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 Auto-First| 劉天鳴
廣汽三菱的去留塵埃落定,合資公司以 1 元錢出售給廣汽集團,工廠由廣汽埃安承接,廣汽三菱銷售公司變身 " 合資公司 ",爲車主提供售後服務。
10 月 24 日,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爲了改善廣汽三菱經營狀況,盤活和利用現有産能和資産,經股東各方協商一緻,對廣汽三菱進行重組。
廣汽三菱重組交易集中在四個方面。第一,是解決廣汽三菱面臨的債務問題,股東各方将對廣汽三菱注資資金,清償現有部分債務。其中廣汽集團将投資不超過 15.77 億元,另外兩家股東也将投入不少于廣汽集團投資金額。
第二,是對廣汽三菱合資公司進行處置,廣汽集團将以 1 元對價,接手三菱汽車和三菱商事持有的廣汽三菱 30%、20% 股權,完成變更後廣汽三菱将成爲廣汽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第三,是盤活廣汽三菱的資産和産能。廣汽集團将廣汽三菱可用的生産設備出售給廣汽埃安,工廠和廠房将以每年約 1.3 億元價格租賃給廣汽埃安。
第四,是爲廣汽三菱在華運營以及用戶維修保養做保障。廣汽三菱将廣汽三菱銷售公司 50% 股權、30% 股權、20% 股權分别以 1 元對價出讓給廣汽集團、三菱汽車和三菱商事。同時,爲了保障廣汽三菱銷售公司運營,廣汽集團、三菱汽車和三菱商事完成股權變更後,将向廣汽三菱銷售公司增資 4.5 億元,其中廣汽集團将增資 2.25 億元。
四項重組計劃,不僅讓三菱品牌體面地退出中國汽車市場,還有效避免了廣汽三菱解散清算,盡全力保障了消費者權益及協助員工再就業。
回看廣汽三菱 20 餘年的合資曆程,有過高光也有陌路。2017 年到 2019 年,中國汽車市場 SUV 熱潮下,廣汽三菱銷量一路向上,交出了年銷 11.73 萬輛、14.4 萬輛和 13.3 萬輛的好成績。而疫情三年,在競争加劇、芯片短缺、原材料供應緊張、産品叠代慢等内外因素擾動下,廣汽三菱一落千丈,銷量一路下滑,到 2022 年僅僅交出 3.36 萬輛的銷量成績。
多年的銷量下滑使得業績承壓,最終讓廣汽三菱走向重組的道路。據廣汽集團發布的公告顯示,2022 年廣汽三菱營業收入爲 41.30 億元、利潤總額爲 -13.49 億元,截至 2022 年年底,經審計總資産爲 61.22 億元、總負債爲 49.59 億元、淨資産爲 11.63 億元,截至 2023 年一季度,廣汽三菱經審計總資産爲 41.98 億元、總負債爲 56.13 億元、淨資産爲 -14.14 億元。
同時,廣汽三菱銷售公司業績處于虧損态勢。2022 年廣汽三菱銷售公司營業收入爲 42.31 億元、利潤總額爲 -6.17 億元。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經審計總資産爲 4.96 億元、總負債爲 17.17 億元、淨資産爲 -12.21 億元。截至 2023 年一季度,股東方确認廣汽三菱合并口徑總資産爲 42.59 億元,合并口徑總負債爲 82.28 億元,合并口徑資産負債率達到 193%。
在廣汽三菱重組之中,廣汽埃安受益頗豐,可以迅速擴充産能,應對日益龐大的需求。據了解,廣汽埃安計劃在 2024 年 6 月實現廣汽三菱工廠量産。工廠建成後,廣汽埃安将形成基本産能 60 萬 / 年,爲埃安實現 2025 年産銷 100 萬的戰略目标奠定堅實基礎。
目前,廣汽埃安産能已經跟不上銷量。今年前三季度,廣汽埃安累計産銷分别達到 35.75 萬輛和 35.1 萬輛,其兩生産基地設計産能僅爲每年 40 萬輛。簡單換算一下,廣汽埃安前三季度設計産能僅爲 30 萬輛,對比産量和銷量設計産能缺口約在 5.75 萬輛,産能利用率達到 119%,若廣汽埃安沖擊 50 萬的年産銷目标,産能利用率将達到 125%,提升産能對廣汽埃安來說刻不容緩。
擴充産能也會對銷量産生積極影響。當産能處于高位運轉時,提車周期将有所延長,若消費者購車意願稍顯動搖,加之競品品牌優惠購車政策以及更短的提車周期,在一定程度上會損失潛在客戶。而産能利用率處于合理區間内,能夠生産更多的産品,對銷量産生積極的影響。
三菱品牌在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令人唏噓,但結局還算體面。雖然三進三出,但通過完善的重組協議,實現了多方共赢。對于廣汽集團來說,廣汽三菱重組不僅解決了廣汽埃安産恩問題,還能協助員工再就業。對于三菱汽車來說,告别中國市場更加體面。對于廣汽三菱車主來說,免于像威馬等企業一樣售後無門。
廣汽三菱的重組也爲不少邊緣車企打了個樣,當車企處于破産邊緣時,如何協調多方利益助企纾困,并且爲車主提供售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