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宇宙等新技術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這同樣可以運用到教育領域當中。"
來源|多知網
作者 |Aisha
圖片來源 | 央視網
昨晚除夕之夜,兔年央視春晚多個熱搜霸榜。值得關注的是,春晚在技術創新應用上再次突破,實現多個 " 首次 "。
根據科技日報報道,兔年央視春晚首次實現 "8K 超高清 + 三維菁彩聲 " 春晚直播;首次使用我國自主研發的 8K 超高清攝像機參與春晚攝制;首次采用三維菁彩聲制作春晚音頻信号,最大限度還原春晚現場的音效,打造身臨其境的效果;VR 三維影像繪制技術也首次在春晚舞台上亮相。
其中,央視春晚創意節目《當 " 神獸 " 遇見神獸》,融合了古籍和古建的元素,利用 VR 三維繪制等總台新技術,讓上古神獸 " 走出 " 文獻古籍,和現代生活中的孩子們相遇。
視覺設計團隊以《抱樸子》《史記》等中國古代典籍中的記載和故宮等古代建築元素遺存為原型,創造出白澤、麒麟、貔貅、鲲等上古神獸形象。
VR 三維繪制技術的運用,是春晚舞台的創新之一,這也比較适合展現中國傳統文化。
"VR 三維影像繪制技術是根據節目設計開發研制的,因為節目需求,促進了這項技術的研發,同時,這項技術也支持了節目交互形态和呈現方式的創新。在少兒創意秀節目中,VR 畫師繪制三維影像時,需手持電子畫筆和佩戴 VR 眼鏡。"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編務會議成員姜文波介紹,VR 畫師通過電子畫筆上的按鈕可選擇色彩和筆法,通過 VR 眼鏡可以實時審視繪制的三維影像效果。VR 畫師繪制的三維影像通過渲染合成服務器處理後,實時疊加到電視大屏精彩呈現,廣大觀衆可同步觀看到 VR 畫師繪制的鳳凰、麒麟等三維影像。
可以看到,以 VR 虛拟現實等技術為基底的元宇宙讓傳統文化煥發出新的生命力,而這同樣可以運用到教育領域當中。
在教育領域,,其中不少闆塊就是結合了傳統文化,比如西遊記、三國争雄、夢回圓明園、大唐盛世等,用戶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穿越 " 到不同場景當中進行探索,一邊體驗場景一邊感受文化汲取知識。
再如,将 VR/AR 虛拟現實技術應用于教育場景,以 VR 教學資源為核心,為學生提供主題化、體系化的 VR 素質教育課程内容。
戴上 AR 眼鏡,就能去海底世界暢遊,近距離與史前生物互動。
飛象星球方面表示,該産品通過 3D 沉浸式虛拟體驗,面對時空不可達的場景,将微觀運動、宏觀現象、抽象知識可視化,強化課堂教學、演練、實訓的融合,讓教學 " 活過來 "、讓學習 " 身臨其境 "。
虛拟現實等新技術與傳統文化的結合,需要進一步去探索,這其中有極大的想象空間。
最近,包括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公司首席産品官克裡斯 · 考克斯 ( Chris Cox ) 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也提到,人工智能及其被稱為元宇宙的跨平台在線空間在教育方面具有 " 非凡的潛力 "。在他看來," 宇航員開始使用虛拟現實技術來進行沉浸式體驗訓練,這在教科書上是很難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