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原創
記者 | 張露曦
編輯 | 楊程
紅星資本局 9 月 24 日消息,9 月 21 日,日本東芝公司宣布,以日本國内基金 " 日本産業合作夥伴 " ( JIP ) 爲主的财團完成對東芝的要約收購,東芝即将私有化退市。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東芝近二十年陷入了資不抵債、經營混亂等困境。此前,東芝欲通過拆分業務盤活公司,但方案幾經修改,卻未實行。2022 年 4 月,東芝設立特殊委員會研究收購退市的可能性。2023 年 3 月,東芝董事會接受日本産業合夥公司的 2 萬億日元出價。現交易完成,東芝也将退市。
從曾經橫跨核電、半導體、醫療設備、家電等領域的巨頭到如今退市,東芝經曆了什麽?此次退市,會對其在中國市場的布局有何影響?
資料圖 圖自新華社
(一)
上市 74 年的東芝
早已分崩離析
"TOSHIBA,TOSHIBA,新時代的東芝。"20 世紀 80 年代,東芝的這句廣告詞風靡中國。當時東芝牌的彩電、洗衣機、冰箱,是無數家庭向往的三大件。
四十年過去,如今東芝卻面臨着退市的局面。
據新華社報道," 日本産業合作夥伴 " ( JIP ) 财團已從東芝股東手中募集到 78.65% 的股份,超出 66.7% 股份的最低門檻,該财團将從結算開始的 27 日,正式成爲東芝母公司及其最大股東。
交易完成後,上市了 74 年的東芝最快将于今年摘牌退市。東芝退市後,将與一直介入經營的海外基金斷絕關系。
東芝社長島田太郎表示,東芝 " 将在新股東支持下朝嶄新未來邁出一大步 "。他認爲,即使私有化完成後,東芝仍将爲提升企業價值 " 做正确的事 "。
" 東芝的問題不是短時間内形成的。"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向紅星資本局表示。
據公開資料,東芝在 2006 年 1 月以 54 億美元(超市場估值 3 倍)買下西屋,欲發展核電業務,便埋下了隐患。之後其經曆了 2008 年金融危機,2011 年日本福島核事故、半導體、個人電腦等核心業務的産業低谷,自 2014 财年起便連續出現淨虧損,導緻該公司股票價格大幅縮水。
2015 年,東芝會計造假事件曝出,導緻公司股價暴跌。
此後,東芝便開始變賣資産,賣出包括圖片傳感器、醫療、白色家電等業務。
另據中國經營網報道,2016 年前三季度财報,東芝美國核電業務損達 7125 億日元(428 億元人民币),虧損主要由于 2016 年底東芝美國核能子公司約 6000 億日元的商譽減記。
在這之後,東芝的存儲業務、電視業務、電腦業務大部分股權陸續被賣出,但變賣資産依然沒能解決東芝的問題。
2021 年 11 月,東芝宣布将拆分爲三家獨立的公司,分别專注于基礎設施、半導體和設備。2022 年 2 月,東芝又宣布将分拆爲兩家公司,并出售非核心資産,放棄最初的分拆爲三家公司的計劃。
不過,拆分計劃進行得并不順利,時任社長的綱川智也于 2022 年 3 月辭了職。2022 年 4 月,東芝設立特殊委員會研究收購退市的可能性。2023 年 3 月,東芝董事會接受日本産業合作夥伴财團的 2 萬億日元出價。
現交易完成,東芝也将退市。
江瀚認爲,退市隻是表明東芝将不再是公開上市公司,其仍然可以通過其他方式進行運營和管理,隻是需要東芝找到新的投資者和融資渠道,同時也需要其在未來的運營和管理中做出相應的調整。不過,東芝在過去幾年中進行了多次資産出售,導緻其業務版圖大幅縮水。這種頻繁的資産交易使東芝失去了自身的核心競争力和市場影響力,進一步加劇了其衰落過程。東芝被收購之後,再從資本市場退市,機會會越來越少,市場的壓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對于一家在走下坡路的公司來說,可謂是壓力巨大,這也給東芝後續的發展蒙上了一層陰影。
(二)
白電賣美的、電視賣海信
東芝出售後短期内扭虧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在東芝資産交易中,和中國市場十分相關的有兩起,一起是東芝将包括洗衣機、冰箱的白色家電業務出售給了美的,另一起是将東芝電視 95% 的股權出售給了海信。
據悉,美的自收購起将擁有東芝品牌 40 年全球授權、超過 5000 項技術專利和東芝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制造基地。
2016 年出售前,東芝的白色家電業務處于嚴重虧損狀态。2018 年,據第一财經,東芝白色家電業務扭虧爲盈。東芝大白桃、小白桃冰箱也在社交媒體上走紅。
不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近兩年社交媒體上出現了 " 東芝套殼美的 "" 同類産品不如買更便宜的美的 " 等說法,還有消費者質疑冰箱生産商是否仍爲東芝原廠商。可見,被收購後東芝家電的定位和品牌力正面臨挑戰。
東芝電視被海信收購也有相似的故事。據海信官網,收購東芝電視之後,海信僅用 15 個月就将該業務扭虧爲盈。但東芝電視也面臨着被質疑性價比低的挑戰。博主 " 齊齊哈爾廣彙電器 " 便發帖表示:" 東芝由海信負責運營,産品不差,但定價貴兩三千。"
江瀚認爲,随着國産家電品牌的崛起,東芝當前在整個中國市場的份額本就不高,所以無論是其資産被售出還是公司退市,對國内市場的影響是相對有限。
" 東芝的衰落是日本制造業衰落的一個縮影。二戰後,日本曾承接了大量的制造業,并因此成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東芝爲代表的日本産業巨頭就在這樣的情況下逐漸崛起,并且成爲了市場的制造業巨頭企業。随着中國制造的崛起,中國産品也擁有巨大的性價比優勢。與此同時,美國還在不斷推動制造業回流。大規模制造,日本優勢不如中國明顯,高端制造,日本又不如美國基礎雄厚,這就導緻日本的制造業優勢逐漸喪失,許多曾經的市場領導者逐漸被市場所取代。在這種背景下,東芝的衰落也就不可避免。" 江瀚表示。
紅星資本局關注上市公司的一切新聞
歡迎報料,私信小編!
各種商務合作請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