演講的靈魂,在于思想!掌握這 4 種底層思維,在以後的生活中,無論演講還是面試,你都會遊刃有餘!
一、利他思維
在平時工作中,你是不是經常說不到重點?
缺少概括重點的能力,換句話說,其實是你沒有講出觀衆關心的點。其實,你說些什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觀衆愛聽的是什麼。
同時,也要思考你的演講對觀衆有什麼好處?你隻有從觀衆的利益出發,才能拿到演講想要實現的結果。
也就是說,想做好演講,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思考你的觀衆是誰(如果從來沒有當衆演講過,需要提前做功課,建議從利他思維切入)。
利他思維,就是切換 ABC 視角,以受衆關心的點出發,擺事實講道理,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所謂 ABC 視角,就是:
A(演講者視角)= 我想說的(我好)
B(觀衆視角)= 觀衆想聽的(你好)
C(上帝視角)= 場合需要的(大家好)
即,任何一個表達溝通,其實都是演講。通過給他人帶來價值而獲得利益,通過讓更多人獲得價值,從而讓自己的利益也最大化。
我舉兩個身邊的例子:
【場景一:如何請假?】
比如請假的時候,大多都是站在 A 視角。
演講者的視角:會說肚子痛,堵車了,家裡被水淹了等等狀況。
而 B 視角(也就是老闆的視角):是反感你請假的,擔心耽誤工作。所以,至于你的請假理由是什麼,他不關心也不會在意。
你應該站在 C 的視角,即公司視角看 " 一個蘿蔔一個坑 ":要是你請假了,還得調别人來協助你,或啟用 back up。而且,别人還有别人的事情要幹,别人幹你的事,也不一定能幹好。
因此,當你處于任何演講表達或溝通情境之下,都要從這三個視角考慮,形成請假的公式,即利他思維。
那什麼是請假公式?請假公式 = 一個原因 + 三個工作 。
三個工作,包括:工作進度(目前)、工作安排(請假期間)、工作成效(保證)。至于一個原因,比如:你周五要請假陪孩子去打疫苗。
關于 3 個工作:
① 先把工作做個排序與規劃:目前手上有工作 1、工作 2、工作 3。
② 這段時間你會熬夜加班,争取在周四之前把工作 1 和工作 2 完成。
③ 另外,你已經請了同事幫忙盯着工作 3。而且,周五你的手機和微信都将保持通暢,能同步處理,既不耽誤也不影響工作。
當聽到以上的陳述,老闆再去批你的假,也會相對舒服一些。因為,你綜合了 ABC 三個視角,進行了表達與溝通。
【場景二:做一場讓老闆喜歡的年終彙報】
現在差不多是年底了,大家都要做年終總結。
年終彙報裡,如果你隻想說自己的功勞和苦勞,還是站在 A 視角(自己的角度),沒有 B 視角(老闆的視角)和 C 的視角(公司的視角),估計效果将會大打折扣。
其實,最最正确的邀功姿勢叫:隻說标準,不說功勞和苦勞。
什麼意思?
老闆看的是全局整體的利益,員工往往隻看自己,或隻看自己部門的利益。
當你彙報時帶着邀功、吐槽、甩鍋等心态,無論你做什麼,老闆都不會那麼 care,甚至還會有些反感。
老闆想聽的是如果你成事了,能不能把自己的成功經驗,哪怕是失敗教訓,複盤後通過提煉,生成一套可複制的流程(話術、模闆、清單),把經驗變成公司可以沉澱的資産,幫助更人少踩坑,幫助更多人變優秀。
所謂 " 隻說标準,不說功勞和苦勞 ",也意味着,你要能彙報清楚你工作的這 3 種價值:
① 你為公司提高多少收益,或者降低了多少成本。
② 你為公司和工作,構建過什麼樣的可複制的流程和模式,可以讓公司所有人都從中受益。
③ 你為公司打造了什麼樣的團隊和文化,還通過個人的影響力形成場域,能讓夥伴們非常高效的在這個氛圍裡創造業績。
比如你不僅完成一個項目,而且還琢磨出一張推進表。
這個表你自己親測好用,同事評價也很棒,你還把這個表變成了部門的溝通例行表,并推薦給了别的部門,最後變成整個公司的資産。
你不僅自己優秀,還能讓别人優秀。你不僅自己有功勞,還幫助更多的人升職加薪。
【場景三:工作中,如何申請資源?】
比如申請資源,以前找老闆要人手,你也許會直接說你忙不過來,或者說如果再不加人手,後果會很嚴重等等的設想描述。
其實,老闆并不關心你是不是忙得過來,他關心的是給了你人,能不能返回更好的結果或更多的業績,能不能達成總目标。
要資源公式 = 業績目标 + 請求資源 + 預測回報
你可以直接告訴老闆:" 為了實現公司營業收入 1 億元(公司目标),我們渠道部門計劃新增 10 個分銷商(部門目标對齊公司目标),需要招聘一個資深、有資源的渠道 BD(商務拓展),總包薪酬為 50 萬元。按每個分銷商貢獻 200 萬元營業收入來計算,10 個新分銷商就是 2000 萬元營業收入。用 50 萬元的投入成本,帶來 2000 萬元新增營業收入,還是很值得的。"
你這麼講完,老闆才能放心的給你加人,或放心的給你加預算。而不是僅憑你的感覺,就要怎樣。
當要資源時,一定要記住公式:要資源公式 = 業績目标 + 請求資源 + 預測回報。
業績目标要第一個講,因為這是老闆關心的點;第二個講為什麼請求資源,并明确到底想要什麼東西,要多少;第三個預測 ROI,你要能算清楚,多少資源可以帶來多少回報。
你看,擁有 ABC 視角之後,不僅僅是演講,你做的是大格局演講,而且小到工作彙報,你都能應對自如,這僅僅是因為,演講的底層邏輯和溝通是相通的。
而且大格局演講,對小格局或者沒格局的演講,就是降維打擊。
總結一下,就是要成為演講高手,第一種思維就是,要學會利他思維,而不是慣性地的順從 " 利己思維 "。要抛棄從自己的視角思考、溝通或演講,受衆不僅不愛聽,最終也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二、銷售思維
好的演講,不是站上台,把自己想要說的話說出來,然後下台,就行了。而是演講者,要把講的内容 " 賣 " 出去,那麼,演講者就需要具備 " 銷售思維 "。
1. 分析觀衆
在做演講之前,你先要分析觀衆,要知道你的粉絲群體,他們想聽什麼,以及你想要拿到的目标是什麼。
比如你想去跟老闆談升職加薪或年終獎,此時你的目标不一樣,你的講話策略也是不一樣的。
關于升職加薪的話題,是關于你未來值不值得老闆再投資你,或給你更多的舞台,讓你去拿一個更好的表現;而年終獎,是你過去一年的表現與行為的認可。
2. 準備逐字稿
在做演講之前,你要準備好逐字稿。每個人的平均吐字是 1 分鐘 200 個字,可以大概算一下,需要準備多少字數的逐字稿。
因為見過太多的人,腦子裡想的和嘴巴裡說的完全是兩回事,所以很有必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可以把寫逐字稿,理解為練習演講表達的一個紮馬步。
如果想有一個穩定的輸出,你就必須得寫逐字稿。但是,寫逐字稿不是為了背,而是為了讓你對演講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數。
就算有些人天生外向又口才好,還可即興表達,也能發現他們輸出的波動性,狀态好時講得很好,如果感覺不好講得就難以達到預期。
寫逐字稿,一方面是内容,一方面是時間,可以讓你對演講内容有所把控。
寫逐字稿還是新東方老師的備課方法,新東方的老師從上課第一句話 " 同學們好 " 開始,就要寫進逐字稿裡。
他們一門課備下來,都是幾十萬字,完全可以出書。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總能看到,新東方高質量的直播内容。
從新東方出來的老師,演講能力都牛到飛起,例如羅永浩、李笑來、董宇輝等等,他們都是從基本功一步步紮出來的。
所以,每個在台上大放光彩的人,都事先在台下勤學苦練。
3. 鍊接到更多的粉絲
演講結束之後,還可以把逐字稿發到自己的公衆号上,以便更多次的展示與傳播,盡量鍊接到更多的粉絲,以擴大你的影響力。
好的演講,不是站上台,把自己想要說的話說出來,而是提前做好充分準備,站在演講台上,把講的内容 " 賣 " 出去,那麼,演講者就需要具備 " 銷售思維 ",不打無準備之仗。
三、系統思維
思想的邊界決定語言的邊界,你想不清楚就會講不清楚。具備系統性思維,你才能在演講或者面試中脫穎而出!
舉個例子,我們來看下普通人的自我介紹,和高手的自己介紹之間的區别。
1. 普通人的自我介紹:群體介紹
估計大家常聽到的自我介紹,類似是我叫某某某,來自哪哪哪,愛好啥啥啥,請大家以後多多關照。
其實,這種介紹可以稱之為群體介紹,因為這段話換一個人再講,也 OK。而且,他們的很多愛好都是雷同,如旅行、聽音樂、看電影……
重要的是,要能講出你自己差異化的價值。比如,證明會看電影,你是影評 UP 主,你在 b 站上有 10 萬粉絲等等例舉出來,觀衆才能記住你。
MTV 自我介紹公式是最根本的邏輯,由三個英文單詞的縮寫構成, M 指 me,代表我是誰;T 指 task,代表以成就事件證明我是誰;V 指 value,代表對大家有什麼價值。
當你不是很出名時,更多的是要介紹你的背書,可以讓觀衆更加信任你,而不是叫什麼名字。
2. 高手的自我介紹:找背書,抱大腿
另一種思路,是抱大腿(就是背書)。
如果你的公司很有名,就可以用企業加職位,比如我是張三,騰訊的産品經理、百度的技術、阿裡的運營等等,類似在業界的口碑都非常好。
如果你公司不是很有名,可以亮出職業,比如你的職業是律師、醫生、老師、警察或者主播等,用職業作為标簽。
再如果你公司也沒有什麼名氣,你的職業也一般,你就用業務。可以通過業務,與人産生鍊接,特别是幹了很多年的那種。
比如你有個同學,他是個報關員,很普通但是幹了 15 年。所以他的自我介紹,可以講成 15 年的關務工作人員。
在《西遊記》裡,唐僧一路去西天取經,每到一處介紹自己時,都雙手合十,虔誠地說出:" 貧僧唐三藏,從東土大唐而來,去往西天取經。"
小時候看電視劇,覺得這句話沒有什麼特别,但當你長大後再看,一下就覺得這句話太了不得了。
高手的 " 抱大腿 ",就類似于電視劇裡一個人物的出場方式。
" 貧僧 " 在唐朝當和尚,就好似今天當風投一樣,都是炙手可熱的金領職業,人人向往之。
再一聽 " 唐三藏 ",姓唐,跟皇帝一個姓,意味着能跟皇帝稱兄道弟呢!
" 從東土大唐而來 ",類似當時世界 500 強排名 number one 的公司,還是占了全球 GDP 80% 的大公司。
" 去往西天取經 ",就是一個項目,一個當時全球最大的項目。好比我們今天的碳中和或炭達峰項目,還屬于一帶一路。而且是董事長如來佛祖欽點,CEO 觀世音菩薩全程親自跟進的項目,當然屬于大項目。
當細品後,你會發現唐僧的自我介紹真是牛得不得了,每一句話都是在為自己背書,這就是一個非常棒的 " 抱大腿 " 的自我介紹。
再深思這三句話,蘊含着哲學的三個本質命題: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 貧僧唐三藏 " 是自我簡介,開門見山,一句話道出自我角色定位。
" 從東土大唐而來 " 是點明家鄉何處,具有鮮明的特色,東方大國的情懷。
" 去往西天取經 " 是說明其職業目标,道出團隊的使命意義。
可見,好的自我介紹,一定要向唐僧學習!
3. 厲害的自我介紹,一定存在 " 思維差異化 "
差異化,就是要講出你和别人有什麼不同,并且要具備第一或唯一的思維,要把自己定位在 " 馬上能成為頭部 " 的位置。
① 橫向差異
舉一個我自己的例子,10 年前給自己定位時,在想如果當時定位 PPT 的培訓老師,我很難成為頭部(那時 PPT 培訓的老師已有很厲害的)。如果給自己定位成演講老師,就更難有機會出頭(演講的名師更多)。
經過思考與斟酌,就把 PPT 和演講進行了跨界式的整合。而且也發現,每當大型演講時,一定需要 PPT 和演講并肩作戰,他們自然也是一對好兄弟。
所以,我就把自己定位成 PPT 演講,因為當時中國就沒有幾個做 PPT 演講的老師,想要成為頭部就是相對比較容易的一件事情。
為什麼要成為頭部?因為第一名和第二名的距離,永遠不是誰先誰後。好比可樂與百事可樂的排名,第一名與第二名之前的銷量差的是 4-6 倍,而不是目測的第一名或第二名誰前誰後的一星半點,而是相當多。
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包括給你自己定位,都要想怎麼才能快速成為頭部。隻有你快速成為頭部,以前夠不着的人脈、資源、信息都會神奇般地向你聚攏。
當在小的領域做到頭部之後,就可以再做更大領域的頭部,比如關鍵演講,我就跳出來,就可以做演講領域的老師,而不是隻局限于 PPT 演講。
其實,個人和産品的自我介紹是一回事,如果你會做自我介紹,也就會做産品的自我介紹。比如 " 怕上火喝王老吉 ",飲料有很多,但是王老吉就聚焦在怕上火上,和别的飲料不一樣。
把自己定位到,最熟悉的一類用戶或一類客戶,專注在這類客戶身上服務他們,讓别人記住你是最善于處理這類問題的人,你的差異化就成功了。
② 豎向差異
豎式垂直地聚焦,比如有個學員講他自己是獵頭,我說獵頭太多了,你要給自己聚焦一下,更容易讓人家記住你。
可以定位你隻做 IT 和互聯網行業的獵頭,領域這麼大,讓人記住也不難。
通過以上橫豎的兩種方式,值得大家花時間思考,自己到底是誰,做過哪些很牛的事情,有什麼成就事件。
一定要用數字或故事背書,證明你很厲害。然而在表達時有一個誤區,就是特别喜歡用形容詞。
通過聽起來,就等于隻有三句話。第一句話我很好,第二句話我的産品很好,第三句話我的公司很好。
你要知道,比你爛 100 倍的人都可以說他很好;比你爛 100 倍的産品也可以說他的産品很好;比你爛 100 倍的公司也可以說他的公司很好。
因為用形容詞根本就沒法講出差異化,換一個人也能講,是最沒有效用的表達。
每當你想要用形容詞時,就要趕緊給自己提個醒,所講的話非常重要,一定要把這些形容詞換成數字、案例、故事和背書。
隻有當别人不能和你講一樣的數字,不能和你講一樣的案例,不能和你講一樣的故事,不能和你講一樣的背書時,你才有差異化的價值。
再次敲重點,在自我介紹公式 MTV 的 T 環節時,不能講形容詞,一定要講故事、案例、數字和背書。
V 指 value,代表對大家有什麼價值。當你講完 M,講完 T 的時候,觀衆會想,你這麼牛和我有什麼關系,有可能還會招來羨慕嫉妒恨。
所以,在最後你一定要說能為觀衆做些什麼,而不是請大家多多關照的思路。不是别人幫你,是你去幫别人,不是觀衆為你做什麼,是你要為觀衆做什麼。
比如一個獵頭,他可以說手上有很多 BAT 大廠或這種高端 IT 互聯網大廠的崗位,年後金三銀四就是跳槽的高峰,如果誰或誰身邊的朋友親戚有跳槽計劃,可以找你引薦,還可以協助準備簡曆和面談。
如此以來,就會讓人有種認識一個财神的感覺,有想加你微信的沖動。其實,判斷你的自我介紹成功與否,就是看有沒别人願意加你微信。
另外,你的人脈不是有多少人能幫你,而是你能幫多少人,注意思路不要反了。
因此,在自我介紹中一定要學會展示自己的價值,告訴别人你在哪些領域,哪些情景下可以幫到别人。隻有具備系統性思維,你才能在演講或者面試中,精準表達,脫穎而出!
四、複利思維
演講也好,面試也好,背後都是需要你具備精準表達的能力。不斷訓練自己的精準表達,利用輸出會倒逼輸入,然後擁有複利思維,做時間的朋友,才能小步前進,步步為營,輕松駕馭大場面的演講!
如何在面試和競聘中實現正确 " 輸出 " 呢?
1. 面試,合适比優秀更重要
面試,雖然是試,但不是考試,更像是去相親。所以,當你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有合适比優秀更重要的思維。
很多人的簡曆就是羅列所有,這種把所有經曆都展示出來的方式,并不是非常精準。例如,大家知道的寶馬和奔馳都是豪車,但是下地幹活就比不上拖拉機。
匹配好的簡曆,并不是把過往經曆逐一呈現,而是要把這些經曆與目标崗位進行有效地匹配。
要告訴面試官,在你過往的經曆中,有什麼樣的能力和業績,能證明你幹得好這個活,值得他花錢聘用你。
現實中,很多人卻把簡曆寫成了崗位描述。比如負責薪酬體系搭建,負責産品質量優化,負責制定銷售計劃等等類似寫成了崗位描述。
其實,相對于你做了什麼, HR 更關心你做成了什麼。
而且在你面試時,更要注意講自己的優勢。不能隻講 " 我很好還很認真 ",這種話最沒有用。
可以參考 "Star 星星模型 " 進行完整表述:
· S:在什麼環境 ( Situation ) 下?
· T:你的具體任務 ( Task ) 是什麼?
· A:你如何行動 ( Action ) ?
· R:最後達成了什麼樣的結果 ( Result ) ?
簡曆中,隻要寫 "STAR" 中的 "A" 和 "R" 即可:"A" 表示具體做了什麼,"R" 表示做的結果。不要把 "S"(環境)和 "T"(任務),全部寫進簡曆中。信息過多,反而會把 "A" 和 "R" 信息内容淹沒。
"A" 和 "R" 是重點,"S" 和 "T",留到面試過程中重點講解。另外還有一個關鍵,是你所有的講述,都盡可能量化!
2. 競聘,是内部的求職
面試是外部的求職,競聘是内部的求職。
過去的崗位與新的崗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崗位。在過去崗位做得好,并不代表在一個新的崗位,同樣能幹好。
你先要收集匹配新職位的信息,重點要看 JD(崗位描述),或與 HR 的交談過程中,了解這個新崗位需要什麼樣的人。
不僅要讀懂字面的意思,更要讀懂背後的意思,腦子要保持 " 人間清醒 " 式的在線。
比如以前有個學員,他說他看到求職崗位的 JD 描述中有句 " 團隊精神導向 "。當然,HR 不會無緣無故地把這句話寫上,一定要琢磨、思考、分析。
很可能在這個崗位,靠發号施令就不太好使。你需要靠個人魅力說服别人和你一起共事或為你做事,因此這個崗位需要具備團隊精神導向的能力。
同樣,不必羅列你多優秀,而是把你的優秀與崗位的需求進行有效匹配。
以上,你隻要進行不斷練習,就能在時間的複利之下,實現越來越精準的表達!
演講也好,面試也好,背後都需要具備精準表達的能力,掌握這四種思維,就能助力你在當下的 IP 時代,抓住每個人都能抓住的巨大紅利!
我今天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分享、點贊、在看,3 連 3 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