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倪雨晴
編 輯丨駱一帆 張星 江佩佩
9 月 13 日,蘋果發布了 iPhone 15 系列手機和新手表,蘋果 CEO 庫克說,這是蘋果最強系列。但是輿論卻是另一番景象,今年的蘋果新品卻引來了大量網友的吐槽, 被視爲 " 擠牙膏 "、" 沒有亮點 "、" 沒有創新 "。
蘋果最強系列爲何不被市場買單?iPhone15 還能讓蘋果産業鏈 " 狂歡 " 嗎?
或許是受此影響,iPhone 15 發布當日,蘋果不僅自身股價下跌,以立訊精密、工業富聯爲代表的果鏈企業股價也應聲下挫。而此類情況在近年的蘋果發布會後同樣曾出現。
有業内人士分析認爲,随着華爲手機強勢回歸,蘋果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的地位不再像此前那般穩固,接下來,中國手機市場的競争态勢,仍将繼續變化。
創新不足,網友吐槽
事實上," 創新不足 " 已經成爲蘋果近年的一個标簽。大家期待着蘋果再出颠覆性産品,但超出預期的硬件始終是稀缺品,蘋果做的更多是改善和微創新。
相比于折疊屏在機械外觀上的直觀改變,蘋果手機的升級并不外顯。比如,iPhone 15 Pro 系列使用了 A17 Pro 芯片,首款 3 納米的芯片性能無需贅言,蘋果繼續在本地算力上強化;鏡頭方面,蘋果終于上了 5X 倍的長焦,還能夠拍攝 3D 視頻;钛金屬機身減輕手機整體重量;接口終于由 Lightning 變成 USB Type-C;靈動島也用于全系。
其中,芯片的演進、3D 視頻的加入、UI 交互的升級等可以說是亮點,但是在刷新率、移動影像等方面的叠代遜色于不少安卓廠商。一方面,蘋果在芯片、交互、計算攝影等領域引領行業趨勢,另一方面蘋果又在一些功能上姗姗來遲,它在更叠和體驗、商業和創新之間,有着自己的判斷。
值得注意的是,不僅是手機,目前在生态上蘋果已經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硬件、供應鏈、開發者等多個維度構成大蘋果生态愈發成熟,而手機已經成爲生态基石。現在蘋果所打造的生态,包括 PC 和手機等多終端的打通,是自身長期努力得到的成果,Windows 和安卓都想做到的互聯互通生态,蘋果通過自研芯片、操作系統等一整套體系率先邁進。
對于蘋果的更新方向來說,近年的重點還是在于生态上,單個産品的更新、創新越來越難,而蘋果卻受益于生态,可以通過手機來收割手表、耳機的利潤,乃至到了 Mac 等産品線上,更以利潤爲導向,而非市場份額。
即使從現在來看,蘋果在生态上的創新依然并非激進,相反,蘋果依然延續保守的策略,堅持 " 做自己 "。即使是前兩年令人驚豔的電腦 M1 芯片,也并非橫空出世,芯片項目研發已久,當然 5G 基帶芯片仍未成功。而無論是芯片、手機還是手表,蘋果依然在延續自己的方案。
蘋果 " 朋友圈 " 股價集體大跌
然而,當天的資本市場并未買單。發布會之後,蘋果自身股價下跌,頭部的蘋果供應鏈也應聲回調。截至 9 月 13 日收盤,大衆較爲關注的果鏈企業整體走低,工業富聯下跌 2.18%,傑普特下跌 3.68%,東山精密與欣旺達也都持續呈現下跌态勢,分别下跌 4.87% 與 1.95%,立訊精密股價下跌 8.29%。
以立訊精密爲例,早在上周股價就已經經曆下跌。在 9 月 8 日,有投資者在互動易平台提問稱," 公司與核心客戶的訂單正不正常?會不會存在下修的情況?"
立訊精密方面回應稱:" 公司關注到市場的擔心,立訊的客戶都是國内外全球頭部企業,基于對産業、對市場、對技術的深度了解,我們可以非常自信地分享給關心立訊的投資人,立訊所服務的業務,如預期超越市場水平發揮。基于契約精神,我們的确不方便詳細量化,但我們可以提醒信心動搖的投資人,不用擔心,我們的客戶和我們依然優秀,而這也是我們多年精準判斷能力的體現。"
立訊精密是蘋果手機的三大組裝廠商之一,和蘋果的市場表現緊密相連。日前中金科技硬件的研報分析認爲,立訊精密近期回調主因情緒波動,近期随着華爲 Mate 60 發售,市場擔心相關産品銷售,對蘋果 iPhone 出貨量會有潛在侵蝕,從而擔心成長性," 我們通過測算認爲,市場短期反應過于悲觀。經測算,華爲 Mate 等産品發售對蘋果實際出貨影響或小于 5%。"
圖表:蘋果産業鏈利潤規模居前的企業
圖源:金融界
蘋果與華爲巅峰對決
不久前,華爲正式發布了 Mate 60 系列新機,預售鏈接甫一上架便迅速售罄。不少業内人士認爲,華爲新品将重振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爲疲軟已久的市場注入新活力。
對于蘋果産業鏈的企業而言,這或是具有代表性的一方觀點,但蘋果确實迎來了回歸的勁敵。
今年的蘋果秋季發布會,熱度讓華爲搶走了不少,哪怕在蘋果發布會剛剛結束的時候,微博熱搜榜第一仍然是華爲發布會。
iPhone 15 系列的同期發布則讓兩大智能手機巨頭品牌迎來正面交鋒,華爲近四年歸期,再次與蘋果進行巅峰對決。Counterpoint Research 認爲,Mate 60 系列和 X 系列旨在測試市場反應并及時調整生産計劃,同時在 iPhone 15 系列發布之前搶占消費者心智。
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統計的數據,Mate 50 系列的銷量約爲 700 萬至 900 萬,因此分析師預計,如果供應不出問題,Mate 60 Pro 系列的銷量至少會超過 700 萬台。
整體銷量之外,高端市場成爲戰場焦點。在華爲因爲制裁而戰略退守的幾年中,蘋果繼續制霸手機市場,賺取大部分利潤,盡管蘋果連續三個季度營收下滑,但是最新季度中淨利潤還在同比增長。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在全球智能手機的營收與營業利潤方面領先,份額分别高達 45% 與 85%。
IDC 高級分析師郭天翔向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雖然蘋果手機的升級變化并不明顯,國内安卓手機廠商依靠持續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形象建設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蘋果目前仍具有較爲明顯的優勢。未來随着華爲的回歸與其他國内安卓廠商努力建立屬于自己的高端産品節奏與高端品牌形象,蘋果在中國的高端手機市場将會遭遇更多挑戰。
但需要指出的是,蘋果和供應鏈的股價總是在近年每次發布會前後下跌,似乎和 " 缺乏創新 " 一樣成爲 " 慣例 "。而從前兩年的銷量看,最終蘋果卻重複着 " 枯燥乏味 " 的故事結局:不論競争對手的市場份額如何變化,蘋果始終占據着産業營收和利潤的高點。
從這個角度來說,三年多來,蘋果或是缺乏挑戰者的,大家期待華爲、安卓陣營等能做出更多行業革新。但是目前來看,就高端領域而言,除了華爲卷土歸來勢頭兇猛之外,其他競争對手的有效進攻不夠多。當然,在直闆機和折疊機的雙線策略下,國産手機廠商在高端市場的份額已經有提升,隻是高端化之路不易,還需要時間和耐心。
而更爲複雜的是,這并不隻是因爲蘋果自身的強大,還摻雜了地緣政治、經濟要素等多方面原因,促成了蘋果的統治地位。此外,大家都不得不面臨的大勢是,近兩年的消費電子市場确實低谷徘徊了很久,一直處于 U 型底部,複蘇至少要等到 2024 年幾乎成爲共識。有産業鏈人士認爲,近兩三年整體情況都不會太好,亦有投資人向記者表示市場可能要到 2026 年才會真正複蘇。
在低潮面前,誰能夠穩健穿越、保持增長或減少降幅,都有可能成爲勝者。如今華爲手機正在發起反攻,在中國市場上,無論從品牌度還是高端化上,華爲的基礎一直存在。
IDC 數據顯示,2023 年 H1,中國 600 美元以上手機市場廠商份額中,前五名分别是蘋果、華爲、OPPO、小米與榮耀,分别占據了 67%、15.6%、4.2%、3.7%、3.2%,整體來看蘋果仍具有顯著優勢,高端市場上蘋果與華爲兩家品牌是主流。
Mate 60 Pro 的回歸,勢必會對國内手機市場産生影響,而強有力競争者的入局将會帶來壓力和動力。随着華爲手機的上升之勢,蘋果也将面臨新的中國市場,變局也将逐步見分曉。
SFC
本期編輯 江佩佩
21 君薦讀