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機遇和挑戰同時存在。
今年一季度,中國首次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大汽車出口國,如今二季度數據出爐,這個紀錄得以繼續保持。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 76%,達到 214 萬輛;而日本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上半年日本汽車出口量同比增長 17%,至 202 萬輛,中國繼續領先。
出口量排名前十的汽車企業,分别是上汽、奇瑞、長安、長城、吉利、東風、比亞迪和北汽,除東風外其餘九家車企的出口量均實現增長。
上汽集團作爲出口冠軍,上半年海外銷量同比提升了 40%,達到了 53.3 萬輛,其中的主力是 MG 名爵品牌,上半年出口達到了 37 萬輛。
奇瑞和長安分别以 39.9 萬輛和 17.4 萬輛位列二三名,增速最快的則是比亞迪,同比增長近 10.6 倍。
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不僅數量激增,出口金額也大幅增長,達到了 464.2 億美元,增幅超 1.1 倍,這意味着中國出口汽車的價格在上漲,其中電動車出口功不可沒。
不久前騰勢汽車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在溝通會上透露,騰勢 D9 将在 9 月慕尼黑車展亮相,并将銷往歐洲,售價會比國内高 50%。
電動車的出海幫助中國汽車出口實現了量價齊升,今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增至 2.6 倍,占汽車出口總量的 25%。
在歐洲、東南亞等地區,中國電動汽車正在吸引越來越多的用戶。泰國開泰研究中心預計,2023 年泰國純電動汽車銷量有望達到 5 萬輛,其中中國品牌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有望從 2022 年的 78% 增至 85%。
從出口地區來看,助力中國汽車出口超越日本成爲全球第一的主要動力,來自俄羅斯。俄烏沖突爆發後,跨國車企紛紛縮減在俄業務,甚至退出俄羅斯市場,給了中國車企機遇。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前 5 個月中國對俄羅斯出口達到 28.7 萬輛,是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墨西哥的兩倍。今年上半年中國對俄羅斯出口乘用車總量達到了 32.58 萬輛,是去年同期的 5 倍。
而且這一趨勢還将繼續保持,就在 8 月 6 日,日本宣布加強針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禁令,将排量超過 1900mm ³ 的新車、二手車以及混動車和電動車都列入禁止出口名單内。
此前日本對俄羅斯的汽車出口禁令不包括二手車,這導緻去年日本對俄的二手車出口額飙升至 2.04 億美元,創十年來新高。如今新的禁令頒布,二手車的漏洞也堵上了,很多希望通過日本二手車市場繞過歐美對俄禁令銷售汽車的企業隻能放棄。
日本這一最新的出口限制,會讓俄羅斯汽車市場更加依賴中國車,中期内中國将成爲俄羅斯 70% 的進口汽車來源。
除了俄羅斯市場需求激增,歐洲市場對中國汽車尤其是智能電動車的需求也在增長。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排名前三的國家除了俄羅斯和墨西哥之外,第三名是比利時,這裏正是中國汽車出口歐洲的運輸中轉地。
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對歐洲出口汽車總量占整體出口量的 39.1%,而 2018 年這一比例還隻有 5.7%。
咨詢公司 AlixPartners 預計,2025 年後,中國汽車品牌可能會占據包括美國在内的日本主要出口市場相當大一部分份額。
到 2030 年,中國品牌在海外市場的年銷量将增至 900 萬輛,在全球市場份額達到三成,在歐洲市場份額達到 15%,南美市場份額達到 19%,東南亞和南亞份額達到 19%。
當然,中國汽車出海也面臨更多的不确定性,和更加複雜的情況。
中國品牌汽車出海,将面對海外市場嚴格的數據安全審查,尤其是以智能網聯爲賣點的智能電動車品牌,需要将合規管理體系化。
此外,中國品牌還面臨出口所在國的政治、社會、文化和技術層面的諸多風險,所以建立健全的風險防控機制至關重要。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