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财經思享彙,作者 | 劉亞傑,編輯 | 管東生
" 接着奏樂接着舞 "。在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 Unitree H1 結束春晚演出後,資本市場将舞台留給了上下遊供應鏈企業。不料杭齒前進(601177.SH)這家非供應鏈企業,乘此大勢 " 起飛 "。
這是一家通用設備企業,業務圍繞船舶齒輪箱、工程機械、風電裝備展開。與宇樹科技唯一關系,隻是同在杭州發展而已。正是這家企業,在 1 月 16 日浙江省 " 尖兵 " 科技計劃項目(以下簡稱 " 項目 ")啓動後,開始與機器人概念攪在一起,熱度大有超過 " 宇樹供應鏈 " 之勢。
自 2 月 12 日起,杭齒前進的股價幾乎以 " 每日一漲停 " 的速度不斷向上,截至 2 月 21 日收盤已從最初的 9.53 元一路上漲到 19.87 元,8 個交易日漲幅高達 108.5%;如果從年初開盤時(2025 年 1 月 2 日,8.29 元)計算,約 2 個月的時間股價漲幅達到 139.69%。
近 1 個月内,杭齒前進股價累計上漲超過 70%,同期同花順通用設備指數的累計漲幅不到 10%。爲此,2 月 19 日杭齒前進發布公告表示,短期内股票漲幅已經嚴重高于同期行業指數,後續存在回調風險。
這一場炒作的遊戲,向上推力主要來自宏觀和微觀兩大方面:步入 2025 年,A 股大盤走勢穩中向好,上市公司價值回歸成爲主流;在此背景下,杭齒前進搭上了機器人概念熱度走高的 " 順風車 "。
隻是問題在于,面對如此難得的機會,杭齒前進能夠有效把控嗎?市場熱情逐步減退以後,杭齒前進又能憑借什麽維持自身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被點燃的情緒
毫無疑問,當前國内二級市場關注的熱門投資項目,除了人工智能,就是人形機器人。
2024 年 11 月,特斯拉(TSLA)官方發布視頻,展示人形機器人 Optimus 單手接住網球的視頻,随即馬斯克宣布在 2025 年量産 1 萬台的計劃,讓機器人逐漸成爲北美科技行業的熱點。
奈何面對不夠實在的 " 鏡頭叙事 ",國内二級市場對 Optimus 态度不夠熱忱。某國内頭部 AI 公司技術專家韋鍾(化名)表示,缺少實景展示難以判斷 Optimus 是否帶來劃時代的升級。" 問題都是随機出現,很難像視頻中的井然有序。" 韋鍾表示。
故事的轉折點在蛇年春晚出現。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 Unitree H1 參與《秧 BOT》表演,娴熟的動作與靈活的走位令觀衆印象深刻的同時,也點燃了二級市場的投資熱情。衆人相信随着表現更優秀的産品落地,機器人已到 " 飛入尋常百姓家 " 的窗口期。
更爲重要的是,截至目前全球主流人形機器人供應商的高端方案,關鍵關節組件多采用國際企業解決方案,部分技術具備壟斷優勢。一旦以 Unitree H1 爲代表的産品成功帶動全産業鏈升級,推出更多表現更優、成本更低、質量更好的産品,實現國産化替代,将會湧現更多高價值标的。
這些關鍵的關節組件,涉及高精密滾柱絲杠設計與制造、高功率密度輕量化電機設計與制造、旋轉及直線關節集成等領域,客觀上與杭齒前進的底層技術儲備存在一定交集,這也成爲投資人開始關注杭齒前進的起始點。
以杭齒前進持有的 " 一種行星齒輪組的安裝方法 " 的專利(專利号:CN202210724578.6)爲例,該專利能有效避免行星齒輪在安裝時與其他部件摩擦與磕碰,延長使用壽命并提升穩定性。
現在要做的,就是通過再研發,将原本應用在汽車、航空航天及工業設備上的方案,平移至智能機器人平台。
除此之外,一些廣泛應用于船舶、工程機械、風電工程等領域的齒輪箱、液壓離合器、離合變速箱等,部分底層技術也可以經過後繼研發改造,成爲制造機器人平台的重要支撐,從而推動國産化替代。
實際上,杭齒前進也需要轉向。财務數據顯示,2020 年第三季度至 2024 年第三季度杭齒前進不斷提升研發投入額度,全力維持行業競争力。
隻是立足研發費用率視角,2023 年第三季度達到 5.86% 的高度後,開始走上下坡路,但仍維持在 5% 以上。

按照 " 項目 "(2025 年 1 月 16 日浙江省 " 尖兵 " 科技計劃項目)内容,承擔項目的單位杭齒前進的執行周期預計爲 2 年,因此不難推斷這段時間内,這家公司将進一步加大研發投入,全力融入機器人概念。在此趨勢行下 " 研發驅動價值增長 " 的邏輯還将繼續有效。
無論機器人産業還是杭齒前進個體,雙方的發展邏輯來自彼此需要的現實,這很對二級市場的口味。
爲時過早的歡慶?
熱情被點燃了,增長擋是擋不住的,同樣風險也會随之而來。
杭齒前進是一個非常優質的标的。截至 2024 年 6 月底,杭齒前進持有各類有效專利 326 項,其中發明專利 68 項;主持及參與修訂的國家标準、行業标準 36 項,團體标準 8 項,成功切入智能機器人行業。
根據财報數據,目前杭齒前進的主業,由船用齒輪箱、工程機械減速箱、風電及工業傳動、摩擦及粉末冶金、農機産品等闆塊構成。在所有闆塊中,船用齒輪箱的占比基本維持在 35% 以上,2021 年上半年、2023 年上半年與 2024 上半年均超過 50%。

杭齒前進發布的公告信息顯示,其主營業務爲各類齒輪傳動裝置,粉末冶金制品設計、制造和銷售,目前生産經營按部就班,市場環境與行業政策沒有發生重大調整,主營業務未發生重大改變。
雖然在 " 項目 " 中,杭齒前進是 " 高集成高功率密度關節組件技術 " 項目的承擔單位,但是根據杭齒前進發布的公告,目前仍處于研究起步階段,研究成果存在不确定性,且沒有任何相關産品形成銷售收入。
換言之,杭齒前進的業務重心仍然在非機器人領域,期待機器人業務完成主業置換,至少還需要經曆産品落地、推廣銷售、獲得市場全面認可三個階段。目前可以承認杭齒前進有優良質地,卻沒有任何依據能夠證明,在短時間之内完成業務拓荒擁有絕對的勝算。
再看運營數據,杭齒前進談不上高枕無憂。據财報數據,經曆過 2022 年第三季度的高點,杭齒前進的營收規模出現階段性調整;雖然歸母淨利潤延續增長态勢,但淨利率水平也存在波動。可見在修建全新增長曲線時,杭齒前進的壓力并不小。

業務重心調整尚未完成,在新領域尚未發布任何産品,短期之内需要來自 " 東牆 " ——傳統業務的收益,支撐 " 西牆 " ——機器人關節組件業務的發展,這就是現在的杭齒前進。
然而二級市場鮮少在意這些。一旦邏輯成立,順勢炒作就成了常規套路,這一點并不缺數據支撐:長盛軸承、淩雲光、奧比中光……這些廠商是宇樹科技的典型供應鏈企業,得益于 Unitree H1 的爆火,各自股價也都進入爆發期。

僅以結果評判,杭齒前進 139.69% 的股價增速确實無法與長盛軸承相比;不過相比淩雲光、奧比中光、卧龍電驅等,已經有産品且形成穩定收入的企業,如此增速确實略顯突兀。這樣看來,杭齒前進的風險提醒十分及時。
确定性
尋找答案最忌諱兩極化。落到杭齒前進的案例,或許現在還不适合提前慶祝,不過未來仍以積極信号爲主導。
先看外部市場,造船業與機器人——與杭齒前進命運走勢最貼近的兩條業務線,未來走勢均處于景氣狀态。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 2024 年全年造船業統計數據,全國造船完工量 4818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13.8%;新接訂單量爲 11305 萬載重噸,同比增長 58.8%。以載重噸計,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和手持訂單量分别占全球總量的 55.7%、74.1%、63.1%。
隻看數據,2024 年全球造船業超一半的交付量由中國完成,後續超七成造船需求由中國承接,作爲國内船舶齒輪箱供應商龍頭企業,杭齒前進将獲大量機會。
至于機器人行業,這本就是樂觀情緒的由來:根據第三方機構賽迪顧問發布報告,2023 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爲 10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将擴張至 150 億美元,CAGR(Compound Annual Growth Rate,年複合增長率)将超過 50%;同期,中國市場規模将從 21 億元增長至 380 億元,CAGR 超過 60%。
前者決定下限,後者決定上限,被圈定的空間在整體向上,身處其中的杭齒前進自然不缺少提升确定性的依據。
落實到杭齒前進自身,本就充足的流動性能夠确保計劃順利開展。2020 年第三季度以來,未分配利潤從 3.79 億元不斷增長,到 2024 年三季度已經達到 10.55 億元,CAGR 達到 29.17%,無論研發、投資還是擴張,都有足夠的底氣。

一旦有了産品,完成銷售任務成爲關鍵,這方面杭齒前進具備一定優勢。2024 年中報顯示,除國内已經完備的 6 家銷售公司、11 個城市辦事處、40 個一級代理商、超 300 個售後技術服務維修站以外,杭齒前進還在亞洲、歐洲、美洲等超 50 個國家和地區設有 70 多家代理商。

得益于強大營銷網絡的支撐,在相應産品與解決方案發布後,杭齒前進具備快速推廣銷售的基礎條件。尤其在各行業加速推進國際化發展的背景下,國際市場深度推進新業務或将幫助杭齒前進實現業務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