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國上下陸續返工,春節檔的厮殺也走向尾聲,票房排位和走勢已經基本确定下來:已經取得優勢的電影将在收假後,乘輿論口碑和觀衆自發推薦之勢,繼續高歌猛進;而在鏖戰兇猛的檔期,試圖依靠長尾效應實現翻盤逆轉,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今年春節檔最大的赢家,無疑是賈玲和她的《熱辣滾燙》。由她自導自演的《熱辣滾燙》,僅僅在上映第一天稍微落後于《飛馳人生 2》,随即立刻迎頭趕上,并一路牢牢占據票房榜首。
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該片目前累計票房 28 億,預測總票房将超 35 億,《熱辣滾燙》不僅已經提前鎖定了 2024 年春節檔冠軍位置,大概率會進入中國影史票房前十。
在輿論中心激蕩
某種程度上講,《熱辣滾燙》比起《你好,李煥英》,之于現今中國電影市場的意義更加重大:今時不同往日,在 2024 年春節檔電影較之前同檔期相對蕭條,電影類型顯著單一化、數量顯著減少,之前被寄予厚望的《第二十條》表現不及預期的情況下,發揮領頭羊作用、提振市場信心的擔子就落在了《熱辣滾燙》的肩上;
此外,它之于賈玲個人的意義也更加重大,如果說《你好,李煥英》是醞釀了數十年的情感爆發,是初生牛犢式的橫沖直撞,《熱辣滾燙》則需要回應更多的疑問:譬如 " 一次噴薄是否耗費了賈玲的全部熱情 "、" 喜劇演員轉型導演,上限不過是小品電影嗎 ",再譬如 " 和導演本人家庭史、成長史、個人心靈史緊密關聯的創作,究竟能夠走到哪一步,能夠喚起多少人的共鳴?"
更多的叩問來自電影之外。可以看到,對于《熱辣滾燙》的很大一部分批評在于該片和 " 賈玲減重 100 斤 " 綁定太過,或者含混不清的 " 不夠電影 ",而這些批評絕大部分來自于男性觀衆。
無疑,性别議題已然成爲了當代中國社會的一門顯學,每個作品,都必須接受當下性别價值尺度的衡量。女性觀衆們希望自己長久以來因性别被差别對待的感受可以在文藝作品中得到确認,理解和尊重,期待能從作品當中發現導演及角色的進步意識,體會自己所屬的性别群體越來越多地在行業中施加影響。
賈玲的女性導演身份也使她必然,也必須地正視性别問題,呈現性别現象,否則一來不能滿足女性觀衆們迫切的希望,二來也不成其爲一個誠實、誠懇的創作者。但一部分男性觀衆們則因爲女性在觀影和後續反饋過程中的鮮明自我投射、強烈自我表達,覺得被挑戰、被冒犯,故此将這種不快轉移到了對電影與創作者的評價上,不能不承認,很多顧左右而言他的,對于作爲導演和主演的賈玲的批評都來自于此。
從票房成功和引起的輿論現象來看,網友把《熱辣滾燙》稱爲 " 中國電影的《芭比》" 是相當貼切的。
那麽回歸電影本身,《熱辣滾燙》試圖探讨哪些問題?如何看待賈玲的蛻變,是爲了和作品本身平行互文的作者意圖,還是僅僅考慮到商業行爲要有噱頭、有話題、有熱度呢?
現實和媒介自覺
與真實角色一起呈現的,還有目前的普遍社會心理:社會新鮮人把穩定工作放到人生價值的最優先級順位,爲此甘願用一切形式的資源來置換;三十代父母脫不開學區焦慮,又對平淡反複的家庭生活感到疲憊;一部分年輕人喪失了社交意願,抗拒和他人交流聯結,積累财富、階級躍升的期冀難以實現,轉而熱切投身參與燒香、拜佛、算命、買刮刮樂等玄學活動。
電影《熱辣滾燙》無意于批判個體選擇,或者說影片環境和現實高度對照,部分情況下看似能動的選擇,不過也隻是被動适應的結果:" 大環境不好,沒人辦卡 ",老闆對員工兼有剝削和騷擾;表妹軟性要挾樂瑩上電視配合作秀,制造話題内容,不擇手段地吸引注意力,其實她也隻是被大衆媒介綁架,想要迎合越來越難被刺激的受衆——聯系到賈玲長期作爲女笑星,綜藝咖,如今成爲女導演的過往經曆,這其中或許也包含了她對于當前媒介環境的反思和體悟。
從成片來看,賈玲延續了從《你好,李煥英》而來的觀察—提煉—抒情—實現、并自我超越的創作路徑——
前二項或許能夠被歸結爲前喜劇演員的基本能力素質,後兩項中則能見出作者選擇題材的傾向自覺,能見出其對現實人群的關切和照料,同時也能見出賈玲在目前行業中罕見的 " 把自己作爲方法 " 的勇氣。
作爲導演的賈玲
八天假期結束,春節檔電影總票房突破 80 億、創曆史新高,觀影人次突破 1.6 億,雙雙創造了新紀錄。當然有必要指出的是,今年春節檔期按八天計算,往年則更多是七天,按照單日票房成績來看還不及 2021 年,但也足以讓電影業感到振奮了。
今年 春節檔還有很多意外。張藝謀的影片會在春節檔競争中墊底,以十三億的票房成績暫居倒數第一,再看具體情況更是令人哭笑不得,《第二十條》墊底的原因是因爲表現更差的幾部影片已經相繼撤檔,這其中還包括在春節檔有過不俗戰績的甯浩。
大導演失手的情況也是也不罕見,但即便在三年前《你好,李煥英》取得驚人票房成功的時候,也不會有人能想到,一位女導演能再次占據春節檔這個中國電影市場最重要的檔期内票房的半壁江山,更遑論這位導演是半路出家的賈玲。
不得不承認,賈玲的出道長片在視聽技法上确實較爲匮乏,但到了《熱辣滾燙》,賈玲作爲導演在視聽語言上的學習,嘗試和探索肉眼可見。如之前社交媒體上引起廣泛共鳴的 " 将整棟樓和街景作爲舞台,杜樂瑩從右邊入畫,被唯一光源打亮。在向上爬樓梯的過程中,每一層樓的聲控燈應然而亮,在她離開之後旋即熄滅。仿佛杜樂瑩人生中的一個一個希望和寄托,不斷亮起又不斷破滅 "、" 用被穿堂風吹過的紗簾暗示觀衆杜樂瑩萬念俱灰後的自殺沖動 "、" 片頭幾組定格關系鏡頭,正是樂瑩路過人間 "。
視聽語言之外,從出道作品講述一個私人情感故事,再到《熱辣滾燙》用肉身和角色互相介入,互相影響,在叙述上嘗試涵蓋更多人群,這是賈玲作爲導演的進步,同時也是她作爲自己的第一女主角爲作品擔負起的責任。
不管是作爲導演的,還是作爲演員的,這一系列進步就發生在短短三年之間,減重則隻有一年時間,《熱辣滾燙》是三年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和驗收。
反觀韓寒的《飛馳人生 2》,和前作間隔五年,仍然在來回傾訴遲暮賽車手成爲悲劇英雄的理想,主旨沒有任何進步,但從票房結果和口碑來看,《飛馳人生 2》還是成功燃起了韓寒的核心觀衆,即中年男性心中的情懷。
隻是同爲半路出家的導演,作品同樣和自己切身經曆相關,韓寒并沒有受到賈玲這樣的批判,賈玲爲作品的付出,被一些人簡單判定爲 " 過度營銷減肥 ",或者 " 給我一個億我也能 ",而韓寒的不思進取,老調重談,被浪漫化爲 " 我努力的奔跑隻爲追上曾經的自己 "。
或許《熱辣滾燙》和《飛馳人生 2》就是兩部有 " 性别 " 的電影,獲得成功的女性總伴随着更多挑剔。但即便如此,女性從業者和女性觀衆都需要更多的像《熱辣滾燙》這樣的電影。比如從《熱辣滾燙》的女性選角也能看出,賈玲在掌握更多行業資源之後,積極爲同爲女性的創作者以突破、轉型、改變的可能。《熱辣滾燙》中有幾個令人意外的選舉餓,比如讓一貫被認爲 " 老實人 "" 好學生 " 的李雪琴來飾演和閨蜜男友出軌的女性、讓《李煥英》之後囿于 " 媽媽 " 形象的張小斐飾演利己的妹妹、讓多年以來一直在古偶中重複自我,被懷疑再難演繹現實角色的楊紫飾演表妹,都是在幫助演員打破刻闆印象,更不用提在拍攝過程中女性之間本能的互相保護,比如她注意到李雪琴有可能走光時讓道具拿來毯子,問攝影師能否隻拍演員上半身。
反觀韓寒,在被诟病不擅長寫女性角色之後,《飛馳人生 2》幹脆一個女性角色也沒有了。順便提一句,如果《熱辣滾燙》票房超過 44 億,賈玲将成爲全球累計票房最高的女性導演。
在《熱辣滾燙》和《你好,李煥英》之間好像隔了很長,賈玲減重一百斤好像也隔了很長,但作爲一個導演的第一部成功長片和第二部成功長片,隻相隔了很短很短的時間。我們樂見這間隔之短,也樂見賈玲重新上場,再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