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巨頭金龍魚有點遊不動了。2023 年上半年,營收罕見出現了下降,淨利潤隻有 7.92 億元,比去年同期少賺了 13.7 億元。這份大跌眼鏡的成績單吓壞了 15.87 萬股東,金龍魚 8 月 14 日大跌 10%,8 月 15 日再度下跌,兩個交易日市值蒸發了 276 億元。
作者 | 張向陽
編輯 | 陳 芳
運營 | 劉 珊
再過一個多月,就是郭鶴年 100 歲的生日了。
這位祖籍福建福州的馬來西亞首富,做了 70 多年的生意。從米、面、糖業開始,進入其他行業,一手打造了衆多标志性 " 産品 ",如香格裏拉大酒店、嘉裏中心寫字樓、北京國貿中心……
在馬來西亞首富的位子上,他已經坐了 20 多年。在胡潤全球富豪榜上,郭鶴年 2023 年的财富爲 1050 億元,繼續蟬聯馬來西亞首富。不過,相比 2021 年,他的财富縮水了 450 億元。
郭氏家族的商業版圖,橫跨多個國家和地區。當然,這其中就包括占據中國市場最大份額的糧油品牌——金龍魚。
金龍魚一直由郭鶴年的侄子郭孔豐(新加坡籍)打理。作爲金龍魚的董事長,郭孔豐也已經 74 歲了。而作爲郭氏家族商業版圖中十分重要的一塊業務,金龍魚這兩年的業績,卻在持續下降。
▲(圖源 / 視覺中國)
股價更是慘烈。8 月 14 日,金龍魚股價跌超 10%,創下上市以來的新低。從 2021 年年初的高點,到 2023 年 8 月 15 日收盤,金龍魚總市值已經沒了 5900 億元。
金龍魚有點 " 遊不動了 "
2021 年淨利潤大降,2022 年淨利潤大降,2023 年上半年,金龍魚的淨利潤繼續大降,而且,多項指标創下曆史新低。
作爲 A 股營收規模最大的食品企業,金龍魚似乎 " 遊不動了 "。
2023 年上半年,金龍魚實現營業收入 1187.14 億元,同比下降 0.64%;歸母淨利潤爲 9.66 億元,同比下降 51.13%;扣非淨利潤爲 0.14 億元,同比大降 99.40%。
同比之下,金龍魚的歸母淨利潤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新低。
同期,貴州茅台營業收入爲 695.76 億元,大約隻有金龍魚營收的一半,但貴州茅台的歸母淨利潤高達 359.80 億元,卻是金龍魚的 37 倍多。
金龍魚于 2020 年 10 月在創業闆上市後,還曾與貴州茅台、農夫山泉、海天味業一起被股民調侃爲 " 四大神水 "。而現在,隻有金龍魚的業績在持續變差。
對于營業收入的下降,金龍魚稱,主要是受價格因素的影響——公司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和油脂科技産品的銷量較去年同期有所上漲,但是産品的價格随着大豆、大豆油及棕榈油等主要原材料價格下跌有所回落。
金龍魚旗下擁有 " 金龍魚 "" 歐麗薇蘭 "" 胡姬花 "" 香滿園 "" 海皇 "" 豐苑 "" 金味 "" 銳龍 "" 潔勁 100" 等知名品牌,主要産品分爲廚房食品、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産品兩大闆塊。
分産品來看,包括食用油、大米、面粉在内的廚房食品,2023 年上半年收入爲 735.25 億元,同比下降 3.43%,營收占比約爲 62%;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收入 444.64 億元,同比增長 4.70%,營收占比約爲 37%。
2023 年上半年,這兩大闆塊業務的毛利率分别下降了 0.49%、8.37%。
金龍魚解釋稱,在廚房食品闆塊,随着國内餐飲市場逐步恢複,公司餐飲渠道産品銷量有較大幅度增長,較低毛利率的餐飲渠道産品的銷量在廚房食品中的占比提升。其中,面粉業務的業績同比下降明顯,上半年小麥、面粉及副産品的價格整體下行,公司消耗前期的高價小麥庫存導緻業績下滑。
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就餐的增加,以家庭消費爲主的零售渠道産品的銷量減少,但原材料成本的下降帶動零售渠道産品的毛利率和利潤同比有所增長。
總體來看,零售渠道産品利潤的增長,未能完全抵消餐飲渠道産品利潤下降帶來的影響,使得廚房食品利潤同比下降。
在飼料原料及油脂科技闆塊,油脂科技相關産品在行情下跌的影響下,利潤空間受到擠壓,使得利潤同比減少幅度較大。另外,上半年國内大豆和菜籽壓榨量同比有所增長,但是大豆成本較高,再加上豆油價格下跌,導緻壓榨虧損。
對于本就 " 薄利 " 的金龍魚而言,毛利率稍有變動,淨利率就會變動。2023 年上半年,金龍魚的毛利率僅爲 4.15%,淨利率更是降至 0.67%,均創下曆史新低。
至于扣非淨利潤大降 99%,金龍魚稱,主要因爲未完全滿足套期會計要求的衍生金融工具損益的影響。從業務角度,所有期貨損益的已實現部分應計入主營業務成本,未實現部分應随着未來現貨銷售而同步計入主營業務成本。
在發布半年報後的首個交易日,即 8 月 14 日,金龍魚股價大跌 10.10%,15 日繼續下跌 2.48%,股價繼續刷新着曆史新低。兩個交易日總市值蒸發了 276 億元。
截至 8 月 15 日收盤,金龍魚的總市值爲 1958 億元。相較于 2021 年 1 月金龍魚的收盤價曆史高點(總市值爲 7861 億元),這兩年多以來,金龍魚的總市值已經沒了 5903 億元。
一門 " 賺辛苦錢 " 的生意
酒水、飲料都是很賺錢的行業,貴州茅台自不用說,常年擁有超過 90% 的毛利率、超過 50% 的淨利率;農夫山泉 2022 年毛利率、淨利率也達 57.5%、25.6%。
跟貴州茅台、農夫山泉等相比,金龍魚做的生意,賺得可謂 " 辛苦錢 "。不過,将這門不是那麽賺錢的生意做到行業龍頭,郭氏家族自然有一套。
郭鶴年在自傳中對郭氏家族有一句總結:郭氏的基因,是商人和營商賺錢的基因。
郭氏家族将糧油生意做到了極緻。這在金龍魚的模式中體現得淋漓盡緻。
金龍魚的生意是 " 吃幹榨淨 " 式的。其各闆塊業務和産品看似繁複,實際上,它們之間是緊密相關的。
上遊的農副産品經過初加工,會産生毛油、糙米、淨麥等初加工産品,同時還會産生豆粕、菜粕、米糠、麸皮等副産品;副産品可直接變成飼料原料;初加工産品通過精深加工會産生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産品,通過油脂科技工藝,還可以産生油脂科技産品。
通過這種模式,可充分開發利用包括水稻、大豆、玉米、小麥在内的農産品資源的價值,帶動農産品加工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使産業領域更寬、附加值更高、産業鏈條更長。
農副産品經過 " 吃幹榨淨 " 後,渾身都變成了 " 寶 "。
糧油行業門檻低,價格也敏感。因此,金龍魚與其他 " 三大神水 " 大不相同,依靠量大利薄來打造自己的護城河。
金龍魚曾表示,對公司而言,量大利薄的生意會是一個較高的競争壁壘,可以減少其他潛在競争者進入行業的機會。原因很簡單,如果一個行業利潤率高,就會吸引更多競争者的加入。
對金龍魚來說,低門檻、低毛利,是其打造的護城河。
但是,糧油行業,已經進入了緩慢增長期。從這兩年來看,本就低毛利的金龍魚,賺錢越來越難了。
▲(圖源 / 視覺中國)
中金研報分析認爲,未來,食用油行業質的提升是關鍵,具體會從三個維度展開:包裝化,包裝油對散裝油持續替代;品牌化,品牌溢價會逐漸凸顯;高端化,高端油種消費占比增加。
從現有業務來看,金龍魚在小包裝油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比排在第二的中國糧油與第三的山東魯花的市場份額加起來還大。
金龍魚在 6 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表示,包裝油方面,主要以優化産品結構爲主,因爲預計未來食用油消費總量增長可能放緩。
除了在傳統業務上尋找新的增長點外,年過七旬的郭孔豐,也在爲金龍魚布局多元化業務。
金龍魚的多元化,是圍繞現有業務上下遊布局有互補性的業務。近幾年,金龍魚進入了調味品、預制菜(中央廚房)等領域。
在 6 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金龍魚方面稱,在調味品方面,公司全面啓用新包裝和新品牌,即金龍魚調味品系列;預制菜方面,公司在多地開展央廚業務,每個區域推出的産品類型不同。比如,在杭州推出了獅子頭、小酥肉等單品,也有便當産品,主要供給便利店;在廊坊,今年将投産新産線,生産即食米飯。
郭孔豐對中央廚房項目很看重。金龍魚在 2023 年半年報中稱,中央廚房項目是公司近年來重點發展的業務闆塊之一。
金龍魚布局新業務,看重的當然還有毛利率。糧油生意 " 量大利薄 ",而調味品、預制菜等業務毛利率更高。
在 5 月份的投資者關系活動中,金龍魚稱,現有的米面油産品可以作爲非常好的載體去推廣日化、調味品、預制菜等高毛利産品,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圖源 / 金龍魚官網)
在财報中,金龍魚将預制菜、調味品等新業務納入了廚房食品闆塊。而上半年廚房食品營收是下降的。可見,新業務對金龍魚業績的帶動作用還十分有限。
金龍魚作爲一個年銷售額超 2500 億元的平台型企業,多元化布局有其優勢所在。而且," 橫向遊動 " 也一直存在于郭氏家族的基因裏。
" 巨無霸 " 如何煉成?
在馬來西亞,不管是經營面粉廠、做飼料加工,還是延伸到壓榨植物油,市場總是很快就飽和。郭鶴年覺得自己就像淺水中的小魚,隻要試圖往下一潛,就會撞到池底,所以,不可深潛,隻能 " 橫向遊動 "。
郭鶴年出生在馬來西亞柔佛州新山市,早期籌組成立的是郭氏兄弟有限公司,于 1949 年正式開始營業,經營米、糖和面粉,後來又将業務重心轉移到了糖上。
郭鶴年稱糖爲 " 最廉價的必需奢侈品 "。靠着貿易糖,他變成了 " 東方糖王 "。
郭鶴年繼續 " 橫向遊動 ",進入了糧油、地産、商貿、酒店、船運、傳媒等多個行業,業務幾乎遍布全球。像嘉裏中心寫字樓、香格裏拉大酒店,以及北京的地标性建築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背後都有郭氏家族。
郭鶴年有八個子女。不過,在子輩中,郭鶴年最欣賞的并不是幾個子女,而是侄子郭孔豐。他覺得郭孔豐極有商業天賦,能力與自己不相伯仲。
郭孔豐是郭鶴年堂兄之子,1949 年生于馬來西亞豐盛港,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直接進入了郭氏集團。他很快就學會了做米、麥、玉米、大豆的貿易,還爲郭氏集團開發出了大豆油業務。
當郭鶴年決意開拓中國食用油市場時,可以獨當一面的郭孔豐來到了深圳。當時,中國還處在散裝打油時代,更沒有品牌可言,而深圳已經先行開啓糧油體制改革。
郭孔豐抓住了機會。1991 年,第一瓶金龍魚小包裝食用油面世,其把散裝油産品進行進一步精煉、包裝,推動了中國從散裝油到小包裝油的消費革命。
▲(圖源 / 金龍魚官網)
郭氏糧油業務進入中國,一開始是與中糧合作。借道中糧,郭氏的糧油業務很快在中國市場立足。不過,雙方難逃七年之癢,最終分道揚镳。
之後,中糧另立山頭,推出了 " 福臨門 " 品牌。二者從合作關系,轉向了正面競争。金龍魚是外資品牌,福臨門背靠中糧集團,當決裂的雙方激戰正酣時,偏安一隅的民營企業魯花,打着 " 特香花生油 " 的口号,從山東殺了出來。
但是,靠糧油起家的郭氏家族,積累了更成熟的運營經驗。
1994 年前後,原材料價格上漲,糧油市場也漲聲一片。不過,金龍魚按兵不動,趁機用低價快速擴大了市場份額。在與經銷商合作時,金龍魚實行獨家的 " 一對一 " 模式,全國幾百家實力強大的食用油經銷商被其紛紛攬入麾下。
除金龍魚調和油之外,在花生油、色拉油、豆油等細分市場,金龍魚都推出了相應的品牌。大小品牌十多個,形成了一個金字塔式的品牌結構,與競争者交戰。
早在 1996 年,金龍魚的廣告就登上了央視;2002 年,第二代調和油上市,金龍魚造了一個 " 平衡脂肪酸 " 的概念,"1 ∶ 1 ∶ 1" 的廣告語讓很多人耳熟能詳。
就這樣,金龍魚走進了中國的千家萬戶。
在金龍魚發展中,郭孔豐曾一度離開郭氏集團。不過,他并沒有離開糧油行業。2007 年,叔侄兩人又将業務合并,便誕生了巨頭豐益國際。
金龍魚的最終控制方就是豐益國際。其是新加坡證券交易所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郭孔豐一直擔任豐益國際的董事長兼 CEO。
據 8 月份發布的 2023 年《财富》世界 500 強榜單顯示,豐益國際位列 174 名。2022 年,豐益國際實現營業收入 734 億美元。
對于豐益國際而言,中國是其重要的投資發展基地和産品銷售市場。而金龍魚,對于豐益國際而言,舉足輕重。
金龍魚雖然不怎麽賺錢,但是,在 A 股食品行業,卻可謂 " 巨無霸 " 般的存在。2022 年,金龍魚營收約 2575 億元,約占豐益國際營收的一半。
不過,金龍魚隻是豐益國際的一角,而豐益國際又隻是郭氏家族資本版圖的一角。在郭氏家族中,光上市公司就有多家。
郭鶴年雖然掌舵着郭氏家族,但畢竟年事已高,很多業務都已交給晚輩們打理。郭鶴年已經很久沒有公開露面了。
面對持續下降的業績,已經 74 歲的郭孔豐,依然得爲金龍魚尋找新的增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